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化学   1061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2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研究了铬天青SL(CA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酸性溶液中反应前后的吸收光谱,认为CAS 与BSA 主要通过静电引力而结合,研究发现这一探针反应不符合Scatchard模型,提出了处理此类体系溶液平衡的一个新的线性回归方程, 由此方程可以求算结合常数,最大结合数以及吸光系数等体系参数,最后考察了实验条件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牛血清白蛋白与甲基橙结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与甲基登在酸性溶液中的结合反应,认为两者通过非共价键结合,研究了溶液吸光 度与组分浓度的关系,对Scatchard模型用于自理蛋白质染色反应时存在的总是作了讨论,提出了表观结合常数的概念,推导了求算表观结合常数和最大结合数的线性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103.
利用新型荧光试剂1,2苯-并-3,4二-氢咔唑-9乙-基氯甲酸酯(BCEOC)作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在Hypersil BDS C18(4.6 mm×200 mm,5μm)反相色谱柱上,采用梯度洗脱对氨基酸衍生物进行了分离检测。检测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333 nm,λem=390 nm。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 Source),实现了牛血清白蛋白中氨基酸的定性测定。荧光定量检测的线性回归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6.3~117.6 fmo。l  相似文献   
104.
观察了86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锌与淋巴细胞转化及自然伤细胞活性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肿瘤患者的血清锌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同时伴有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下降。表明缺锌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5.
丝裂霉素C与牛血清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易平贵  商志才  俞庆森  邵爽  林瑞森 《化学学报》2000,58(12):1649-1653
结合光谱法与微量热法研究了水溶液中丝裂霉素C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反应,测定了反应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及热力学函数△~rG~m,△~rH~m和△~rS~m,并确定了分子间作用力性质;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丝裂霉素C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牛血清白蛋白与铬天青S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用三种不同方法相互对照,求出了铬天青S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个数,提出了蛋白质等电点前后或不同铬天青S浓度下,两者存在不同的结合模式。利用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铬天青S在牛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置,利用铬天青S对BSA的荧光猝灭,对两者的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7.
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是两类重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在环境介质中长期存在,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导致人体的高暴露风险。OCPs和PCBs对人体存在诸多健康危害,精准定量人体内OCPs和PCBs的暴露水平是健康效应评价的关键。该研究基于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SPE-GC-MS/MS)建立了同时检测100 μL血清中35种OCPs和PCBs的分析方法。血清样品经尿素沉淀蛋白后,采用Oasis® HLB小柱净化,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液(1∶1, v/v)洗脱,氮吹近干,正己烷定容,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OCPs和PCBs在0.05~5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在1.2~71.4 ng/L之间。35种目标分析物的加标回收率在72.6%~14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了武汉市普通人群血清样本中OCPs和PCBs的浓度水平,结果表明武汉市普通人群广泛暴露于OCPs和PCBs,且以OCPs为主。有8种OCPs和7种PCBs检出率高于50%,其中p,p'-滴滴伊、p,p'-滴滴滴和甲氧滴滴涕检出率达100%,非类二噁英PCBs是PCBs的主要成分。血清中OCPs浓度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在60岁以上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血清中PCBs浓度无统计学差异。该方法样本用量少,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环境健康研究中大量人群血清样本中痕量OCPs和PCBs的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108.
分析和比较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的混合样品是血清多肽组生物标记物研究的常用方法,但对健康个体多肽组的差异和共性关注较少.本研究利用纳升液相色谱-高分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健康人混合血清样品(20例)的多肽组,阐明血清多肽组的分子量分布等一般特征,进而选取6例个体样品单独分析并与混合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说明正常健康样品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共同成分.结果表明,可鉴定序列的血清多肽组的分子量范围在7000 Da以下,纤维蛋白原α链等蛋白质所属肽段的检出频率最高,肽段在蛋白质水平上分布具有不均一性,排在前10%的蛋白质占据了约50%的总肽段,而后40%的蛋白质只有1条检出肽段.此外,在所有样品中都检测到了来自于8个蛋白质的12个共同肽段,检测到了N端乙酰化、氨基酸氧化、磷酸化、脱氨化和脱水等翻译后修饰和明显的阶梯序列现象.本研究在肽段序列水平分析了血清多肽组的基本特征和个体差异,可为血清多肽组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中代谢物的分析方法。分别收集乳腺癌患者、一般疾病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样本用甲醇∶乙腈∶丙酮=1∶1∶1(V/V)提取,硅烷化试剂N,O-双甲氧基三氟乙酰胺+1%三甲基氯硅烷(BSTFA+1%TMCS)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中的氨基酸、脂类和糖类的代谢谱,并用主成分分析(PCA)和随机森林(RF)算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实验数据被成功分类,并发现磷酸、N-巴豆酰基甘氨酸、2,4-二羟基丁酸、棕榈酸、N-苯基甘氨酸和N-1-己酰甘氨酸等组分在乳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0.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激光闪光光解(LFP)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研究了8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嘧啶衍生物(PDs,其中PDs A 5-FU为成药,PDs B-H为实验室自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和激光闪光光解技术分析了PDs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PDs A和B为静态猝灭,PDs G和H为动态猝灭.用双倒数曲线法得出5种PDs与H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在测定条件下5种PDs与载体结合位点数均为1,且均以弱结合力结合,通过热力学参数ΔH,ΔS和ΔG推测出PDs B,C和E与HSA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PDs A和D与HSA之间的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分子对接结果与其一致.根据F9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FRET)分析了HSA和PDs之间的结合距离(r),其结果均小于4 nm,符合能量转移理论.进一步利用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光谱考察了PDs与HSA结合过程中HSA空间构象的变化,结果显示,仅PDs A和C对HSA的芳香族氨基酸周围的疏水性略有增强作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HSA可以作为优良的载体来运输和储存PDs A~E,这为嘧啶衍生物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