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83篇 |
综合类 | 19篇 |
物理学 | 4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102.
10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保留指数(RI)对高良姜水蒸气蒸馏法(SD)、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UAE)和亚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所制备的挥发油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51,46和60个挥发性组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高良姜挥发油的指标性成分1,8-桉叶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SD法≈SFE法UAE法,UAE法虽耗时少、能耗低,但由于所用有机溶剂难去除,所得挥发油品质较差。SFE法可得到部分SD法无法得到的化合物,如2-羟基-1,8-桉叶素、二苯基庚烷类等。另外β-石竹烯、α-石竹烯、α-法尼烯、γ-杜松烯等高沸点组分比例,SFE法所得高于另两种方法;α-蒎烯、莰烯、β-蒎烯、柠檬烯、樟脑和α-松油醇等低沸点组分比例,SD法所得最高。同一批药材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成分大部分相似,但部分成分与组分比例因不同提取方法的原理存在差异,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功效需求选择不同提取方法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介绍采用水蒸汽蒸馏的方法,从大蒜中提取出一种浅黄色的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现了挥发油中至少含有15种以上个组分。根据这些组分的质谱特征,定性识别了其中10种成分,它们都是有机硫化合物,文中给出了这些化合物的质谱图和结构式,讨论了其中二种物质的质谱裂解规律。 相似文献
105.
106.
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红树植物桐花树叶中的挥发油和脂肪酸的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分析测定了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叶子中挥发油和脂肪酸的成分.结果表明:挥发油中分离出24个峰,鉴定出8种化合物,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含量丰富,占挥发油总量的20.60%;脂肪酸中分离出16个峰,鉴定出10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有十六酸(棕榈酸,16.17%)、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25.73%)、9-十八碳烯酸(油酸,41.52%)等. 相似文献
107.
108.
松潘乌头和展毛多根乌头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潘乌头(Aconitum sungpanense Hand.-Mazz.)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根有剧毒,供药用,可治疗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等症.主产于甘肃南部、四川北部、青海东部等地.我们曾对其进行了二萜生物碱的分离鉴定.展毛多根乌头(A.Karakolicum var.patentipilumW.T.Wang)是新疆民间常用草药之一,民间称为草乌,主治神经痛、牙痛等症.我们曾对 相似文献
109.
庆阳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超临界流体 CO2 (加改性剂 )萃取香薷中的挥发油 ,采用 GC- MS法分析鉴定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最佳分析条件下 ,共分离、鉴定出了 4 4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酚类、香薷酮、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采用溶剂浸泡提取鱼腥草挥发油,考察了浸泡溶剂、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探究了鱼腥草中最关键的抗菌成分之一鱼腥草素(癸酰乙醛)的真实含量。研究发现,室温下采用乙酸乙酯浸泡鱼腥草456h,鱼腥草挥发油的提取率高达0.294%,挥发油中癸酰乙醛的含量高达40.14%,仅检测到少量甲基正壬酮。结果表明,温和的提取条件有效抑制了癸酰乙醛的氧化分解,获得远高于水蒸汽蒸馏条件下的癸酰乙醛含量(0.03%)。该研究为从鱼腥草中高效提取癸酰乙醛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