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建立灵敏表征鹿茸中具有补益活性的4个部位对两种肠道特征菌群生长代谢影响的评价方法.采用微量热法,在不同给药条件作用下,以产热功率-时间曲线(热谱曲线)的特征参数(生长速率常数(k)、最大产热功率(Pmax)、达峰时间(tp)及有效率(E)等)为指标,对肠道主要有益菌(青春双歧杆菌)生长代谢程度进行客观地量化评价.挑选鹿茸促菌最强的活性部位,进一步考察该部位对病原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鹿茸不同活性部位促进青春双歧杆菌生长代谢强弱顺序为:正丁醇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活性最强的正丁醇萃取液对病原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影响的研究表明,正丁醇萃取液在浓度大于200μg·mL-1时,对金葡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tp随药液浓度的增加而相应地延长;k,Pmax均随浓度的增加而相应地减小.微量热法具有灵敏准确、实时在线、重现性好等特点,可用于名贵药材——鹿茸的活性部位的筛选,也为药效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物膜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生物膜中的脂类 (糖脂、磷脂、胆固醇 )的组成极为复杂 ,种类繁多 ,分子结构也各不相同 ,但全部属于极性分子 ,即在分子中都含有一个亲水头部基团和一个疏水尾部基团 .它们在膜中有一定的排列方向 ,形成脂双层或微团 ,与膜的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 .糖脂在生物膜中所含的比例虽然不是很高 ,约占 2 %~ 5% ,但它在细胞间识别和分子识别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 GM1是所有细胞中霍乱毒素的真正受体 [1] ,幽门螺旋杆菌的配体是一些糖脂上的唾液酸 [2 ] .L angmuir- Blodgett(L B)薄膜技术 [3,4 ] 在分子水平上制… 相似文献
13.
用芽饱杆菌活菌制剂(又名“强饲特”)作添加剂饲喂昆明种小鼠21d,发现小鼠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22.5%;取新鲜粪便检测主要肠道菌群,结果表明乳酸杆菌明显增加,而大肠杆菌受到抑制;取其血液及脾细胞检测免疫功能,发现白细胞吞噬功能和抗体形成细胞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4.
15.
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P-糖蛋白(P-gp)是导致肿瘤化疗耐药的重要原因.抑制P-gp表达能有效增强化疗效果.为克服结肠癌化疗耐药,本研究设计、制备了一种肠道菌群葡萄糖醛酸酶响应的甘草酸胶束用于递送化疗药物和原位产生P-gp抑制剂.通过自组装,甘草酸(glycyrrhizin, GL)形成胶束,包载疏水性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 DOX);在GL胶束表面静电交联正电性壳聚糖(chitosan, CS),构建DOX@GLCS胶束.在原位结肠癌小鼠模型中,口服DOX@GLCS胶束后,其在胃和小肠中保持稳定,在富含细菌的结肠和肿瘤区域被特异性降解,释放化疗药物阿霉素.同时,细菌分泌的葡萄糖醛酸酶可以转化GL生成P-gp抑制剂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 GA),抑制肿瘤细胞P-gp表达,增加药物的细胞内浓度.经DOX@GLCS治疗后,小鼠肿瘤负荷明显降低,受损肠道黏膜得到修复.该肠道菌群响应释药策略为克服结肠癌化疗耐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微生态制剂中双歧杆菌选择性检测的方法及基本原理,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基于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人结直肠癌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气相色谱简单快速测定人粪便样品中短链脂肪酸(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的方法。粪便样品经1% HCl-75%乙醇溶液提取、高速离心,即用于GC测定。采用DB-FFAP毛细管柱(30 m ×0.25 mm ×0.25μm),升温程序洗脱(初始温度50℃保持1 min,以10℃/min升至190℃);气化室温度为250℃;载气(高纯氮)线速度为1.0 mL/min;分流比为50:1,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经系统方法学验证,证实本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靠。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成功区分健康志愿者和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相比,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乙酸、丁酸降低较为明显,提示SCFAs特别是丁酸可成为结直肠癌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本方法可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粪便中SCFAs的快速测定,并有望成为一种快速筛查和诊断结直肠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快速分析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GC/MS)。粪便样品用6%H3PO4溶液按1∶2(m/V)混悬后密封于顶空进样瓶中,直接进行HS-GC/MS检测。顶空振荡室加热温度为80℃,振荡加热时间30 min,顶空进样针温度为80℃,不分流进样1 mL;采用DB-FFAP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进样口温度为250℃,升温程序(初始温度50℃保持1 min,以10℃/min升至200℃),载气(高纯氦)流速为1.0 mL/min;使用电子轰击(Electron impact,EI)离子源,电子能量为-70 eV,离子源温度为250℃,传输线温度为280℃,电子倍增器电压为0.95 kV,全扫描模式,扫描范围m/z 33~200。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应用于人及大鼠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分析,通过NIST标准谱库检索,采用对照品比对以及质谱数据解析的方法,在人的粪便样品中检测到9种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异己酸、己酸、庚酸;在大鼠粪便中检测到8种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庚酸。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到乙酸、丙酸、丁酸的相对百分含量约占挥发性脂肪酸总量的85%。本方法简单、灵敏,可用于人和大鼠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