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118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自制两段新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褐煤热解及"热"半焦的原位气化反应的研究。在高纯氩气、400/600/800 ℃的条件下,对褐煤热解5 s后,立刻将反应器移到气化段,同时切换气氛为15%水蒸气对"热"半焦进行原位气化反应(900 ℃、2~30 min),制得原位气化半焦。利用TGA和Raman光谱仪,对原位气化半焦进行反应性和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原位气化半焦产率及反应性在气化10 min内降低幅度相对较大,10~30 min降低相对缓慢。大部分的含氧官能团在气化2 min内被释放,气化2 min后含氧官能团变得非常少。半焦中小的芳环与大环体系之比在气化2 min内急剧降低,2~30 min降低较为缓慢。半焦的微观结构对其反应性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气化反应的不断进行,半焦中无定形结构、小的缩合芳环等活性基团逐渐减少,反应性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42.
煤与生物质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稻秆、麦秆、木屑和煤单独及混合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混合比例热解与单独热解对比表明,混合热解中不同生物质起始热解温度、生物质挥发分最大析出温度、煤挥发分最大析出温度随着煤混合比例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对混合热解实验数据与单独热解参数按混合比例后特性参数分析表明,混合热解导致固体产物产率提高。实验通过对稻秆两种方式的脱灰及脱挥发分处理后混合热解分析,脱挥发分稻秆与脱灰分稻秆对煤的热解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证明了生物质中的碱/碱土金属能促进煤在较低温度下热解,硅元素对热解速率起抑制作用。推测生物质与褐煤的共热解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3.
褐煤蜡树脂中多环芳烃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云南寻甸褐煤炭树脂和吉林舒兰褐煤蜡树脂,进行了多环芳烃分布特征的研究,从树脂中鉴定出68个化合物的同系物。两个树脂样均以菲系化合物占有优势,舒兰树脂中菲系列量约三倍于寻甸树脂的相应量。  相似文献   
44.
以水蒸气作为气化剂,在固定床上考察了脱碱金属煤外加NaCl 和NaAc 900 ℃快速热解煤焦在900 ℃和950 ℃下常压气化过程中钠的形态变迁以及挥发析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加NaCl的浓度较低时气化后一部分水溶态和酸不溶态的Na向水不溶但酸溶态Na变迁,当外加NaCl的浓度较高时,所有的Na在气化中挥发。外加NaAc的煤焦中的Na在气化过程中大部分挥发到气相,且气化温度和添加的浓度对Na的挥发行为变化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褐煤中重要的成分腐殖酸对褐煤水分的影响。测定了内蒙胜利褐煤中腐殖酸含氧官能团的含量,并分析了褐煤、棕黑腐殖酸和残余煤的等温吸附和脱附曲线。通过Dent吸附等温模型研究了褐煤和棕黑腐殖酸第一层吸附和第二层吸附。结果表明,胜利褐煤2/5羧基和1/5羟基是由腐殖酸提供的。棕黑腐殖酸相对褐煤孔径和孔容较小,不利于水簇的形成。腐殖酸对褐煤的复吸水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46.
褐煤超临界流体连续萃取模试工艺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以苯酚…苯酚、苯酚…苯、苯酚…二苯醚、苯酚…喹啉和苯甲酸…苯甲酸为对象,采用色散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分别研究褐煤中自缔合OH、OH-π、OH-醚O、OH-N和COOH-COOH之间形成的氢键。此外,还研究了氢键供体中取代基(CH3-、CH3O-、OH-、NH2-、COOH-和NO2-)对氢键的影响。对上述复合物进行了几何优化,并计算了能量、Mulliken电荷分布及振动频率。从优化的结构中可以看出上述复合物之间都存在氢键,所有复合物中O-H键键长都比苯酚中自由羟基的长,这表明这些复合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其中,羧酸…羧酸复合物中O-H键的键长最长。此外,通过Mulliken电荷分布可看出上述复合物之间存在电荷转移。基于振动频率分析,所有的O-H键伸缩振动都发生了红移,尤其是羧酸…羧酸和苯酚…喹啉复合物,这可为煤中羟基振动的红外光谱分析提供依据。根据键能不同氢键强度按以下顺序依次递减:COOH-COOH>OH-N > 自缔合OH≈OH-醚O > OH-π,这与振动频率的分析结果一致。此外,不同取代基对氢键作用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8.
李文渊  曹有名 《物理化学学报》2014,30(10):1794-1800
用环氧树脂E12为基体,配合酚类固化剂及其他助剂,经熔融共混制备出低温固化环氧粉末涂料。考察了固化剂、促进剂用量等对体系固化性能、附着力及耐冲击性的影响,并通过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及红外光谱研究了酚羟基/环氧体系的固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用量增加,涂膜耐冲击性能先提高后减小;随着促进剂用量的增加,体系固化温度降低,附着力和耐冲击性提高。固化剂、促进剂最佳用量分别为环氧树脂E-12用量的20%和2.0%。  相似文献   
49.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了煤中主要官能团的分布,利用热重-质谱联用(TG/MS)在10℃/min的条件下研究了水城褐煤的热解行为,获得了煤热解主要挥发分气体(H2、CH4、H2O、CO、CO2)生成的速率曲线。采用分峰拟合的方法将甲烷的生成速率曲线分解为五个峰,通过化学动力学分析,结合煤的结构特性、热解特性及其他挥发分气体的生成特征,认为甲烷的生成主要由一个脱吸附过程和四个化学反应组成。  相似文献   
50.
连续式超临界水反应器中褐煤制氢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煤处理量为1kg/h的连续式超临界水反应装置并实现稳定运行,考察了反应温度(500℃~650℃)、反应压力(20MPa~30MPa)、水煤浆浓度(20%~50%)以及KOH添加量对小龙潭褐煤在超临界水中连续化制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进行20min后连续装置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反应温度和KOH添加量是影响超临界水中褐煤制氢的关键因素。随着反应温度从500℃提高到650℃,氢气的体积分数与产率分别由11%和25mL/g增加到29%和110mL/g。添加0.5%KOH可明显提高碳气化率以及氢气的产率,但随着KOH加入量进一步增加,氢气产率增加的幅度减小。随着压力增加,甲烷产率有升高的趋势,氢气产率变化不大,提高水煤浆的浓度,碳气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