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99篇 |
免费 | 1492篇 |
国内免费 | 231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825篇 |
晶体学 | 51篇 |
力学 | 604篇 |
综合类 | 133篇 |
数学 | 272篇 |
物理学 | 44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69篇 |
2021年 | 235篇 |
2020年 | 192篇 |
2019年 | 222篇 |
2018年 | 140篇 |
2017年 | 222篇 |
2016年 | 259篇 |
2015年 | 267篇 |
2014年 | 596篇 |
2013年 | 421篇 |
2012年 | 369篇 |
2011年 | 472篇 |
2010年 | 483篇 |
2009年 | 424篇 |
2008年 | 342篇 |
2007年 | 328篇 |
2006年 | 338篇 |
2005年 | 349篇 |
2004年 | 319篇 |
2003年 | 330篇 |
2002年 | 250篇 |
2001年 | 213篇 |
2000年 | 161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114篇 |
1997年 | 109篇 |
1996年 | 108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7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0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153.
采用飞行时间谱技术,测量了准分子激光烧蚀沉积高温超导薄膜过程中,由靶面出射粒子的飞行速度。研究了粒子速度与充氧压及其激光能量密度的关系。讨论了高能粒子在薄膜原位低温外延生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4.
1989年9月7日上午,美国参、众两院举行会议,表决通过了建造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加速器--超导超级对撞机(Superconducting Super Collider,即SSC)的决定.这台加速器,是周长87公里的质子-质子对撞机,质心系能量40TeV(1TeV=1012电子伏),建造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南郊农场地下50米左右,耗资60亿美元,由美国能源部领导,SSC实验室(命名为罗纳德·里根高能物理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为R·Schwitters)负责,在1998年建成. 相似文献
155.
156.
传统上,在设计有一定厚度的圆盘换能器方向特性时,总是近似采用一维活塞均匀振型,但它实际上是二维非均匀振型.我们研SJH-100型多普勒导航测速声纳换能器时,采用了两维厚向位移迭加模型,建立了计算方向特性的较精确的公式.经测量和计算机计算,证明它更切合实际.这种方法或可供设计水声、超声及电声圆盘厚度振动换能器的同志参考. 同时,本文探讨了铜外壳,声负载及其它声学结构对换能器方向特性的影响,从而提供了修正某些参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7.
在碳离子放射治疗中,碳离子束与治疗头设备和患者身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粒子可以到达患者体内的许多区域,在产生的次级粒子中以中子和$\gamma $ 射线的产额为最大。在不影响束流配送功能的情况下,减少碳离子放疗中产生的次级中子和$\gamma $ 射线对于降低放疗后出现的正常组织并发症及二次肿瘤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模拟计算了被动式束流配送系统下,400 MeV/u碳离子束照射到由不同材料叶片构成的多叶光栅(MLC)形成典型的10 cm×10 cm方形射野时,在水模体中产生的次级中子和$\gamma $ 射线所沉积的剂量及空间分布等。模拟结果显示:碳离子束通过MLC形成射野后在水模体中产生的次级中子主要分布在水模体的入射端,次级$\gamma $ 射线较为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水模体内,且较多分布在具有展宽Bragg峰(SOBP)射野在水模体中贯穿时的坪区。对于MLC叶片材料的选择,则需根据实际情况对叶片厚度以及次级粒子当量剂量的要求来确定。本文通过模拟研究不同MLC叶片材料产生次级粒子的情况,为被动式束流配送系统中MLC叶片及其他元件的材料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8.
159.
<正>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发现希格斯粒子,科学家经过50多年的搜索,粒子物理学终于进入了希格斯时代。由于希格斯能量为较低的125 Ge V,因此,除了可以使用直线正负电子对撞机(例如ILC和CLIC)外,还可以采用环形电子正负对撞机产生希格斯粒子,并且后者具有更高的亮度及更多的对撞点,除了在功耗方面外,在技术难度及成本方面也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