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3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944篇
化学   4984篇
晶体学   23篇
力学   45篇
综合类   71篇
数学   36篇
物理学   35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A novel method of fabricating composite mosaic membranes wa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interracial polymerization (IP) by coating a thin selective layer onto the surface of a micro-porous hollow-fiber membrane, in which, 2,5-diaminobenzene sulfonic acid was used as one monomer of the IP reaction, and a mixture of trimesoyl chloride (TMCI) and 4-(chloromethyl) benzoyl chloride as the other monomer. Through the IP reaction a thin selective layer with negatively charged groups could be first formed on the polyethersulfone (PES) support membrane. Then trimethylamine solution was introduced to modify the IP layer through a quaternization reaction. Thus the selective layer of this composite membrane contained both negatively charged and positively charged groups to perform the mosaic functionality.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osite mosaic membranes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permeation experiments using different inorganic salts and dy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mbranes could permeate both mono- and bi-valent inorganic salts, but reject larger organic molecules. Such a mosaic membrane is potentially useful for the separation of salts from water-soluble organics, especially in dye and textile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SPEPt电极以及SPEAu-Pt电极上还原态CO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研究表明,此类电极的电化学特性与光滑Pt电极一致:CO2在氢原子吸附电位区0~250mV(vs.RHE)处,可与电极上化学吸附的氢反应,生成还原态的CO2,通过线性扫描,还原态CO2即发生一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阳极剥离).在SPEPt系列及SPEAu-Pt系列上CO2的电化学行为表明,当SPEPt系列上Pt的载量为2.5mL的0.01mol·L-1H2PtCl6的Pt时,对还原态CO2的电催化活性最好,当Pt的载量相同时,在SPEAu-Pt上,催化剂对还原态CO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比SPEPt电极更强,这是由于预先沉积的Au对后沉积的Pt有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CuX/bpy催化体系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讨论了以α-溴代丙酸乙酯(EPN-Br)为引发剂、卤化亚铜(CuX)/联二吡啶(bpy)为催化剂,80℃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地不同溶剂中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通过对催化剂CuBr或CuCl及几种溶剂的考察,发现在80℃下EPN-Br/CuBr/bpy能有效控制丙烯酸甲酯(MA)的本体ATRP反应,但并不能很好地控制MMA在EAc中的聚合反应为一可控聚合过程,引发效率为0.8  相似文献   
14.
用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给出Af型自由基均聚反应在不同反应程度时的弹性有效链及悬吊链的链数,链节数和平均链长,也得到了体系的有效交联点数和弹性模量,进而给出弹性有效链的数量和重量分数,以此可进一步揭示该反应体系凝胶网络的粘弹性及相关的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
以聚合手性salen-V(V)为催化剂,对醛的三甲基硅氰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在-20℃和1.2%催化剂量下,以苯甲醛为底物获得了91%的ee值和98%的转化率,对其它几种芳香醛和脂肪醛也取得较好的反应结果.催化剂可以方便地回收,重复使用8次仍然保持很好的反应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张普玉  柴云  尹艳琴  王立 《化学研究》2003,14(3):21-23,67
用BF3对载体硅胶和氧化铝进行了表面修饰,考察了修饰的载体负载茂金属催化剂后催化乙烯聚合的特性.研究表明,用BF3修饰过的载体负载二氯二茂锆催化乙烯的聚合,聚合活性有较大提高,具有工业应用前景,并且提出了这一催化体系的负载机理.  相似文献   
17.
每日给大鼠注射醋酸去氧皮质酮(DOCA),连续5,10,20或30天,血清钾水平约降低25%,在此期间血清钠浓度不变。趾长伸肌与比目鱼肌钾浓度明显降低,钠浓度增加。随着电解质浓度的这些变化,两块肌肉的静息膜电位在体时呈超极化,而离体时,随外界钾浓度的降低而表现出去极化现象。肌肉线粒体受损。趾长伸肌中的受损程度较比目鱼肌中的严重。损伤程度与使用醋酸去氧皮质酮的时期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8.
考察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室温Na2SO3水溶液的聚合能力,发现在该溶液添加聚丙烯酰胺(PAAm)-氯化铜(CuCl2)配合物膜以组成PAAm-CuCl2膜/Na2SO3催化引发系是必不可少的,采用ESR、IR、XPS和电导率等手段研究该体系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膜的单位面积平均含铜量在一定范围内和配位体种类等对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即催化性能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郑文君 《化学通报》1992,(10):17-21
本文介绍一类新型的气体分离和制备方法—固体电解质法的原理、特征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马来酸二丁基锡的合成及其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酸二丁基锡的合成及其共聚合刘云桥金根河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马来酸二丁基锡,醋酸乙烯酯,交替共聚物,光聚合关于马来酸酐[1],马来酰亚胺 N 取代物[2,3]与富电子烯类单体如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基烷基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