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073篇
化学   2447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95篇
综合类   74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29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以9种一元酚为吸附质,系统讨论了GDX-502和二氧六环的理化性质对酚类富集及洗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DX-502使用前的溶剂预处理具有净化树脂和改变树脂的孔结构的双重功能,用本文方法对GDX-502进行溶剂预处理,可使树脂获得有利于酚类富集与洗脱的孔结构,该树脂对水中酚类的富集作用是以Van der Waals力和较氢键弱的π-键合作用力为基础的物理吸附,而二氧六环洗脱酚类的实质是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54.
羟基铝溶液及铝交联蒙脱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27)~Al NMR法和8-羟基喹啉萃取法分别研究了羟基铝溶液中十三聚铝含量的变化规律,还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铝交联蒙脱土d_(001)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铝离子的聚合情况主要由羟铝比决定,而浓度影响不大。随着羟铝比的增加,溶液中单核铝离子含量减少,十三聚铝离子相对含量增加,所得铝交联蒙脱土的d_(001)也随之增大。参照这些变化规律、控制羟基铝溶液的组成,可以制备各种层柱状铝交联蒙脱土复合物。  相似文献   
55.
在PH3.4-4.0的缓冲溶液中, 偶氮胂M(AAM)、偶氮氯膦Ⅲ(CPAⅢ)和氯磺酚S(CSPS)等变色酸双偶氮染料及蛋白质本身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均十分微弱,但这些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时能使RRS急剧增强,在400-470nm的范围内呈现高的散射强度,其最大散射波大均位于470nm处,并且散射强度分别在0.36mg/L(CPAⅢ体系)、0-3.8mg/L(AAM体系)和0-4.8mg/L(CSPS体系)的范围内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浓度成正比,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对于BSA的检出限(σ=3时)分别为18.5μg/L(CPAⅢ)、13.6μg/L(CSPS)和27.9μg/L(AAM)。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此法可用于人血清中蛋白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56.
吸附与生物技术的耦合是实现燃料油品清洁生产的新发展方向, 提出了一种吸附剂生物再生循环使用的新耦合方法, 首先用吸附剂吸附脱除油品中的含硫化合物, 然后用微生物脱附吸附剂表面吸附的硫化物, 实现吸附剂再生. 利用Y型分子筛通过离子交换再用He保护自动还原的方法制备了(络合吸附剂吸附Cu(Ⅰ)-Y, 以DBT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以选择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为生物催化剂, 考察了细胞浓度、油相体积、水相/吸附剂比对吸附剂脱附率的影响. 加入油相可以大大提高DBT脱附量和生成2-HBP的量. 增加水相中脱硫菌R-8的浓度、增大水相/吸附剂比, 可以实现DBT脱附, 促进DBT转化为2-HBP. 在水相脱硫菌株R-8浓度为75 g·L-1、水相/吸附剂比为300 mL/g、油相/水相比1/3(V/V)的条件下, 脱附的DBT在6 h内转化率达到89%, 24 h内转化率为100%. 生成2-HBP的量主要由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量、水相中微生物细胞的浓度、油相/水相体积比、水相/吸附剂比决定. 吸附剂经过正辛烷洗涤、100℃下干燥24 h、He保护450℃还原活化3 h, 再生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为新鲜吸附剂的95%.  相似文献   
57.
尼龙66/蒙脱土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密炼机中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蒙脱土重量分数为 2 5 %、4 5 %的尼龙 6 6 /蒙脱土复合材料 .通过DSC法对非等温结晶行为及在 2 2 8~ 2 4 0℃范围内的等温结晶行为进行研究 ,并与纯尼龙 6 6进行比较 .从其等温和非等温结晶行为的研究表明 ,蒙脱土起成核剂的作用 ,它的填入使尼龙 6 6结晶速率提高 ,但填料与基体间的相互作用使其链段运动困难 ,结晶活化能提高 ;在研究的填料含量变化范围内 ,结晶行为变化不大 ,并且找到该复合材料在 2 2 8~ 2 34℃范围结晶对温度的不敏感区 ;对非等温结晶过程分析 ,刘结平 莫志深方程是适用的 ,而Ozawa方程则是不适用的 .  相似文献   
58.
利用极稀悬浮液中蒙脱土的解离作用并结合柱化技术过程,制备了介孔结构的铝铁/蒙脱土复合材料(Fe-Al/mmt);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氮等温吸脱附、傅立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及苯酚催化羟基化反应表征了其结构和性能。结果显示,铁铝聚合前驱液中铁/铝比影响复合材料中蒙脱土的解离程度,且仅当低铁/铝比时(即Fe/(Fe+Al)物质的量的比介于0.05~0.3),嵌入解离的蒙脱土片层间的混合铁铝物种呈现能耐温350 ℃的热稳定性;氮等温吸脱附分析反映出这种解离的蒙脱土堆积结构呈现介孔特征,孔径分布窄,介于2.0~2.3 nm;红外分析表明材料表面具有L酸和B酸位,并且L酸位量与嵌入解离的蒙脱土结构中的混合铁铝物种相关;由于结构中混合铁铝物种的存在及相应的Si-O → Fe、Al-O → Fe间的电子跃迁,Fe-Al/mmt材料在紫外区呈现宽泛的能量吸收特征。这些结果说明,由于混合铁铝物种嵌入于解离的蒙脱土片层堆积结构中,形成了“卡片屋”式介孔结构。实验条件下,Fe/(Fe+Al)物质的量的比为0.3的Fe-Al/mmt呈现较佳的催化羟基化性能,苯酚转化率为36.7%,二酚产物选择性32.3%;并且初步表明铝掺杂后,通过铁铝比和表面酸性的调整,材料的部分选择氧化性能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9.
提高非贵金属临氢脱腊催化剂异构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水热条件下合成分子筛试验条件的考察,获得了合成条件和性能良好的ZSM-8分子筛。采用无定形硅铝和ZSM-8分子筛制备出复合载体型的非贵金属临氢脱腊催化剂,通过锌和钨改性组分的添加,提高现有工业催化剂的异构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复合载体、改性组分对催化性能有较大影响,但改性组分的添加次序无明显作用。与以前β沸石基催化剂性能相比,ZSM-8基催化剂不仅提高了润滑油收率,而且产品润滑油的粘度指数也明显提高。催化性能的改进可以归结为改性后催化剂异构化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0.
在AM1和INDA/CI方法的基础上,按完全态求和公式自编了计算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ijh的程序,并对酚蓝系列分子,考察了苯环取代基变化及不同原子闭环对二阶光学非线性的影响.苯环上引入推电子基团对增大β有利,引入吸电子基团对增大β不利;闭环形成三环体系对增大β有利.对上述结果所反映的规律性在微观上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