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22篇
  免费   1794篇
  国内免费   12045篇
化学   27522篇
晶体学   432篇
力学   675篇
综合类   876篇
数学   3289篇
物理学   496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384篇
  2016年   482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1146篇
  2013年   1018篇
  2012年   917篇
  2011年   1096篇
  2010年   1084篇
  2009年   1238篇
  2008年   1316篇
  2007年   1196篇
  2006年   1339篇
  2005年   1360篇
  2004年   1371篇
  2003年   2195篇
  2002年   2761篇
  2001年   2408篇
  2000年   1718篇
  1999年   1246篇
  1998年   1524篇
  1997年   1142篇
  1996年   1563篇
  1995年   1509篇
  1994年   1301篇
  1993年   612篇
  1992年   873篇
  1991年   874篇
  1990年   772篇
  1989年   578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51.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血红素与脑磷脂混合Y型LB(Langmuir-Blodgett)膜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血红素LB膜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在0.1mol/L KCl溶液中有一对氧化还原峰(-0.42V/-0.30V);将血红素LB膜转移到玻碳电极表面得到的血红素LB膜修饰电极(heme LB-GC)对溶液中溶解氧的电化学还原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其催化还原过程具有不可逆电荷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952.
新型含氟聚芳醚酮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聚芳醚酮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优良的电性能及机械性能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宇航、电子及核能等高技术领域 [1] .氟元素的引入可以降低材料介电常数、折光指数和吸水率 ,提高热稳定性、溶解性和阻燃性 ,增加材料透明度 ,使这类聚合物在光电子、光学和微电子等应用领域的研究倍受关注 [2~ 4 ] .本文在合成含三氟甲基苯侧基的聚芳醚酮 [5] 的基础上 ,设计并合成了新型的含氟量更高的单体和聚合物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1 实验部分1 .1 试剂与仪器  [3,5 -二 (三氟甲基 ) ]苯代对苯醌 (自制 ) ;锌粉 ,A.R.级 ,天津化学试剂一厂产品 ;…  相似文献   
953.
PABA疏水缔合水溶性共聚物溶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高分子的分子设计原理,合成了带苯基的疏水单体N-苯基对正丁基丙烯酰胺(BBAM)。采用自由基胶束共聚的方法制备了水溶性丙烯胺/N-苯基对正丁基丙烯酰胺(BBAM)疏水缔合型共聚物(PABA)。研究了共聚物溶液的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共聚物溶液浓度的增加,在临界缔合浓度以上,分子间缔合大量形成,水溶液表现粘度迅速增加,表现出明显的疏水缔合行为,与HPAM相比有优异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954.
硅铝钡钙合金是炼钢常用的复合脱氧剂[1] ,它具有较强的脱氧能力和使夹杂物变质的能力 ,同时还能脱硫[2 ] 。硅铝钡钙合金目前既无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又无较成熟的化学分析方法 ,本文研究了用ICP发射光谱仪测定硅铝钡钙合金的方法。本法采用基准物质配制标准系列绘制工作曲线 ,并用回收试验和试样精密度试验来证实方法的可靠性。1 试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美国PE公司的OPTIMA330 0型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铝、钡、锶、锰、钙、磷、铁标准溶液 :用光谱纯金属氧化物或基准物质分别配置成 1mg·ml-1的储备液 ,使…  相似文献   
955.
潘国华  庄伯涛 《结构化学》2001,20(5):384-386
1 INTRODUCTION In 1984, thiolate ligand was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into molybdenum carbonyl compound by the reaction of Mo(CO)6 with [Et4N]SR( R = C6H5, But) in a moderate condition[1]. From then on, a series of dinuclear molybdenum(0) carbonyl thiolate compoun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using a variety of thiolate ligands in our research group. It was found that a planar Mo2S2 unit is in the compound [Et4N]2[Mo2(CO)8(SC6H4-CH_3-p)2][2] (2) and a "butterfly" t…  相似文献   
956.
Simmonds等报道异戊烯基化的查耳酮和黄烷酮对昆虫具有拒食活性[1],Echeverri等发现,从植物Passiflorafoetida树脂中分离到的4,7-二甲氧基莰非醇(1)在很低的浓度下(40μg/g)对昆虫Dionejuno的幼虫也具有...  相似文献   
957.
新颍Mo-Cu-Se簇合物{MoCu3Se3I}(PPh3)3O·0.5CH2Cl2是由[Et4N]2MoSe4、Cu(PPh3)2NO3和KI在乙腈和二氯甲烷1∶1的混合溶剂中反应所得。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相似文献   
958.
研究了聚芳醚酮(PEK-C)在200℃下长时间放置过程中拉伸断裂行为的变化.通过应力-应变实验、断面形貌观察及去老化现象的研究证实,200℃下长时间放置后的PEK-C的拉伸断裂行为,发生韧性-脆性转变,发生这一转变的时间约在589小时左右.伴随199℃下的拉伸过程中出现的去老化现象,决定于材料发生剪切屈服形变的能力,与韧性-脆性断裂行为转变有着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959.
水淬渣-累托石颗粒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淬渣-累托石颗粒吸附材料制备工艺条件、再生方法及其去除铜冶炼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累托石与水淬渣的比例为1∶1,另加入10%的添加剂(IS)和50%的水,焙烧温度为400℃时,制成的颗粒吸附材料体积密度为1.06kg/m3,显气孔率为62.29%,吸水率为58.82%,抗压强度为2.22Mpa,吸附效果好,散失率较低.在未调节铜冶炼工业废水pH值的条件下,颗粒吸附材料用量为0.05g/cm3,反应时间为40min,吸附温度为25℃(常温)时,Cu2 、Pb2 、Zn2 、Cd2 、Ni2 的去除率分别为98.2%、96.3%、78.6%、86.2%、64.2%,处理后的水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颗粒吸附材料对Zn2 、Cu2 有很好的选择性.吸附饱和的颗粒吸附材料用1mol/L氯化钠溶液再生效果好.该颗粒吸附材料具有分离容易、可重复使用、处理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的优点.  相似文献   
960.
A new series of bisthiosemicarbazone derivative receptors(1,2 and 3)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simple steps ingood yields.Their anion recognition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by UV-Vis and ~1H NMR spectroscopy.The resultshowed that the receptors 1,2 and 3 all had a better selectivity to F~-,CH_3COO~- and H_2PO_4~-,but no evidentbinding with Cl~-,Br~-,I~-,NO_3~- and HSO_4~-.Upon addition of the three anions to the receptors in DMSO,thesolution acquired a color change from colorless to dark yellow that can be observed by the naked-eyes,thus the re-ceptors can act as fluoride ion sensor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 halide ions.The data showed that it was regularthat the three receptors had different binding ability with the three anions.For the same anion,the association con-stants followed the trend:receptor 1>3>2.The UV-Vis data indicates that a 1:1 stoichiometry complex isformed through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compound 1,2 or 3 and an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