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15篇
化学   519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8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50篇
物理学   2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系统地研究了染料甲基橙和达旦黄在含席夫碱基囊泡双分子膜阳离子表面上的吸附和聚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膜聚集结构的影响,染料的吸附和聚集可经电子吸收光谱的因吸附产生的沉淀证实,并且MO的聚集结构的H-聚集,TY的聚集结构为J-聚集。改变pH的研究表明MO在变色pH值以及因形成阳离子而解聚,TY在酸性条件下亦因离子化程度减弱和部分质子化而使聚集被削弱,但在碱性条件下其聚集产生更大的红移。温度变化的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72.
段雨欣  向雪琴  董永强 《化学学报》2016,74(11):923-928
制备了苯基甲苯基二苯并富烯(phenyltolyldibenzofulvene,1)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能.化合物1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AIE)及结晶诱导荧光增强(crystallization enhanced emission,CEE)的性质,且化合物1可形成蓝色、蓝绿色荧光的晶体以及黄绿色荧光的无定形态.因化合物1分子为扭曲的螺旋桨构象,分子在聚集态中以较疏松的形式堆积,故化合物1可在热、溶剂气氛以及外力刺激下发生多种聚集态间的可逆转变,从而实现在三种不同发光状态间的可逆转变.我们尝试将化合物1用于光学记录,以单一化合物1为发光材料,其可在蓝绿及蓝色荧光颜色背景上以暗黄绿色字迹记录,可通过研磨、加热及溶剂气氛处理擦除字迹,并将记录纸分别转变为蓝色、蓝绿色及黄绿色,因此化合物1有望用于光存储材料.  相似文献   
73.
高分子科学在人类生活和现代社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入理解高分子材料的构效关系及性能尤为重要.现代仪器表征手段受制于非原位、样品制备过程冗杂等因素,很难直接"看到"测试过程.荧光成像技术可以清楚地"看到"材料的结构及形态变化,受到广泛关注.但是,传统荧光分子易发生聚集导致发光淬灭现象,限制其应用.相反,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基于分子运动受限的发光机理,在聚集态具有强的发光信号,加之荧光量子效率高、对外界刺激灵敏等优点,现已成为化学和材料等领域的前沿.本专论从AIE的工作原理出发,较系统地总结了基于AIE独特的分子可视化技术如何成为原位研究高分子科学的新方法:监测聚合物的溶液性质,如聚合过程、溶度参数及构效关系等;监测聚合物的聚集体性质,如链段固态分子运动、玻璃化转变、相分离及结晶度等.最后对AIE技术在高分子科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
为实现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的强信号快速检测分析,报道了通过785 nm激光诱导银纳米三角片(AgNPRs)聚集的方法。采用配体辅助化学还原法制备了AgNPRs,其边长约为80 nm,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峰出现在约774 nm处,对785 nm光产生有效吸收。在785 nm光辐照下,AgNPRs逐渐聚集,对巯基苯甲酸的SERS信号逐渐增强,其源于AgNPRs吸收的光转化为热而引起的AgNPRs聚集。其增强因子高达109。为快速获得强SERS信号,激发光功率需大于250 mW。  相似文献   
75.
利用偶氮聚电解质上的偶氮苯基团作为“探针”,研究了支化侧链偶氮聚电解质PMAPB6P-AA的偶氮生色团H-聚集动力学过程.研究发现,在不同THF/H2O配比情况下,H-聚集的速率有很大差别,THF比例越小,生色团发生H-聚集的速率越大,即偶氮聚电解质在溶剂体系中的疏水聚集对发生H-聚集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测定偶氮聚电解质上的“孤立”生色团和H-聚集体的紫外光谱最大吸收值变化,表征了H-聚集过程的动力学,并分别用一级和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偶氮聚电解质的H-聚集过程具有二级动力学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76.
余韵  杨杰  任子淳  谢国华  李倩倩  李振 《化学学报》2016,74(11):865-870
利用四苯基甲烷中碳原子特殊的sp3轨道杂化结构来打断并控制分子内共轭程度,并采用硅原子替换四苯基甲烷中的碳原子合成四苯基硅烷.将这两种结构作为核,在其四周以四苯乙烯(TPE)或三苯乙烯(triPE)修饰,设计并合成了六个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的小分子.这些分子均可以溶解在常见有机溶剂中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溶液旋涂法将其应用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中,得到最好的器件效率为亮度最大值(Lmax)1730 cd·m-2,电流效率最大值(Lmax)2.21 cd·A-1,功率最大值(ηp,max)0.77 lm·W-1,外量子效率最大值(ηext,max)1.01%.  相似文献   
77.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制备了亲水性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EG-b-PDMAEMA),并通过季铵化反应,得到侧链接枝不同单糖分子(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的聚阳离子糖缀物PEG-b-P(DMAEMA-co-DMAEMA-Sac)(Monosaccharide).研究了该聚合物与5,10,15,20-四(对磺酸基苯基)-卟啉(TPPS)在水溶液中的复合自组装行为.研究结果表明,TPPS在该组装体中以J-聚集体形式存在且显示超分子手性特征.手性信号的产生是聚合物侧链糖单元C(4)和C(5)上的羟基与TPPS通过非共价键——氢键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手性信号方向应与糖单元构型有关.通过对比单糖构型发现,具有(4S,5R)构型的糖单元可诱导TPPS产生424 nm正Cotton效应和490 nm负Cotton效应的聚集体,具有(4R,5R)构型的糖单元可诱导TPPS产生424 nm负Cotton效应和490 nm正Cotton效应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78.
本文利用聚集型状态方程,克拉贝龙方程以及临界条件推出聚集活性参量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医药的药理活性是可以用聚集活性参量予以定量表征.本文给出了某些医药的主要的药物成分,如氧化亚氮 乙醚、氯仿和水杨酸甲酯等嘛醉剂),一氧化氮(硝酸甘油)、乙醇胺(医药活性剂)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生物活性数据.实践经验表明,这些化学品分别在生命体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药理功能作用.这表明,本文研究的内容在医药学研究领域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在线性或交联的聚氨酯粒子内原位还原制备纳米银粒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金属粒子有特异性质 ,可用作高效催化剂、非线性光学材料等 .为防止其聚集 ,不少研究者采用表面活性剂 [1]、配位体 [2 ]和高分子等以阻止纳米金属粒子的聚集 .近年来高分子金属复合纳米粒子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 [3~ 9] .文献上大多采用线性或嵌段双亲高分子作纳米金属的分散稳定剂[6 ] 或在高分子粒子表面沉积纳米金属粒子[5] ,也有人采用多孔交联高分子微球的孔洞作为微反应器形成纳米金属粒子[7] .这些方法均不能有效地控制金属粒子的粒径 ,特别难以合成粒径小于 3 0 nm的银粒子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常温处于粘弹态 ,线性或交联的高分…  相似文献   
80.
马逢时  李家明 《合成化学》2019,27(9):698-703
以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阿魏酸为先导物,利用基于受体结构的理性药物设计方法,设计并合成了6个新化合物[(吡嗪-3-基)甲氧基]芳酸衍生物(6a~6f)。以2-甲基吡嗪和不同取代的芳香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自由基卤代反应、醚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合成6a~6f,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MS表征。体外药效筛选结果显示:6a~6f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E)-3-甲氧基-4-(吡嗪-2-甲氧基) 苯丙烯酸(6a)和3-(2-吡嗪甲氧基)-4-甲氧基-苯甲酸(6e)的活性优于奥扎格雷和阿魏酸。(E)-3-甲氧基-4-(吡嗪-2-甲氧基)-苯丙烯酸(6a)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优于化合物(E)-3-(4-(吡啶-3-基)甲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