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559篇
化学   430篇
晶体学   41篇
力学   159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63篇
物理学   100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聚乳酸骨固定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乙烯醇(PVA)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对水热反应法合成的超细羟基磷灰石(HAP)进行表面改性,用溶液分散复合法分别制备了HAP含量均为0.03g/mE的聚乳酸(PLLA)/HAP和PLIA/HAP-PVA复合物,并经过挤出成型得到φ=5mm的棒材。重点研究了热拉伸取向的拉伸规律及表面改性前后HAP粒子在PLLA基质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经PVA改性的HAP粒子在PLLA基质中的分散要明显优于未经改性的HAP粒子。拉伸取向后PLLA/HAP-PVA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262MPa。  相似文献   
992.
以二乙烯三胺(DETA)作为配位剂,快速合成了纳米粒子定向组装构成的类似花状的介晶钴.通过控制反应的速率和配位剂的种类,依次获得了精美的钴花、差形貌的枝晶、由纳米粒子和纳米片构成的微球.配位剂在介晶钴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探讨了介晶钴花的形成机理.介晶钴不但具有钴纳米晶的性能(在300 K时矫顽力260 Oe),而且拥有块体钴的性能(饱和磁化强度168 emu·g-1).合成方法简便、有效且具有较高的产率.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和频振动光谱(SFG-VS)方法检测了5种短链脂肪酸分子(乙酸、丙酸、正丁酸、正戊酸及正己酸)在空气/纯液体界面的结构, 得到了3种偏振组合(ssp, ppp, sps)下的和频振动光谱. 通过偏振选择定则对各个谱峰进行了指认和分析, 同时计算出空气/纯脂肪酸液体界面上脂肪酸分子的甲基取向角. 对比发现, 从丙酸到己酸, 分子甲基基团的界面取向角随碳链的增长略有增大.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4.
利用Gaussian92量子化学从头算程序,选择UMP2/6-311G方法,对N^+2He,N^+2He2和N^+2He3等离子簇合物进行了几何优化,并通过频率分析确认了体系的稳定构型。  相似文献   
995.
将特殊的ORC方法、薄层溶液技术和差谱方法相结合,在较宽的电位区间(-0.7~-2.0V),将得了不含任何(类)卤素离子的NaClO4/Ag体系中水的SERS谱,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O4体系中,尽管体相水的结构有很大差别,但电极表面的吸附水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即由于电场作用而使有序性较高,并且随电极电位电极负向零电荷电位变化时可能都经历着由单氢端吸附转变为双氢端吸附,继而又转向氧端吸附的取向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光诱导双折射和偏振红外光谱法研究了2种无定形树枝状偶氮分子材料G1-AZ-CN和G2-AZ-CN的光致取向行为, 对其偶氮生色团及非光响应性星形核的光致取向速度、 取向松弛速度和饱和取向程度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G2-AZ-CN中偶氮生色团和星形核的光致取向速度快于G1-AZ-CN, 但其取向松弛速度慢于G1-AZ-CN, 这与G2-AZ-CN具有更高的偶氮生色团密度有关. G1-AZ-CN具有较高的饱和取向程度及较好的取向稳定性. 与具有相同类型偶氮生色团的偶氮聚合物BP-AZ-CN相比, G1-AZ-CN和G2-AZ-CN中偶氮生色团表现出较慢的取向速度. 其取向行为与其特殊的星形分子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997.
将特殊的ORC方法、薄层溶液技术和差谱方法相结合,在较宽的电位区间(-0.7-2.0V),获得了不含任何(类)卤素离子的NaClO4/Ag体系中水的SERS谱.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O4体系中,尽管体相水的结构有很大差别,但电极表面的吸附水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即由于电场作用而使有序性较高;并且随电极电位由极负电位向零电荷电位(PZC)变化时可能都经历着由单氢端吸附转变为双氢端吸附,继而又转向氧端吸附的取向变化过程.利用SERS技术特有的检测表面物种的高灵敏度,可观察到NaClO4浓度引起的表面水的SERS谱的一些细微差异,依此较详细讨论了NaClO4浓度对表面水的结构和取向变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分子间Glaser半环闭环法合成了带内取向柔性多醚链的苯炔大环.用1H NMR,13C NMR,HRMS,UV及PL(photduminescence)确证了目标大环结构,凝胶色谱测定了目标大环纯度.经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热分析仪(DSC)测试表明大环没有呈现预期的液晶性质,可能是由于环内柔性链过于拥挤,不能形成与环平面共面结构,以至于难于进行有序堆积的缘故.  相似文献   
999.
对晶体生长机制、动力学与微结构衍化的认识是实现纳米材料的尺寸和形貌可控制备的基础.以表面溶解沉积为特征的奥斯特瓦尔德熟化(0R)理论常用来解释传统的晶体生长过程.在该生长模式下,纳米晶体的生长呈现出小颗粒溶解而大颗粒逐渐长大的特征.在纳米材料体系,近来还发现了一种重要的新的晶体生长模式——“取向接合(OA)”机制,在该机制下,两个晶格取向一致的初级纳米颗粒可通过直接接合和结构调整,从而长成一个新的晶体.这一机制已被证实在许多纳米材料体系中广泛存在,并对所合成的纳米材料的形貌、微结构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在构筑新型纳米结构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本文我们首先回顾了OA生长机制的认识历程和这一机制对材料科学的重大意义;进而,基于我们的研究工作系统介绍了OA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发展,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机制的微观过程及其对材料内部缺陷的特殊影响,深入地分析和讨论了表面包裹的强弱、表面作用的性质对OR机制和OA机制的抑制和调控作用;基于上述表面包裹可调控纳米材料的生长机制的认识,我们结合近期研究结果,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量子点的生长机制与其发光特性的内在关联,阐明了表面包裹调控量子点的发光性质的本质原因,为制备不同发光特征的量子点及理解其发光性质衍化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000.
有机生色团/SiO_2-TiO_2二阶非线性光学杂化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分散橙-3(DO-3)与γ-缩水甘油氧与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反应 得到的功能性生色团ASD为前体,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使ASD与钛酸四正 丁酯在酸性条件下共水解缩合,合成了新型稳定的有机生色团/SiO_2-TiO_2杂化溶 胶,并对该溶胶体系的相图进行了研究。利用傅立叶红外(FTIR)、透射电镜( T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研究了杂化溶胶形成过程中的络合机理及溶胶 形态。由一维刚性取向气体模型计算杂化材料膜的二阶非线性光学(NLO)系数X~ (2) is 1.43 * 10~(-7) esu。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得杂化材料的玻璃化温度 可达196 ℃;用紫外-可见光谱对杂化膜在极化前后的取向及取向稳定性进行了研 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