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8篇
  免费   1022篇
  国内免费   794篇
化学   1823篇
晶体学   112篇
力学   383篇
综合类   163篇
数学   613篇
物理学   323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指出了人教版《化学1》教材上的2处硬伤,常温常压下硫酸铜溶液浓度不可能达到2 mol/L,实验时更不可能给学生1试管NO2。实验发现,通常情况下,将1试管NO2倒扣在水中,待液面基本稳定时,水位上升远远不止2/3试管。  相似文献   
962.
为了研究高速侵彻时弹体撞击速度、材料强度等对质量侵蚀特性和侵彻效率的影响规律,开展了不同材料强度和长径比的弹体高速侵彻半无限厚素混凝土靶实验,弹体撞击速度为880~1 900 m/s,弹头形状为尖卵型(半径口径比为3),口径为30 mm。由实验发现:弹体撞击速度对侵彻效率的影响呈抛物线分布,最大侵彻效率时的弹体特征撞击速度约1 400 m/s;高速侵彻时弹体的质量侵蚀主要发生在卵形头部,弹身及尾部损伤极少;速度超过特征撞击速度时,弹体侵蚀严重,甚至弯曲变形或解体;弹体强度提高至约2倍时,质量侵蚀率降低约80%。基于实验,利用量纲分析原则建立了量纲一侵彻效率和量纲一弹体撞击速度的函数关系式,可估算出最大侵彻效率对应的弹体撞靶速度,为高速侵彻效应模拟实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63.
为研究钚气溶胶生成规律及源项分布,提出了一种密封环境下的金属气溶胶源项实验方法,利用爆炸容器及气溶胶采样器等实验设备,开展了钚替代材料银的气溶胶源项生成实验,分析了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 μm的银气溶胶源项分布特性,并与外场扩散试验中钚气溶胶数据进行了对比。进一步采用不同炸药及加载装置,对相同银片样品进行加载实验,研究了加载峰值压力对银气溶胶源项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银可作为替代材料研究爆轰加载条件下钚气溶胶的源项参数,在一定实验条件下,二者归一化积累质量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爆轰加载产生的银气溶胶中,较小粒径气溶胶质量含量较高。气溶胶总量与加载峰值压力呈二次函数分布,当峰值压力超过某个临界值时,气溶胶总量将达到极值;此外,通过对同发次实验的3次不同采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较明显的气溶胶凝并和沉降现象。  相似文献   
964.
赵静  缪泓 《实验力学》2016,31(4):495-502
晶体在溶解及生长过程中边界层的信息直接影响晶体生长速度和物质输运过程,进而影响晶体质量和生长机制。本文利用相移干涉技术建立了晶体生长过程实时监测系统,对无机盐晶体溶解及生长过程中的边界层信息及物质输运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测,获得了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晶体生长速度。实验表明:在溶解过程中,边界层内浓度分布与晶体界面距离呈指数下降关系,边界层内浓度差与晶体溶解速度随时间呈指数减小关系;在结晶过程中,边界层内浓度分布规律与溶解过程相反;边界层内浓度差和晶体生长速度曲线则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规律,且在重力场和物质输运过程的共同作用下,晶体表面会产生浮力对流现象。  相似文献   
965.
根据人眼对立体图像的感知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融合和竞争特性的无参考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首先将左右视点图像进行融合,对得到的独眼图进行Gabor特征提取;然后对左右视点图像的绝对差值图提取特征;最后将独眼图特征和绝对差值图特征融合得到立体图像特征集,通过支持向量回归预测得到客观值.采用该方法对LIVE立体图像数据库进行评价,Pearson线性相关系数(PLCC)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SROCC)均在0.94左右,优于其他参与对比的质量评价方法.表明该方法符合人眼视觉特性,能够很好地描述人眼感知特性.  相似文献   
966.
沉积岩中放射性元素铀、钍、钾的含量主要取决于岩石中泥质的含量,而泥质含量的高低是判别沉积岩类别的主要依据,因此,可以将铀、钍、钾的比活度或含量值作为判别沉积岩岩类的量化指标。利用低本底伽马能谱法测量岩石样品中铀、钍、钾的比活度或含量,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岩类判别。由于放射性测量受样品几何形状、样品质量及其所含水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因此岩类判别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通过理论探讨和实验验证,发现各待测核素特征峰计数率值与样品质量成线性关系, 且不同的能量区域、不同的岩性,线性关系系数与趋势拟合程度都是不同的;当样品的水分含量不超过10%(取样时,岩屑水分不超过10%)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小(变化值均在一倍均方差以内),因此,水分含量对低本底伽马能谱法判别沉积岩岩类的准确性不产生显著的影响,一般可以不予考虑。对陕西定边某油气勘查区钻孔岩屑样品进行判别试验,对实测数据进行质量校正后,利用铀、钍、钾道的“归一化”计数率值(即单位质量的计数率)只能粗略地划分不同沉积岩的大类,再以铀、钍、钾特征峰的合峰计数率建立综合判别模式,能够对岩类进行进一步细分,且判别准确度达到75%以上。  相似文献   
967.
为了实现高铁轴承外圈的精确成形,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 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冷辗扩轧制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 得到了工艺参数对高铁轴承外圈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为: 较大的驱动辊转速和芯辊直线进给速度有利于坯料上端面的成形, 较小的轧制比获得的坯料上端面成形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968.
在二极管激光阵列(DLA)光栅-外腔谱合成系统中,由于DLA存在子单元光束发散角、“smile”效应的位置偏差及指向性偏差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导致合成光束的光束质量降低。综合考虑DLA子单元光束发散角、“smile”效应等因素对谱合成系统中光束传输特性的影响,建立了DLA光栅-外腔谱合成系统的光传输模型,进而对谱合成系统中DLA子单元光束发散角、“smile”效应的位置偏差及指向性偏差等因素对合成光束的光束质量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DLA光源质量会明显影响合成光束的光束质量:DLA子单元光束发散角和“smile”效应引入的指向性偏差越大,合成光束的光束质量就越差;“smile”效应引入的位置偏差在合束方向上对合成光束的光束质量没有影响,而在非合束方向上引入的位置偏差将会明显降低合成光束的光束质量。在实际工作应用中,需要采取措施提高DLA光源质量,以减小对合成光束的光束质量影响。  相似文献   
969.
在“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学习任务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设计并实施探究实验,形成认知。呈现资料卡片,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产生质疑;师生协作,重新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认识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塑造学生的必备品格,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970.
根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江苏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探讨了降水监测采样、样品保存技术、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不同采样方法、不同采样器同时采集15场降水,其降雨量、电导率、pH值的比对监测结果合格率均大于90%。经试验,降水各组分有效保存时间不同,其中NO_3~-,NH_4~+为3 d;F~-,Cl~-,SO_4~(2-)为14d;K~+,Na~+,Ca~(2+),Mg~(2+)为30 d。选择2家实验室对降水样品、空白样品、标准样品同时测试,结果显示,空白测定结果均低于方法检出限,标准曲线相关性系数r≥0.999 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5.9%(n=6),加标回收率为89.8%~106%,标准样品的分析结果均合格。该方法能保证降水监测结果准确、可靠,满足HJ/T 165-2004《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