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8篇
化学   786篇
晶体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物理学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用SAXS(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方法对全氟磺酸树脂中空纤维膜中的离子簇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散射角2θ=2°左右,出现由离子簇产生的散射峰;并就离子交换容量、不同阳离子形式、含水量及不同拉伸等对离子簇散射峰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讨论.并计算了有关离子簇半径和每个离子簇中的离子数目.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7-碘-8-羟基喹啉-5-磺酸(H2QSI)在乙醇存在下分光光度法测定钒(V)的最佳条件。在乙醇存在下pH4的硫酸介质中,(H2QSI)与V(V)形成了红棕色配合物,最大吸收位于506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max=2.9×10^3L·mol^-1·cm^-1,有色配合物组成为V(V):(H2QSI)=1:3。钒(V)在0-14μg/25mL符合比耳定律。本法用于钢样中的测定,结果满意。H2QSI是光度分析中的一种显色剂,近年来,8-羟基喹啉类试剂用于钒(V)的测定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V(V)与H2QSI的显色反应条件及组成,在pH4的乙醇介质中,V(V)与H2QSI生成红棕色配合物,ε506nm=2.910^3L·mol^-1·cm^-1。本方法用于低碳合金钢中钒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3.
李山  刘根起 《光谱实验室》2005,22(3):635-637
在弱酸性(pH=4.5)介质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存在下,7-(苯并噻唑-2-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BTAQS)与锌形成2:1的紫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8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4×104L·mol-1·cm-1,锌含量在0-6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测定矿样中的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4.
以4,6-二烷氧基-1,3-苯二磺酰氯和芳香二酚为原料,三乙胺作缚酸剂,二氯甲烷作溶剂,采取一步成环法合成了3种磺酸酯桥联大环化合物。合成产物的结构用IR、1H NMR、13C NMR和MALDI-TOF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确认。利用紫外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4,6,16,18-四正戊氧基-11,23-二甲基-1,3,13,15-四磺酸酯间苯芳香大环(5)对Ca2+、Pb2+及部分过渡金属等20种金属离子的识别。结果发现,其对Sn2+显示出一定的选择性,由于Sn2+和Bi3+协同作用的影响,在化合物5-Sn2+的体系中加入Bi3+,紫外吸收光谱在325 nm左右的吸收增强了许多,这说明化合物5对Bi3+显示出优于Sn2+的较好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5.
李婷  李欣  周尚永  田丽 《无机化学学报》2015,31(6):1215-1223
利用5-磺酸基间苯二甲酸钠(NaH2sip)和双三唑烷烃,合成了3个配合物[Cu0.5(btm)(H2O)](H2sip)·H2O}n(1,btm=双三唑甲烷),{[Cu(btp)2(H2sip)(H2O)](NO3)·4H2O}n(2,btp=双三唑丙烷)和{[Cu(btb)2(Hsip)]n(3,btb=双三唑丁烷)。化合物1为一维双链结构;化合物2为二维四方网络结构,多个二维层依次叠加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化合物3也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其中金属铜离子和双三唑丁烷构成的一维双链结构经双齿μ2-Hsip2-配体连接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同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顺磁共振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6.
常温反应条件下制备了4个基于乙二胺和1,5-萘二磺酸的配位化合物[M(en)(H_2O)_4]·1,5-nds·(H_2O)_2(M=Ni(1),Co(2),Cd(3),Cu(4),nds=1,5-萘二磺酸;en=乙二胺),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系列配合物属于同构体系,单斜晶系,C2/c空间群。以配合物1为例,其晶胞参数为a=1.69026(19)nm,b=1.01373(11)nm,c=1.3448(3)nm,α=90°,β=120.2650°,γ=90°,V=1.9901(5)nm~3,Z=4,Dc=1.713 g/cm~3,F(000)=1072,R_1=0.0326,wR_2=0.0867。该系列配合物的中心金属为六配位模式,与来自乙二胺的2个N原子和4个H_2O中的氧原子配位。游离水与磺酸氧和配位水之间存在着丰富的氢键作用,构筑成三维的网络结构。测定了以Cd为中心金属配合物3的荧光光谱,发现其在对于甲醇的小分子识别性能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7.
以蔗渣木聚糖(BX)为主要原料、氨基三磺酸钠为酯化剂,在一步酯化合成磺酸基蔗渣木聚糖酯的基础上,利用磺酸基蔗渣木聚糖酯和对羟基苯甲酸进行二步酯化反应,合成了磺酸基蔗渣木聚糖对羟基苯甲酸酯,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第二步酯化反应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蔗渣木聚糖酯化改性前后的样品分别用FT-IR,DG-DTG和XRD进行了表征,并对该双酯化衍生物的分子进行了优化与活性模拟.结果表明:FT-IR证明双酯化产物含有磺酸基团和对羟基苯甲酸酯基团,TG-DTG分析表明该双酯化衍生物的热稳定性提高,XRD说明发生双酯化改性后分子排列的规整性提高,结晶度增加;活性模拟实现了磺酸基蔗渣木聚糖对羟基苯甲酸酯与艾滋病毒的对接.  相似文献   
108.
以白杨素为原料经磺化得白杨素-6-磺酸钠和白杨素-8-磺酸钠的混合物,使其与ZnSO4反应生成相应的Zn衍生物.利用Zn衍生物在热水中溶解度的差异,分离得到纯的白杨素-6-磺酸衍生物及其8-位异构体.6-位异构体经络合解聚得5,7-二羟黄酮-6-磺酸钠,以此为配体与Al(Ⅲ)作用得白杨素-6-磺酸铝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IR,UV和1HNMR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白杨素-6-磺酸铝配位化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9.
合成了低聚度烷氧磺酸锂盐(LiSA(EO)n)和对称星形醚(STEO)增塑剂,并制备了聚环氧乙烷(PEO)基聚合物电解质。 研究了PEO16+LiSA(EO)n体系的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与锂盐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LiSA(EO)n代替LiClO4作为锂盐时,其电导率得到提高,而且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迁移数随着烷氧磺酸锂盐阴离子体积的增大而增加,并且其中PEO16+LiSA(EO)2体系的锂离子迁移数达到0.35。 STEO可明显地提高PEO16-LiSAEO-STEO体系的电导率,PEO16-LiSAEO-20%STEO室温电导率可达到0.5×10-4 S/cm。 通过DSC实验结果表明,STEO的加入,可有效降低聚合物电解质体系的熔融温度和结晶度,PEO16-LiSAEO-20%STEO电化学稳定窗口在4.4 V以上,可满足锂电池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0.
周剑伟 《分子催化》2011,25(2):157-165
合成了三类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通过STA、DSC-TG、UV-Vis、运动粘度/密度计等手段考察了离子液体的热力学性质、酸度、粘度和密度等理化性质,发现离子液体阴阳离子的结构对这些理化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对离子液体的结构与理化性质变化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