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2篇
  免费   2245篇
  国内免费   4212篇
化学   6195篇
晶体学   300篇
力学   746篇
综合类   175篇
数学   187篇
物理学   5466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712篇
  2013年   604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606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574篇
  2007年   556篇
  2006年   528篇
  2005年   521篇
  2004年   527篇
  2003年   477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233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71.
一种铈(Ⅲ)配合物对含石墨粘结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含石墨粘结涂层的耐蚀性,首先对这种涂层在腐蚀环境中耐蚀性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将二正丁基磷酸、CeF_3、Sb_2O_3和一种Ce(Ⅲ)配合物Ce(NO_3)(C_8H_(18)PO_4)_2分别添加于酚醛环氧-MoS_2-石墨粘结涂层中,考察了它们对这种涂层耐蚀性的影响,并对含Ce(NO_3)(C_8H_(18)PO_4)_2的涂层和空白样涂层进行了表面分析。盐雾试验表明,添加Ce(NO_3)(C_8H_(18)PO_4)_2可以有效地抑制涂层中MoS_2的氧化和由石墨所引起的金属底材之电化学腐蚀;根据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可知,添加Ce(NO_3)(C_8H_(18)PO_4)_2之所以能够提高含石墨粘结涂层的耐蚀性,应当归因于它在MoS_2晶体表面和金属底材表面的吸附。因此,Ce(Ⅲ)配合物Ce(NO_3)(C_8H_(18)PO_4)_2是含石墨粘结涂层的一种实用性能良好的新型防腐添加剂。  相似文献   
972.
Simulation for surface self-nanocrystallization under shot peenin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riven by high frequency and multi-directional shot peens, dislocations of various orientations proliferate into the metal, and accumulate in high density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a shallow depth. Migration, generation and annihilation of dislocations dictate the evolution of mobile dislocation density. Simulation for the experiment of pure iron under repeated shot peen flux of 800 times per square millimeter is carried out, and a dislocation density up to 2.17×1011 mm−2 is achieved. Dislocations of such density in the surface layer are shown to be capable of forming nano-grains whose size is about 10 nm.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verifies the formation of nano-grained metals at such dislocation density level. The dislocations are first regrouped to form subcrystallites, then combined to form stable nanocrystallized grains after sufficiently long time of relaxation.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0121202)  相似文献   
973.
点、线接触真实粗糙表面的弹流润滑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平  温诗铸 《力学学报》1993,25(3):302-308
本文给出了点、线接触的真实粗糙表面的微弹流数值解。在给定随机粗糙表面样本后,求解大小不同的载荷和粗糙的弹流问题。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由于Reynolds方程中速度项的作用,在表面对应粗糙的位置处引起了压力变化,从而因其产生的弹性变形使粗糙变得平滑。对此光滑表面解可以看出,因粗糙引起的压力和膜厚的变化在光滑解附近波动。载荷较大时,压力分节接近固体接触情况。  相似文献   
974.
含纳米粒子溶液对单晶硅表面的冲蚀磨损损伤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含纳米颗粒溶液冲蚀硅片表面损伤行为,考察了纳米颗粒碰撞单晶硅片所导致的微观物理损伤.结果表明:冲蚀30 s后,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硅片表面呈现方向性损伤,并可观察到大量非均匀的晶格缺陷;当冲蚀10 min时,硅片表面出现微观划痕和凹坑,在划痕一端可见原子堆积,亚表面可观察到镶嵌晶粒的非晶损伤层;继续延长冲蚀时间将加剧其表面损伤.  相似文献   
975.
张端重  柳春图 《力学学报》1989,21(3):359-363
  相似文献   
976.
刘伟  柳军  张涵信 《力学季刊》2003,24(3):287-291
采用交替方向隐式分解的隐式NND格式求解全N-S方程模拟“类升力体”外形在高超声速下的大攻角流动,给出了“类升力体”外形表面极限流线随攻角变化的拓扑结构及40°攻角下垂直于体轴的横截面流线拓扑结构。结果表明:类升力体外形三维流场结构十分复杂,攻角从0°~40°变化时,背风面表面极限流线依次由不分离、开式分离向起始于鞍、结点组合的高阶奇点的分离方式转化,翼面横向分离亦随攻角增大而增大;垂直于体轴的横截面流动拓扑结构与文献[2]给出的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977.
结合部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球体与平面接触的切向接触刚度和粗糙表面的接触分形理论,从理论上首次建立了结合部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该模型具有尺度独立性。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数字仿真,直观地给出了结合部切向接触刚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与实验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说明了该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78.
一种表面裂纹高温断裂韧性测试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国金  宋先村 《实验力学》1998,13(4):526-531
提出了一种表面裂纹高温断裂韧性测试方法,包括试样加热、温控和裂纹嘴张开位移测试方法.该方法适合于在相对简单的条件下测试表面裂纹高温断裂韧性.最后给出了铝合金焊缝表面裂纹高温断裂韧性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79.
锡基巴氏合金磨损表面的分形与磨损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贺林  朱均 《摩擦学学报》1998,18(3):209-214
利用结构函数分析法研究了滑动摩擦学系统中金属磨损表面轮廓线的分形特性。结果表明:磨损表面轮廓线在小于Sm的尺度上具有分形结构。采用结构函数法可以方便地确定粗糙表面轮廓线的分形参数,即垂直于滑动方向上磨损表面轮廓线的分维D可作为磨损表面分维的特征值,它与金属磨损率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最佳分维Dopt值对应于材料的最低磨损率。  相似文献   
980.
ZnO纳米片/微棒复合体的制备、结构及光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以氯化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在低温水热条件下制备出具有纳米片状接枝结构的ZnO微棒。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光致发光(PL)和拉曼光谱(Raman)对产物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TAB对产物最终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微棒表面所接枝的薄片为多晶结构;产物光致发光峰是较少见的弱蓝光发射与强红光发射;同时对这种ZnO微棒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