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122篇
化学   1831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34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3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苯乙酮、芳香醛和芳香胺为原料,以硅胶负载稀土氯化铽作为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一步合成31个多取代的β-氨基酮类化合物.其中部分为新的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经过1H NMR,IR和元素分析确定.研究结果表明,硅胶负载稀土氯化铽作为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催化剂,催化剂自身具有负载量稳定,活化条件简单,催化产率高.催化反应体系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不污染环境和催化剂重复回收利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2.
钛硅(TS-1)分子筛的微孔孔道严重限制了其在复杂分子催化转化中的应用,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通过酸洗脱、碱刻蚀及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多级孔 TS-1 分子筛,并采用等体积共浸渍法制备了相应的 NiMo 负载型催化剂;使用 X 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FTIR)、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方法对多级孔TS-1分子筛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探针对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和常规TS-1分子筛相比,多级孔TS-1分子筛保持了MFI拓扑结构,比表面积增大且具有介孔结构,分子筛表面形成了适量的Brønsted酸中心;相应催化剂上活性金属与载体间相互作用得以改善,MoS2片晶长度和堆垛层数适宜,形成了更多的 NiMoS活性相;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均有所提升,尤其是酸洗脱获得的 NiMo/AT-TS-1催化剂的活性相较未经处理的NiMo/TS-1催化剂提升了1.2倍,直接脱硫(DDS)路径选择性提升了22%。  相似文献   
103.
蛋白质的硫巯化是一种重要的氧化翻译后修饰,在细胞衰老、内质网应激、血管舒张、细胞凋亡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表征硫巯化修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发展了一种基于碘乙酸功能化的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PAMAM-INS),并结合滤膜辅助的样品预处理技术用于硫巯化肽段的富集(简称FADE策略),利用FADE策略能从100倍质量干扰的牛血清白蛋白酶解产物中选择性地富集出硫巯化标准肽段。将细胞培养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引入到FADE策略中,并将其应用于不同浓度梯度硫氢化钠刺激的SHSY5Y细胞硫巯化蛋白质组分析,共鉴定到163条硫巯化肽段。生物信息学的结果表明,硫巯化修饰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4.
倪军 《分子催化》2013,(6):530-538
通过钌的络合物前驱体和硝酸钡的共浸渍制备的Ru Ba K/AC催化剂氨合成转化效率高,其氨合成转化频率在0.87~1.30 s-1之间,与氯化钌制备的Ru/AC催化剂相比,其转化频率提高幅度在26%~88%。共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氨合成转化效率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共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钌粒子粒径分布区间较窄,易形成更多的活性位;钌表面氢的吸附受到抑制,氮更易活化,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5.
刘莹  吕阳成  骆广生 《催化学报》2013,34(9):1635-1643
采用微流控技术结合悬浮聚合方法实现了百微米级含膦配体聚苯乙烯微胶囊的可控制备, 微胶囊尺寸在320~420 μm范围内可调, 且单分散性好.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散射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结果证实了其形貌和组成的均匀性及钯负载的可控性和有效性. 以溴代芳烃与苯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为模型反应评价了负载Pd(PPh3)4的百微米级微胶囊的催化性能, 发现其性能与文献报道的7~8 μm的同类催化剂微胶囊接近, 且均优于均相催化剂; 该催化剂经简单过滤后, 可实现多次循环使用, 未发现活性物种的流失. 该法实现了连续制备, 因而有助于提高制备的效率和可控性. 另外, 所制百微米级催化剂微胶囊在固定床反应器内具有较高催化剂浓度和机械性能, 且优于浆态床中使用的微米级催化剂微胶囊.  相似文献   
106.
发光聚合物一般是由具有大p电子系统的共轭基元作为发光单元, 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 近年来, 研究者发现: 另一类仅含有脂肪胺、羰基、酯基、酰胺等传统意义上的助色团的聚合物在适当条件下也能发射强的荧光. 树枝状聚酰胺胺(PAMAM)和超支化聚酰胺胺(hb-PAMAM)是最早和最广泛被研究的含非典型性荧光生色团的聚合物. 最近, 这类聚合物被扩展到含有叔胺基元的聚氨酯、聚醚酰胺、聚脲体系. 这些体系的生色团被认定为其结构中的叔胺基元, 叔胺的氧化是荧光产生的根源. 同时, 也有文献报道马来酸酐与醋酸乙烯酯交替共聚物、异丁烯与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聚多糖动态高分子、聚酰腙以及通过RAFT试剂制备的含聚三硫碳酸酯的多嵌段共聚物等也可以发射荧光. 这些聚合物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结构中不含叔胺基元, 而仅含羰基和酯基, 其发光机理通常用多个羰基聚集效应或羰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7.
以金鸡纳碱衍生物作为手性修饰剂, 研究了三苯基膦稳定的Ir/SiO2催化剂催化芳香酮多相不对称加氢.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发谱(ICP-AE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Brunauer-Emmett-Teller (BET)比表面积测试等固体表面分析手段对负载铱催化体系进行了表征; 利用红外(IR)光谱、固体核磁共振(NMR)等分析手段初步表征了负载铱多相催化体系中手性修饰剂-金属-稳定剂在载体上的相互作用; 利用“均相与多相催化体系的对比”、“催化剂稳定性实验”、“汞中毒实验”等方法阐明了手性修饰的负载铱催化体系是多相催化体系. 还考察了稳定剂种类、修饰剂种类、金属负载量、溶剂、碱添加剂种类等因素对不对称加氢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金鸡纳碱衍生物对Ir/Si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修饰作用, 在优化反应条件下苯乙酮及其衍生物加氢反应的对映选择性为52%-96%, 4-乙酰基吡啶、2-乙酰基噻吩及2-乙酰基呋喃加氢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可分别达到74%、75%及63%.  相似文献   
108.
在脉冲微反装置上考察了不同的预处理条件对Zn/Al-CLM催化剂的丙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烷在Zn/Al-CLM催化剂上具有一定的的反应活性和芳烃选择性,而且芳构化主要转化为苯;载体Al-CLM的焙烧温度、金属锌负载量、活化温度等对Zn/Al-CLM催化剂的丙烷芳构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载体经500℃预焙烧制备的Zn/Al-CLM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柱结构保留度,从而表现出最佳的芳构化性能;随着锌含量的增加,Zn/Al-CLM催化剂的酸量增大,从而使丙烷转化率增大,而选择性则是锌含量质量分数为5.8%时具有极大值;400℃活化处理可使Zn与Al-CLM之间具有适中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Zn/Al-CLM具有较高的芳烃收率。  相似文献   
109.
郭锐  马骏  杨锡尧 《分子催化》2002,16(1):19-24
通过氧吸附量、噻吩吸附热及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研究了MoO3/MCM-41、MoO3-CoO(NiO)/MCM-41系列催化剂,发现,对于MoO3/MCM-41催化剂,当MoO3的质量分数(以MCM-41为底数,即MCM-41=1g时,MoO3含量为0.15g,下同)从15%增加到20%时,其噻吩的加氢硫(HDS)活性增大,至25%时活性下降,所对应的氧吸附量(mL/g催化剂)也是先增大后减少,并且两者有很好的线性对应关系,而且噻吩吸附热则基本保持不变,采用不同的MoO3-CoO(NiO)浸渍顺序制备的MoO3-CoO(NiO)/MCM-41催化剂中,先浸渍CoO(NiO)再浸渍MoO3的催化剂,其噻吩HDS活性明显优于对其它浸渍顺序制备的催化剂,同时催化剂的氧吸附量和噻吩吸附热也最大。  相似文献   
110.
制备条件对Au/TiO2催化CO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沉积沉淀法和化学沉积法,分别制备了Au/TiO2催化剂,比较详尽地探讨了制备方法及制备条件对其催化CO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XRD表征,优化了制备条件,结果显示,控制沉积-沉淀反应液的pH值范围为6.5-7.0,浓度为40mL水/g载体,温度70℃,还原温度85℃,时间60min,以沉积-沉淀法制备的3%Au/TiO2催化剂可于-35℃将CO完全转化,经还原预处理比经焙烧得到的催化剂的活性更高,用光化学沉积法制备的Au/TiO2催化剂的活性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