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7篇
  免费   1597篇
  国内免费   7992篇
化学   14558篇
晶体学   112篇
力学   746篇
综合类   485篇
数学   1508篇
物理学   3447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434篇
  2014年   849篇
  2013年   752篇
  2012年   648篇
  2011年   731篇
  2010年   729篇
  2009年   834篇
  2008年   1131篇
  2007年   928篇
  2006年   972篇
  2005年   1012篇
  2004年   950篇
  2003年   957篇
  2002年   835篇
  2001年   821篇
  2000年   575篇
  1999年   543篇
  1998年   548篇
  1997年   575篇
  1996年   521篇
  1995年   484篇
  1994年   424篇
  1993年   340篇
  1992年   329篇
  1991年   333篇
  1990年   274篇
  1989年   277篇
  1988年   133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Cr3+:MgAl2O4晶体EPR参量及其电子精细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虑了SS(Spin-Spin)作用和SOO(Spin-Other-Orbit)作用,采用完全对角化方法,结合自旋Hamiltonian理论,研究了Cr3+∶MgAl2O4晶体EPR参量及其吸收光谱,理论与实验符合甚好.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4A2(3d3)离子EPR参量的微观起源. 研究表明,EPR参量起源于四种微观机制:(1) SO(Spin-Orbit) 耦合机制;(2) SS耦合机制;(3)SOO耦合机制;(4) SO~SS~SOO总联合作用机制. 在这些机制中,SO机制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32.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Lorenz混沌系统滑模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会军  刘君华 《物理学报》2004,53(12):4080-4086
针对受参数不确定和外扰影响的混沌Lorenz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 络的滑模控制方法.基于被控系统在不稳定平衡点处状态误差的可控规范形,设计滑模切换 面并将其作为神经网络的唯一输入.单入单出形式的RBF控制器隐层只需7个径向基函数,网 络的权值则依滑模趋近条件在线确定.仿真表明该控制器对系统参数突变和外部干扰具有鲁棒性,同时抑制了抖振. 关键词: 混沌控制 滑模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Lorenz系统  相似文献   
33.
 有关黑洞的习题在近几年的复习资料中经常出现,通过题中给出的一些有关物理量来估算黑洞的“最大半径”。那么什么是黑洞?一颗内部燃烧尽了的大质量恒星由于自身的引力作用,外壳不断向中心坍塌缩小,最后就会形成致密的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实体微粒,它们的体积趋向于零,而密度几乎是无穷大,由于具有强大的引力,物体只要靠近这个微粒,就会被强大的引力吸入,连光也不能幸免。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信号能够从黑洞的作用范围内传出,人类无法看到里面的情形---对于观测者来说,那就是漆黑一片---这也是黑洞名字的由来。既然如此,那么衡量黑洞的大小只能用其作用范围(即“视界”)的“半径”来表示。  相似文献   
34.
合成了组成不同的一类新的层状分子基磁体[NO2BzQ1][FeRuxFe(1-x)(ox)3],并测定了它们的变温磁化率,结果显示,磁体磁性随着Ru^Ⅲ/Fe^Ⅲ比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5.
The polyacrylic acid functionalized polystyrene nanospheres were synthesized and self-assembled into irregular, densely packed monolayers in non-aqueous media. The polymer nanoparticles were chemically adhered to substrates.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resulting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the volume fraction of alcohol in the mixed solvents on the particle adsorption and fabrication of nanosphere assembled films was examined.  相似文献   
36.
A new cobalt(Ⅱ) complex with tridentate ligand 2, 6-bis (benzimidazol-2-yl)pyrid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electrochemical and spectral methods. The binding of the complex with calf thymus DNA has also been investigated by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相似文献   
37.
The first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transition based on 2-ureido-4[1H]-pyrimidinone binding module was reported.  相似文献   
38.
Optically active aziridino alcohols containing ferrocenyl groups were prepared from commercially available L-threonine in excellent yields and used as catalysts to promote the asymmetric addition of diethylzinc to aryaldehydes to afford 1-arylpropanol in up to 84% enantiomeric excesses with moderate to good yields.  相似文献   
39.
A Glaser coupling reaction of terminal alkynes in the presence of nickel chloride withoutany organics and bases in hot water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produces the correspondinghomo-coupling products in good yields.  相似文献   
40.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two potential tumor imaging agents and therapeutic agents -copper(Ⅱ) complexes with salicylidene-tyrosinato Schiff base and nitrogen-donor chelating Lewis base, [Cu(sal-tyr)(bipy)] 1 and [Cu(sal-tyr)(phen)]2CH3OH 2 are presented. Our work is helpful to get deep understanding of novel 64Cu tumor imaging agents and therapeutic ag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