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709篇
化学   1455篇
晶体学   48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37篇
物理学   4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41.
用于光存储的菁染料—聚合物薄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于光存储的菁染料-聚合物薄膜姚祖光*顾超陈欣唐福龙顾冬红(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上海200237)(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关键词光存储材料,菁染料,合成,激光光盘1997-04-02收稿,1997-07-02修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似文献   
942.
研究了用比值光谱-导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两组分混合染料体系中分散大红BWFL和分散红玉ZGFL的方法。回收率在95.6%~107.5%。方法已用于分析纺织纤维上分散大红和分散红玉二元混染体系。  相似文献   
943.
本文研究了5-位不同取代基的噻碳菁和吲哚碳菁染料对其在立方型颗粒和T-颗粒溴化银微晶上吸附能力的影响,并采用ACFEM(Analytical Color Fluore scence Electron Microscopy)研究了上述结构染料对其吸附在溴化银微晶所形成的J-聚集体尺寸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吲哚碳菁染料来说,立方体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较T-颗粒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强;但对噻碳菁染料来说则相反,它们在T-颗粒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较立方体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强。另外,对5-位不同取代基的噻碳菁染料而言,无论是在立方型颗粒或T-颗粒溴化银微晶上的吸附能力来说,含取代基(无论4-取代基是吸电子型还是推电子型)的噻碳菁染料较未取代的噻碳菁染料强;而5-位取代基是吸电子型的噻碳菁染料更有利于其吸附在T-颗粒溴化银微晶表面。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证明了溴化银微晶表面上染料J-聚集体的生长过程是符合奥斯瓦尔特成熟过程的。吲哚碳菁染料在T-颗粒溴化银微晶上形成的J-聚集体的平均尺寸明显大于在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上形成的J-聚集体的平均尺寸。吸附在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上的5-不同取代基的噻碳菁染料对其形成J-聚集体尺寸分布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含取代基(-CH3,-Ph,-Cl)的噻碳菁染料形成的J-聚集体的尺寸分布几乎相同,但与未取代的噻碳菁染料形成的J-聚集体的尺寸分布明显不同;5-位含取代基的噻碳菁染料形成的J-聚集体平均尺寸大于未取代的噻碳菁染料的。  相似文献   
944.
沈学举  王龙  韩玉东  李征 《中国物理 B》2010,19(4):2532-2536
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甲基红掺杂碳纳米管悬浮液对波长为532 nm激光的光限幅效应.分析了样品厚度和入射激光重复频率对光限幅特性的影响,并与纯碳纳米管悬浮液的光限幅特性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线性透过率为60%(500 nm)的碳纳米管悬浮液,掺入甲基红后其沉淀速度明显减慢,限幅阈值由250 μJ降低为200 μJ;对于2和5 mm 厚度的样品,掺杂甲基红使碳纳米管悬浮液的箝位输出激光脉冲能量分别由45和20 μJ降低为35和9 μJ.  相似文献   
945.
以导电聚苯胺为空穴传输材料,制备了固态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利用强度调制光电流谱(IMPS)和强度调制光电压谱(IMVS)研究了TiO2多孔膜内的电子输运及复合过程.通过TiO2多孔膜内电子的平均传输时间(τd)和电子寿命(τn)及对IMPS实验数据的拟合,获得电子在TiO2膜内的有效扩散系数(Dn)和扩散长度(Ln).这些聚苯胺基电池中的τn值为相应的液体型电池的1/10倍左右,表明在该固体电池中存在严重的光生电子的复合过程,这很可能主要是与氧化态染料分子和导电电子间的复合有关.随着TiO2膜厚的增加,τnτd均变小,但DnLn随之增加,只有在合适的膜厚范围内才能获得较高的光伏性能. 关键词: 聚苯胺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IMPS IMVS  相似文献   
946.
以六水合硝酸锌和六水合硝酸铈?髥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稀土Ce掺杂的纳米ZnO,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全面表征。部分样品还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光致荧光光谱(PL)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分别在日光和紫外光条件下,对这一系列Ce掺杂的ZnO进行了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研究,得出当Ce的掺杂量为3%(n/n)时(ZnO-3%Ce),其光催化活性最佳,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效率均超过98%。选取ZnO-3%Ce作为催化剂,分别进一步考察其在日光和紫外光下对罗丹明B和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ZnO-3%Ce在日光和紫外光下均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体现出良好的光降解普适性。日光下光降解效率顺序为:亚甲基蓝>罗丹明B>甲基橙,而紫外光下降解效率顺序为:罗丹明B>亚甲基蓝>甲基橙。最后,我们研究了催化剂ZnO-3%Ce的循环利用及稳定性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循环使用3次之后,光催化效率仍然稳定在97%以上,并且其结构和组成保持不变,体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7.
介绍了一种采用无毒廉价的前驱物制备Fe3O4@SiO2-Ag磁性纳米微球的快捷方法,制备的Fe3O4@SiO2-Ag纳米微球在NaBH4存在下可以催化还原染料污染物.实验结果表明,Fe3O4@SiO2-Ag磁性纳米粒子保持了Ag纳米粒子和Fe3O4纳米粒子的双重优点,不仅对染料罗丹明B和曙红Y具有良好的催化还原效率,而且可以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从溶液中快速有效的分离.催化还原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及Fe3O4@SiO2-Ag催化剂用量有关,反应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Na2SO4)的存在也会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该Fe3O4@SiO2-Ag磁性纳米粒子在工业染料污染物处理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8.
姜玲  张昌能  丁勇  莫立娥  黄阳  胡林华  戴松元 《物理学报》2015,64(1):17301-017301
本文主要利用TiO2亚微米球较强的光散射特性设计了纳米TiO2颗粒/亚微米球多层结构光阳极, 并借助强度调制光电流谱(intensity-modulated photocurrent spectroscopy)、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和入射单色光光电转化效率(incident photon-to-current conversion efficiency), 研究亚微米球的引入对多层结构薄膜内缺陷态、电子传输时间、电子收集效率和界面电荷转移性能的影响. 强度调制光电流谱反映出亚微米球表面缺陷态少, 但其颗粒间接触不紧密, 导致在接触部位形成了势垒, 阻碍了电子的传输, 导致电子传输时间增长. 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不同多层结构电池界面复合无明显差别, 同时底层采用纳米TiO2 透明薄膜结构的电池, 其光利用率要明显高于底层采用亚微米球薄膜结构的电池, TiO2费米能级电子填充水平也相对增大, 使得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提升. 多层结构复合薄膜电荷传输和光伏特性的研究, 为高效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光阳极设计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49.
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DSCs)的性能主要是由纳米多孔TiO22薄膜、染 料光敏化剂 、电解质、反电极(光阴极)等几个主要部分决定的.通过优化DSCs各项关键技术和材料的 性能,并通过小面积DSCs的系列实验和优化组合实验来检测各项参数对DSCs性能的影响,获 得在光照1个太阳(AM15)下,光电转换效率达到895%.这为进行产业化制备大面积DSCs 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染料敏化 太阳电池 优化 效率  相似文献   
950.
苯并碲唑衍生的多次甲基苯乙烯菁染料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由苯并碲唑季铵碘盐合成多次甲基苯乙烯菁的方法. 上述季铵盐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或对二甲氨基肉桂醛等摩尔比混合, 在正丁醇介质中回流反应,分别以较高产率得到相应的二次甲基或四次甲基苯乙烯菁染料. 该反应被醛自身催化. 对反应机理和染料的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