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29篇
化学   1405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 (RTILs) as advanced, technological solvents can be designed to fit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They used as green “media and/or catalysts” for chemical synthesis have been extensively reviewed recently. RTILs1 not only show …  相似文献   
62.
63.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固相接枝聚丙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苯乙烯(St)为共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接枝反应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聚丙烯(PP)大分子链上。研究了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E)测定了PP和接枝物PP-g-(GMA-St)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 表明固相接枝PP反应条件为[GMA/[St]=2,反应3.5h,加入GMA 10份,BPO 5份。St的加入有助于GMA与PP的接枝,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PP的降解。  相似文献   
64.
合成了一种新的共聚体——聚(4-偶氮磺酸苯乙烯-co-4-乙烯基吡啶), 它含有吡啶环, 能作为氢受体与本征态聚苯胺进行氢键自组装. 在紫外光照下, 组装膜通过偶氮磺酸基的光解, 形成稳定的共价交联结构, 在电解质水溶液中也不被破坏, 可用作光电转换膜, 并能在盐水溶液中直接测定它的光电流. 结果表明含有本征态聚苯胺的自组装膜是一种良好的光电转换材料.  相似文献   
65.
电荷转移络合反应机理是研究苯乙烯-马来酸酐自由基交替共聚反应机理的关键。本文简述了苯乙烯-马来酸酐电荷转移络合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6.
选用了变质程度不同的八种煤和三种不同分子量的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添加剂,详细考查了该添加剂的分子量对水煤浆浆体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考查PSS相对分子量的范围内(质均分子量为5.34×104~33.39×104),八种煤的水煤浆成浆性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水煤浆成浆性与PSS添加剂的平均分子量的关系可归因于添加剂在煤粒上的吸附,分子量小的PSS在煤粒上的吸附量大于分子量大的PSS;PSS分子量的增加有利于水煤浆的流变性由胀性向假塑性转变;PSS分子量的增加使水煤浆的静态稳定性得到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体系的组成以及分子量分布对共聚物的耐热及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如果适当控制混合单体比例,可望获得一种综合性能较优越的共聚物材料.  相似文献   
68.
蔡明中  赵红  黄义争 《有机化学》2003,23(6):555-558
4-氧杂-6,7-二氯庚基三甲氧基硅烷依次与气相法二氧化硅、甲硒基钠、氯化 钯作用,然后用水合肼还原,合成了二氧化硅负载的聚-4-氧杂,6,7-二甲硒基庚 基硅氧烷钯(O)配合物.该配合物是苯乙烯及丙烯酸的Heck芳基化反应的有效催化 剂,为立体选择性地合成各种取代的反式-1,2-二苯乙烯及反式肉桂酸提供了简便 且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9.
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聚合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预聚阶段接枝动力学和聚合条件对相转变的影响[1]. 对于后聚阶段, 即相转变后的接枝行为, 尤其是接枝率与橡胶相内包容物的关系、接枝率与高转化率聚合动力学的关系, 接枝率与橡胶相结构的关系等则研究很少. 这些因素对最终聚合物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研究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聚合相转变以后接枝率的变化, 并找出橡胶相形态演绎过程的规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0.
以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及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综合化学实验,采用简单的2步法(缩合和Suzuki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的化合物4,4'-[(2,2-二苯乙烯)-1,1-双(4,1-亚苯基)]二吡啶(简称2Py-TPE)。利用过滤、洗涤、萃取、干燥和柱层析等常用的有机分离操作手段对该化合物进行纯化;使用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仪、红外光谱仪及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研究。该实验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了解以四苯乙烯衍生物为代表的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