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4篇
  免费   2131篇
  国内免费   6859篇
化学   11397篇
晶体学   256篇
力学   1071篇
综合类   259篇
数学   614篇
物理学   4367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795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606篇
  2011年   645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767篇
  2008年   837篇
  2007年   632篇
  2006年   747篇
  2005年   805篇
  2004年   686篇
  2003年   782篇
  2002年   629篇
  2001年   676篇
  2000年   498篇
  1999年   409篇
  1998年   445篇
  1997年   451篇
  1996年   384篇
  1995年   340篇
  1994年   326篇
  1993年   314篇
  1992年   312篇
  1991年   304篇
  1990年   349篇
  1989年   360篇
  1988年   177篇
  1987年   163篇
  1986年   161篇
  1985年   130篇
  1984年   109篇
  1983年   106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 novel method of fabricating composite mosaic membranes wa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interracial polymerization (IP) by coating a thin selective layer onto the surface of a micro-porous hollow-fiber membrane, in which, 2,5-diaminobenzene sulfonic acid was used as one monomer of the IP reaction, and a mixture of trimesoyl chloride (TMCI) and 4-(chloromethyl) benzoyl chloride as the other monomer. Through the IP reaction a thin selective layer with negatively charged groups could be first formed on the polyethersulfone (PES) support membrane. Then trimethylamine solution was introduced to modify the IP layer through a quaternization reaction. Thus the selective layer of this composite membrane contained both negatively charged and positively charged groups to perform the mosaic functionality.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osite mosaic membranes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permeation experiments using different inorganic salts and dy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mbranes could permeate both mono- and bi-valent inorganic salts, but reject larger organic molecules. Such a mosaic membrane is potentially useful for the separation of salts from water-soluble organics, especially in dye and textile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72.
通过X射线衍射及磁测量手段研究了Dy2AlFe16-xMnx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研究结果表明Dy2AlFe16-xMnx化合物具有六角相的Th2Ni17型结构.对x=1,2的样品采用X射线热膨胀测定法在104-647K的温度范围内测量了其热膨胀性质,发现这些化合物在低温下存在热膨胀反常现象,在居里点附近出现负膨胀性质.对自发磁致伸缩的研究结果表明Dy2AlFe16-xMnx化合物中存在着较强的各向异性的自发磁致伸缩,随着Mn含量的增加,其低温下的自发体磁致伸缩减弱.磁测量结果表明Mn的替代导致Dy2AlFe16-xMnx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及自发磁化强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73.
本文研究了囚禁^85Rb原子的一维CO2光学晶格的光子带隙。由于大失谐CO2聚焦光束(λ=10.6μm)远离Rb原子的共振频率,原子与晶格光场的自恰作用可忽略,Rb原子被囚禁在周期为d=λ/2=5.3μm的周期性格点上,且单个格点上囚禁的原子数目可以达到10^3,整个晶格形成具有空间周期性调制的介电多层膜系。类似于光子晶体,其光学响应将在晶格频率与共振频率之间产生光子带隙。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74.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彩涂前处理表面调整转化层中Ti、Ni含量及钝化膜中Cr含量.以表征表面调整转化层厚度及钝化膜厚度,采用本方法准确度高、快速简便,经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5.
《物理通报》2006,(2):48-48
近日,中科院物理所和金属所合作,共同参与搭载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进行空间微重力实验。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观察了银基合金和半导体化合物熔滴形貌变化、液/固界面的润湿过程及熔滴凝固前后接触角的差异,研究了液/固界面反应及特性表征,并成功地完成了近距离摄像机、有视窗加热炉等硬件的研制,取得了预定结果。  相似文献   
76.
TiN/Al2O3纳米多层膜的共格外延生长及超硬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靶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Al2O3调制层厚度的TiN/Al2O3纳米多层膜.利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微力学探针表征了多层膜的成分、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TiN/Al2O3纳米多层膜中,单层膜时以非晶态存在的Al2O3层在厚度小于1.5 nm时因TiN晶体层的模板效应而晶化,并与TiN层形成共格外延生长,相应地,多层膜产生硬度明显升高的超硬效应,最高硬度可达37.9 GPa.进一步增加多层膜中Al2O3调制层的层厚度,Al2O3层逐渐形成非晶结构并破坏了多层膜的共格外延生长,使得多层膜的硬度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77.
光互联网的抗毁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互联网层叠模型中多层都存在重复的保护与恢复机制,致使互联网的实现极其复杂,造成网络传输效率较低,而且拥塞。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的广泛使用和网络底层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已经不需要再对网络中多层进行重复保护与恢复。在此基础上,采用了未来光互联网3层 (应用层、IP层和光互联层) 协议模型,并对其中的光互联层的保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部分共享备用路径保护(P-SPP)方法。此模型能充分利用IP层电子的灵活恢复机制与光互联层的快速保护与恢复机制,提高光互联网的传输性能,以适应目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对传输带宽的要求。  相似文献   
78.
在280-500K温度范围内用自动绝热量热计测量了(n-C~1~2H~2~5NH~3)~2CdCl~4的热容。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发现一个固-固相转变, 其相变温度, 相变焓和相变熵分别为(332.4±0.1)K,(48.35±0.33)kJ.mol^-^1和(145.5±1.0)J.K^-^1.mol^-^1。结合已发表的(n-C~1~2H~2~5NH~3)~2MCl~4(M=Mn, Zn)的相变参数讨论了此类配合物的中心原子对其相变的影响。[MCl~4]^2^-配位方式的不同被认为是该类配合物的相变热参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多层光子晶体滤波器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从双层结构出发研究了一种由多块不同的单周期光子晶体组合而成的多层结构的滤波器,论述了这种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研究表明这种结构适于制作带通、窄带通过、带阻、宽带带阻、高通以及其它各种性能的滤波器。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0.
Complex formation between aluminium and quercetin(Q) in methanol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27^Al solid-state, 13^C and 1^H NMR and MS(ESI), UV and IR spectra. Formation of the 1:2 complex was favored in methanol relative to all other solvent and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observed of Al(Ⅲ) has a 1:2 stoichiometry. The fine structure of 1:2 aluminum complex of quercetin was that the aluminum central atom chelated with two quereetin molecules and two methoxyl groups between two five membered rings, its coordination is six, the chelated site was 3-hydroxy-4-carbony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