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6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638篇
化学   4559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57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30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石赟  李孟生  淡艳妮 《应用化学》2018,35(5):511-517
以苯甲酰咪唑和叔丁基过氧化氢为反应物,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为催化剂,乙睛(CH3CN)作为反应溶剂,合成了过氧化叔丁酯类化合物。 分别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及其用量、原料配比、溶剂、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共得到25个目标产物,收率范围为45%~99%。 目标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以及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简单温和、产物收率高及底物适用性好等优点,为过氧化叔丁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2.
洪利明  朱峰  陈伟华  叶青  彭化南 《合成化学》2018,26(11):816-822
以芳香醛(1a~1d)、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乙酸铵和无水乙醇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5个2,6-二甲基-4-芳基-1,4-二氢吡啶衍生物(2a~2e),其结构经1H NMR, IR和MS(EI)表征。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药物分子2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药物分子对BSA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药物分子与BSA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23.
文献中已有越来越多的芳香性体系被发现,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芳香性指标被提出来,但是如何解释芳香化合物稳定性的起源以及理解芳香性的本质仍然是当今理论化学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运用我们新近提出的密度泛函活性理论信息论方法,不久前我们曾对一系列富烯衍生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得到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本文进一步探讨苯并富烯衍生物的芳香性行为,目的在于考察一个或多个苯环与富烯连接之后其芳香性发生变化的情况。运用香农熵,费舍尔信息,Ghosh-Berkowitz-Parr熵,Onicescu信息能,信息增益,以及相对Rényi熵六个信息量,和四种芳香指标,ASE,HOMA,FLU和NICS,我们系统地研究了信息量和芳香性指标在单、双、三苯并富烯衍生物中的相关性。我们发现,不管是否有苯环与富烯相连,芳香指标和信息量的交叉相关性都是一样的。这表明,虽然苯环本身具有芳香性,但苯环与富烯相连并不能改变富烯的芳香性与反芳香性本质。苯并富烯衍生物与富烯衍生物的芳香性和反芳香性一致。苯并富烯衍生物的芳香性和反芳香性完全取决于富烯本身的芳香性和反芳香性。这些结果为认识和理解复杂体系芳香性和反芳香性起源和本质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4.
多硫 1,2-二硫醇烯配合物如 [M(dmit)2]n-、 [M(dddt)2]n-、 [M(pddt)2]n-等作为分子导体已有广泛的研究 [1,2]。多硫 1, 2-二硫醇烯 [M(NN)(SS)]型混配配合物,既含有可作为电子给体的 1,2-二硫醇烯配体,又含有可作为电子受体的二亚胺( diimine)配体,由于分子内的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转移( LLCT)作用,使得电中性的平面型分子中,两种配体处于极化状态,其新奇的分子结构,以及由此而来的光电磁等性质,也格外引人关注 [3]。文献报道这类配合物在适当的激发波长作用下可被光氧化并发出强光 [4]。另一方面,由于配体与配体间的…  相似文献   
125.
CHO  Iwhan  PYUN  Kwang-Soo 《应用化学》2001,18(5):296-300
In recent years certain new technologies demand optically transparent high Tgpolymer materials.Some aliphatic polymers containing cyclic structure are in the marketalready and have been applied to manufacture various devices in optics industry.However,these polymers are usually of nonpolar character and their difficulties inadhesion and solubility in solvents limited their applicability in many technologies[1 ,2 ] .The polymerization of polar group-containing internal cyclic olefins by transit…  相似文献   
126.
异戊二烯三羰基铁(1)与芳基锂ArLi(Ar=C6H5,ρ-CH3C6H4,ρ-CH3OC6H4,ρ-CF3C6H4)在低温下反应,再用Et3OBF4烷基化,可获得组成为C5H8(CO)2FeC(OC2H5)Ar的标题化合物的异构化产物(2一5)。当用LiC6Cl5作亲核试剂,在相同条件下与1反应时,只生成已知的配合物(CO4)FeC(OC2H5)C6Cl5(6)。由单晶X射线衍射数据推断出, 2和6的分子结构都属于单斜晶系,Z=4. 2的空间群为C2h[5]-P21/n,a=8.544(2), b=14.494(5), c=12.309(4)`A,β=96.16(2)`;6的空间群为C2h[5]-P21/c, a=14.126(3), b=6.805(1), c=19.182(5)A,β=103.58(2)`. 2和6的结构用SHELXTL直接法程序解出并经块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R分别为0.066和0.043。  相似文献   
127.
铼的阳离子卡拜配合物,[π-C5H5(CO)2ReCC6H5]BBr4(1),在THF中低温下与1,2-碳硼烷双锂盐反应,生成π-环戊二烯基二羰基[(1-碳硼烷基)(苯基)卡宾]铼[π-C5H5(CO)2ReC(C2HB10H10)-C6H5](2)及π-环戊二烯羧基[(1-碳硼烷基甲酰基)(苯基卡拜)铼[π-C5H5(CO)(COC2HB10H10)-ReCC6H5](3),和1与邻-碳硼烷单锂盐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完全相同.2的分子结构已由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证实.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14.043(8)埃,b=8.302(6)埃,c=17.926(11)埃,β=93.96(5).晶胞中有四个分子.其结构已用重原子法解出并用块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后的偏离因子R=0.076.同时也讨论了可能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28.
吴世晖  武戈  陶凤岗  林子森 《化学学报》1987,45(11):1107-1111
2-(α-呋喃基)-2-苯基六甲基三硅烷在光照下可产生新型的有机硅活性中间体-α-呋喃基苯基硅烯.它与2,3-二甲基-1,3-丁二烯反应后,得到了相应的加成与插入反应产物;与环己烯反应后,再用甲醇分解所得硅杂环丙烷中间物得到了α-呋喃基环己基苯基甲氧基硅烷.  相似文献   
129.
杨明河  陈延镛  黄量 《化学学报》1987,45(12):1170-1174
由黄皮叶的叶中分离到两个具有降谷丙转氨酶活性的内酰胺类化合物-新黄皮胺2和桥环黄皮酰胺3,经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推定了它们的结构,并讨论了它们相互之间以及黄皮酰胺1之间的关系.3的结构经X射线衍射测定进一步得以肯定.  相似文献   
130.
研究了一组邻硝基乙酰苯胺衍生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观察到硝基的N1s光电子谱有明显分裂,可认为是N1s振起伴峰的反映,而且苯环上的取代基对该振起伴峰强度有影响,按照Pignataro等关于振起伴峰与主峰的能量分离以及分子内电荷转移有关的观点,计算了振起伴峰与主峰的面积比.结果表明,峰间距与面积比的趋势一致.因此二者都可作为分子内电荷转移的粗略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