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8篇
  免费   994篇
  国内免费   4074篇
化学   9742篇
晶体学   166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222篇
数学   36篇
物理学   4870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407篇
  2021年   435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448篇
  2018年   306篇
  2017年   404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694篇
  2013年   910篇
  2012年   663篇
  2011年   763篇
  2010年   638篇
  2009年   704篇
  2008年   757篇
  2007年   635篇
  2006年   666篇
  2005年   544篇
  2004年   523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255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在人泡沫病毒原病毒全长克隆pHRSV13的基础上,缺失突变gag和pol基因,并且用SV40polyA加尾信号替代人泡沫病毒的3′LTR,构建辅助质粒pΔGP.将复制缺陷型人泡沫病毒载体质粒pGPSNI EGFP和辅助质粒pΔGP分别转染和共转染小肠癌HIC细胞系,荧光显微镜检测发现共转染pGPSNI EGFP和pΔGP的HIC细胞能够强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转染有复制缺陷型人泡沫病毒载体质粒pGPSNI EGFP的HIC细胞能够表达少量的绿色荧光蛋白,而转染有辅助载体pΔGP的HIC细胞不表达绿色荧光.结果证明复制缺陷型人泡沫病毒载体的构建成功,表明人泡沫病毒env基因3′端的内部启动子IP具有弱启动子的活性,并且bel基因产生的调控蛋白能够反式激活人泡沫病毒内部启动子IP和5′LTR的启动子.  相似文献   
52.
峪耳崖金矿是冀东地区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金矿订的典型代表.本文利用同步辐射微束X荧光对裕耳崖金矿化绢云母进行了组成成分分析,显示绢云母体内含有K,Ca,Rb,Cr,Mn,Fe,Co,Cu和Zn,以及成矿物质Au,Ag,Pt和As,Au既与绢云母的组成元素呈相关关系,又与绢云母组成元素不相关的Pt,As呈相关关系,显示了Au在绢云母中存在两种赋存形式及至少两种不同的成矿物质来源.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通常认为与岩浆体系有关,蚀变矿物中Pt族元素的发现,反映了成矿过程中有深部幔源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53.
姜海青  姚熹  车俊  汪敏强 《物理学报》2006,55(4):2084-2091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与原位生长技术,制备了ZnSe/SiO2复合薄膜.X射线衍射分 析表明薄膜中ZnSe晶体呈立方闪锌矿结构.X射线荧光分析结果显示薄膜中Zn与Se摩尔比为1 ∶1.01—1∶1.19.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复合薄 膜表面既存在尺寸约为400nm的ZnSe晶粒,也存在尺寸小于100nm的ZnSe晶粒.利用椭偏仪测 量了薄膜椭偏角Ψ,Δ与波长λ的关系,采用Maxwell-Garnett有效介质理论对薄膜的光学 常数、厚度、气孔率、ZnS 关键词: 2复合薄膜')" href="#">ZnSe/SiO2复合薄膜 光学性质 椭偏光度法 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54.
在HCl介质中,联苯胺的存在对KBrO3氧化吡咯红反应有抑制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联苯胺的荧光动力学新方法。对方法的介质条件、试剂用量、干扰物质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0~400ng/mL,检出限为14.4ng/mL,对11份浓度为80ng/mL,300ng/mL的联苯胺标准溶液进行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和1.2%。本法用于塑料和雨水中联苯胺的测定,回收率为97.8%~102.1%。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Rb(5PJ)+Rb(5PJ)→Rb(nlJ')+Rb(5S)碰撞能量合并过程,利用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分别共振激发Rb原子的5P1/2或5P3/2态,利用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单模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激发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吸收线分别调至5P1/2→5D3/2和5P3/2→7S1/2跃迁.由激发态原子密度和谱线荧光比得到碰撞能量合并过程的截面,对5P3/2激发,碰撞转移得到5D5/2,5D3/2和7S1/2的截面分别是(1.32士0.59)×10-14,(1.18士0.53)×10-14和(3.21士1.44)×10-15cm2;对5P1/2激发,碰撞转移到5D5/2和5D3/2的截面分别是(6.57士2.96)×10-15和(5.90士2.66)×10-15cm2.与其他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6.
Ca3La(BO3)3:Tb3+的合成与发光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Ca3La(BO3)3:Tb3+光致发光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衍射分析仪测定了样品的晶粒形貌及粒径大小分布,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Ca3La(BO3)3:Tb3+的光致发光特性。确定了在Ca3La(BO3)3基质中Tb3+离子浓度对其发光强度的影响及其自身浓度猝灭机理;探讨了助熔剂Li2CO3、敏化剂Ce3+离子的加入对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偏硅酸钙中Pr3+的4f5d态的光谱特性及Pr3+→Gd3+的能量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高效发射UV光的CaSiO3:Pr^3 新型荧光体,研究了室温下Pr^3 的4f5d态的发射和激发光谱,Pr^3 的4f5d态的最低子能级向4f^2组态的^3H4,^3H6和^1G4能级跃迁产生UV发射,并不伴随有4f-4f能级跃迁的可见光发射。Pr^3 的浓度猝灭是由于辐射和无辐射能量传递造成的,同时,在CaSiO3中,存在Pr^3 →Cd^3 的能量传递,探讨了其能量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58.
基于超分子结构共掺杂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荧光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改善功能分了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粒子-偶氮染料复合物共掺杂超分子结构功能材料的设计新方法.并依照此方法制备出复合材料,观测了其显微结构,测量了其紫外-可见光吸收,研究了该超分子结构复合体系的荧光特性.实验发现,由于金属银纳米粒子的掺杂,使得超分子结构复合体系中功能分子甲基橙在溶液态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强近5倍,而在两种不同结构(共混结构和包覆结构)的薄膜态超分子结构体系中,其荧光强度分别被猝灭15%和20%.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中采用超分子结构完全能够改善功能分子的特性.  相似文献   
59.
本文采用无催化剂直接蒸发高纯Zn粉,在800℃氧气氛条件下,在Si(111)衬底上生长得到以四角状为主的纳米ZnO(T-ZnO)。T-ZnO纳米线每个角约互成110°,长度约为1.5μm,直径100nm左右;Raman分析表明E2(H)普遍存在于各形态的ZnO;光致发光光谱表明,T-ZnO纳米线的光致发光除了与材料性质有关,还与杂质缺陷有关,蓝绿光带是ZnO的缺陷产生的。  相似文献   
60.
FANG  Yu YIN  Yi-Qing 等 《中国化学》2002,20(4):317-321
The aggregation of dansyl chloride (DNS-Cl) in acetone has been studied in detail by steady-state fluorescence techniques.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DNS-Cl is stable in acetone during purification and aggregation study processes.The aggregates are not solvolyzed in acetone,and do not take part n any chemical reactions either.It has been found that DNS-Cl tends to aggregate even when its concentration is much lower than its solubility in acetone.The aggregation is reversible,and both the aggregation and the deaggregation are very slow processes.Introduction of SDS has a positive effect upon the forma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the aggreg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