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563篇
化学   1007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9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张伟  高保娇  陈迎鑫 《高分子学报》2011,(12):1382-1389
通过高分子反应法研究制备了高分子化的8-羟基喹啉铝发光材料.首先使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制备了5-氯甲基-8-羟基喹啉(CHQ);通过聚苯乙烯(PS)与CHQ之间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制得侧链键合有8-羟基喹啉(HQ)的改性聚苯乙烯HQ-PS;再使HQ-PS与二配体...  相似文献   
112.
盛玮  徐学诚 《化学学报》2011,69(12):1393-1398
通过原位悬浮聚合的方法,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做引发剂, 制备了聚苯乙烯/多壁碳纳米管(MWNT-g-PS)纳米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在水和乙醇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分散性及稳定性. 通过高倍透射电镜(HR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 多壁碳纳米管上包覆有1~3 nm的聚苯乙烯膜, 并分布有半径从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不等的聚苯乙烯微球. 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X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分析(TGA)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自由基将多壁碳纳米管表面π键打开, 形成一种新的自由基, 引发聚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 形成了接枝聚苯乙烯/多壁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3.
以2,2-二溴甲基-1,3-二溴丙烷(PEBr4)为引发剂,Cu0粉/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催化体系,在二甲亚砜(DMSO)和H2O的混合溶剂中实现了苯乙烯(St)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 通过1H NMR和GPC分析表明,所得聚合物为星形结构并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Mw/Mn=1.20(MGPCn=25.3×103,转化率为42.6%),且聚合物的链端保留了-Br端基。 考察了溶剂、反应温度及相转移催化剂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溶剂中H2O的体积分数由10%增加至20%导致了聚合速率的降低,表观聚合速率常数(kappp)由0.026 4 h-1减小至0.019 7 h-1;升高反应温度、增加催化剂用量以及相转移催化剂的加入分别导致聚合体系的kappp增加,同时,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和相转移催化剂的加入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14.
用配位聚合法得到的高等规度的等规聚苯乙烯(i-PS),一般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对其进行分子量分级是比较难的,迄今已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其中包括采用热力学的方法,以及采用分子量降解的方法。为了获得分子量分布较窄的i-PS样品来研究单链单晶,我们也进行了i-PS的分级研究,我们选用了一种新的溶剂/不良溶剂体系对i-PS  相似文献   
115.
研究了树枝状嵌段聚合物聚(ε-b-己内酯)-b-聚苯乙烯(D-PCL-b-PS)的分子结构对PCL链段受限结晶行为的影响.首先,通过活性正离子开环聚合(ROP)合成了树枝状的嵌段聚合物D-PCL.在此基础上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合成了树枝状的嵌段聚合物D-PCL-b-PS,在结晶的PCL链段的两个末端...  相似文献   
116.
以Ni(COD)2和含磷、氧配体为催化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间规聚苯乙烯.对产物进行了13C-NMR、1H-NMR、GPC、TEM、DSC、TG等表征.在此反应体系下,最佳聚合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1.50 g,[St]0=1.79 mol·L-1,T=60℃,t=2h,[Ni(COD)2]=1.102 mmol·L-...  相似文献   
117.
介绍了聚苯乙烯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在氯甲基化反应、Mannich反应以及磺化反应上的新进展、新理论:从结构上对聚苯乙烯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强度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聚苯乙烯型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吸附选择独特、再生容易、操作简便、使用周期长等优良性能,大大促进了化工企业、制药工业、环保、医疗、分析等行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8.
聚苯乙烯四乙烯五胺树脂;聚苯乙烯-g-聚乙二醇树脂;α-淀粉酶;固定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9.
间规聚苯乙烯(sPS)性能取决于结晶行为与晶型,sPS结晶行为与形态有许多研究.本文重点综述了黏土、纳米CaCO3、滑石粉、SiO2、Mg(OH)2、TiO2,和成核剂等对sPS结晶行为、结晶形态、熔融特性与晶型的影响.认为sPS结晶行为与晶型取决于成核能垒.成核能垒低,有利于形成α-晶.熔融温度提高,提高成核能垒,有利于形成β-晶.填料加入阻碍sPS结晶成核,提高成核能垒,有利于形成β-晶.成核剂加入,降低成核能垒,有利于形成α-晶.  相似文献   
120.
胶束催化作用下实现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对聚苯乙烯四氯化碳溶液的增溶性能; 用胶束催化法实现了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用红外光谱法和佛尔哈德法表征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的化学结构与组成; 通过比较阴、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结构不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效果, 探索了胶束催化的作用机理,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催化作用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可增溶聚苯乙烯的四氯化碳溶液, 随着四氯化碳在胶束中的增溶, 聚苯乙烯可转移至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中; 胶束催化是实现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的有效途经, 仅用3.35 g/L的十六甲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于65 ℃, 5 h内即可使聚苯乙烯大分子链中的苯环氯甲基化程度达到37%; 聚苯乙烯与甲醛、 氯化氢的反应过程由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串联而成,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作用更加有效, 说明亲核取代是慢步骤;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疏水链越长, 对聚苯乙烯的增溶效果越好, 催化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