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02篇 |
免费 | 2426篇 |
国内免费 | 457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621篇 |
晶体学 | 336篇 |
力学 | 773篇 |
综合类 | 197篇 |
数学 | 237篇 |
物理学 | 58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7篇 |
2023年 | 390篇 |
2022年 | 447篇 |
2021年 | 457篇 |
2020年 | 350篇 |
2019年 | 369篇 |
2018年 | 250篇 |
2017年 | 364篇 |
2016年 | 368篇 |
2015年 | 456篇 |
2014年 | 737篇 |
2013年 | 651篇 |
2012年 | 577篇 |
2011年 | 638篇 |
2010年 | 602篇 |
2009年 | 558篇 |
2008年 | 595篇 |
2007年 | 575篇 |
2006年 | 538篇 |
2005年 | 527篇 |
2004年 | 532篇 |
2003年 | 484篇 |
2002年 | 389篇 |
2001年 | 434篇 |
2000年 | 297篇 |
1999年 | 260篇 |
1998年 | 280篇 |
1997年 | 233篇 |
1996年 | 235篇 |
1995年 | 228篇 |
1994年 | 193篇 |
1993年 | 171篇 |
1992年 | 181篇 |
1991年 | 149篇 |
1990年 | 123篇 |
1989年 | 120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对 Pt(111) 表面制备的 Fe 单层薄膜及其在不同环境气氛条件下的多种结构进行了研究. 在温度为 487 K 的 Pt(111) 表面制备出了完整的 Fe 单层薄膜Fe/Pt(111). 对 Fe/Pt(111) 依次升高温度进行超高真空退火, STM 和 XPS 结果表明退火温度高于 800 K 时, 表面 Fe 原子扩散到次表层区域, 形成次表层 Fe 结构Pt/Fe/Pt(111). Pt/Fe/Pt(111) 在 O2 氧化气氛中经 850 K 退火可转变成表面 FeO 薄膜FeO/Pt(111). FeO/Pt(111) 结构在温和的 H2 还原气氛中 (600 K) 转变成表面 Fe 结构, 进一步的还原处理 (800 K) 则可以重新生成 Pt/Fe/Pt(111). 控制样品的环境气氛在 O2 和 H2 之间切换, 使得表面 Fe (FeO) 和次表面 Fe 可以重复地转变. 本研究实现了多种 Fe-Pt 表面结构的可控制备, 可为合理地设计高效、价廉的催化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2.
十二烷基磺酸根插层水滑石负载纳米钯催化的 Suzuki 偶联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制备了十二烷基硫酸根 (DS–) 插层水滑石负载的纳米钯无膦配体型的 Suzuki 偶联反应催化剂. DS–进入到水滑石层间, 使层间距从微孔增至 2.9 nm, 从而有利于中等尺度的有机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扩散. 进一步以 PdCl42–交换该水滑石得到 DS–和 PdCl42– 双插层的水滑石. 还原后可得到层间插有金属钯纳米团簇的水滑石. 由于 DS–插层后在水滑石层板间形成的空间有限, 限制了 Pd0 团簇的进一步生长. 作为一种亲油性的非均相催化剂, 该类催化剂可有效促进卤代芳烃与苯硼酸的 Suzuki 偶联反应. 催化剂循环使用 5 次后活性基本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993.
硬段侧链含有氟化双季铵盐的聚氨酯表面性能及抗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硬段侧链含有氟化双季铵盐的系列聚氨酯(FQPUs)的表面性能和抗菌性能. 水接触角测试和表面自由能测试结果表明, 加入少量氟化双季铵盐扩链剂, 可以使聚氨酯表面富集氟碳链, 氟化双季铵盐聚氨酯表面自由能很低, 具有很好的抗黏附性能. 迁移到表面的两条氟碳链在常温下不会发生链反转, 使材料的抗黏附性能得以保持. 同时, 使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疏水层, 减小材料的吸水率. XPS研究结果表明, 氟碳链的-CF3位于材料的最外层, 材料的次表面是具有良好杀菌性能的双季铵盐, 这样形成了具有多重抗菌性能的表面. 另外, XPS研究结果表明, 材料表面化学结构与材料本体的微相分离结构相关. 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氟化双季铵盐聚氨酯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很强, 对于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有所下降, 但相对于单季铵盐聚氨酯的抗菌效果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994.
利用柠檬酸三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银纳米颗粒(AgNPs),然后通过氨水水解正硅酸乙酯(TEOS)的方法,在AgNPs上沉积SiO2,制备出以Ag为核,SiO2为壳的复合纳米颗粒(Ag@SiO2).调节TEOS用量,可以控制SiO2层的厚度.根据AgNPs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效应,将制得的Ag@SiO2颗粒用于H2O2的检测,检测下限为1μmol/L,并可以通过控制SiO2层的厚度方便地调节Ag@SiO2颗粒与H2O2反应的速率.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的优点.分别运用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反应前后Ag@SiO2颗粒形貌及反应过程中其LSPR吸收的变化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95.
The research of the effects of surfactants on coloring reaction between titanium and phenyl fluorone was developed.A survey of coexisting elements in the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was carried out by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and a series of interference tests and analyses were performed.The interference can be eliminated by processing through high temperature cineration and adding ascorbic acid.A new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of titanium in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was established by phenyl fluorone spectrophotometry in the presence of Emulsifier O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er's law is obeyed within the range of 0~0.32 μg·mL-1 for titanium.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 was 1.9%~2.0%,and the recovery was 96.8%~100.6%.The method was applied for determination of titanium in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相似文献
996.
997.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单晶结构的α-Fe2O3纳米晶(NFO-1).在我们的合成方法中,样品的形貌和结构在低反应浓度体系中运用无机盐和有机模板进行双重调控,同时用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EISA)来加速反应和在不改变形貌结构的前提下获得高产率样品.所得α-Fe2O3纳米晶的形貌和结构对其表面修饰功能有明显的影响,NFO-1因其特殊的纺锤状形貌而与表面功能试剂(多巴胺)之间的化学作用有明显的增强.并且,本文所描述的合成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单晶的合成.我们预期,这种方法可为新型纳米材料的合成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醚为主要原料,通过逐步聚合得到新型非离子性两、三嵌段型聚氨酯表面活性剂(Di/Tri-PUn),使用红外光谱及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表面张力仪对其表面活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六种非离子性两、三嵌段型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其中Di-PUn系列临界胶束浓度数量级可达10-6),产物Di-PU34水溶液在室温下的表面张力最低可达33.7mN/m,并且在浓度很低时仍具备较好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9.
二氧化钛纳米棒在空心微球表面的定向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表面预处理和水热法开展了用二氧化钛包覆空心微球的研究,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了所得产品, 并探索了各种反应参数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调控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空心微球的表面溶胶-凝胶预处理至关重要. 采用表面溶胶-凝胶技术预处理空心微球表面, 然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 我们在空心微球表面上成功地包覆了垂直于微球表面并紧密排列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纳米棒. 该材料质轻、耐腐蚀, 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光催化剂, 应用于治理水体表面的大面积污染. 相似文献
1000.
MBA接枝聚丙烯微孔膜的亲水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表面吸附法使聚丙烯微孔膜表面覆盖上引发剂,然后浸入氮氮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接枝反应。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与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红外、扫描电镜对聚丙烯膜接枝前后的微孔膜进行了表征。同时对膜的亲水性和水通量进行了测试,发现其亲水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其中接枝改性后接触角与未接枝的相比降低了90°以上,吸水率最多提高了12%,但是水通量有所下降。还对改性微孔膜的抗污染性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