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58篇 |
免费 | 3634篇 |
国内免费 | 474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7807篇 |
晶体学 | 919篇 |
力学 | 467篇 |
综合类 | 169篇 |
数学 | 113篇 |
物理学 | 69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266篇 |
2022年 | 307篇 |
2021年 | 313篇 |
2020年 | 236篇 |
2019年 | 299篇 |
2018年 | 215篇 |
2017年 | 313篇 |
2016年 | 379篇 |
2015年 | 456篇 |
2014年 | 877篇 |
2013年 | 889篇 |
2012年 | 663篇 |
2011年 | 766篇 |
2010年 | 774篇 |
2009年 | 785篇 |
2008年 | 881篇 |
2007年 | 828篇 |
2006年 | 788篇 |
2005年 | 867篇 |
2004年 | 719篇 |
2003年 | 635篇 |
2002年 | 568篇 |
2001年 | 517篇 |
2000年 | 409篇 |
1999年 | 357篇 |
1998年 | 325篇 |
1997年 | 353篇 |
1996年 | 327篇 |
1995年 | 278篇 |
1994年 | 174篇 |
1993年 | 166篇 |
1992年 | 176篇 |
1991年 | 138篇 |
1990年 | 123篇 |
1989年 | 118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利用两组串联五环谐振器以及它们与两信道波导的交叉耦合作用,优化设计并模拟了一种超低串扰2×2新型聚合物电光开关.为了表征器件的输出光功率特性,给出了器件结构、分析理论和相关公式.为了在下行端口(drop端口)得到箱型光谱响应以及极低的串扰和插入损耗,优化了微环谐振级数和耦合间距.对器件输出光功率和输出光谱的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器件交叉和直通态间的切换电压为4V,交叉和直通态下两端口间的串扰分别为-66dB和-54.7dB,插入损耗分别为2.34dB和0.24dB.在1GHz方波信号作用下,器件drop端口的上升和下降时间分别为15ps和90ps.由于聚合物微环的弯曲半径仅为19.45μm,因此该器件具有超紧凑的尺寸,其长度和宽度仅为0.407mm,约为马赫-曾德尔干涉仪或者定向耦合器等一般结构聚合物电光开关长度的1/10.依赖于小的封装尺寸和极低的串扰,该器件可以高密度地集成在光电子芯片上,在光片上网络中光信号的控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2.
2(8-羟基喹啉)-2(苯酚)合锆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2(8-羟基喹啉)-2(苯酚)合锆(Zr(OPh)2q2),制备了Zr(OPh)2q2薄膜,并利用红外光谱、差热-热重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谱、UV吸收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其晶态、热稳定性、能带结构以及光致发光机理。结果表明,Zr(OPh)2q2的熔点为381.2 ℃,分解温度为467.1 ℃,具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利用真空热蒸镀方法很容易在经过净化处理的玻璃基底上形成高质量、无定形纳米级薄膜,在390 nm紫外光的激发下,Zr(OPh)2q2薄膜产生发光峰为525 nm、半峰宽度为107.6 nm的强黄绿色荧光,其粉体产生强黄色荧光,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电致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93.
纳米润滑膜全氟聚醚(perfluoropolyether,简称PFPE)在固体表面的结构和迁移特性对于计 算机磁盘磁头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采用基于粗粒珠簧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方法,考察了不同壁面和端基极性对于PFPE膜静态特性(如分子构型、单体密度分布、端基 密度分布)以及动态特性(如自扩散系数)的影响. 静态特性的模拟结果表明,非极性PFPE 膜在壁面附近具有单层厚度为一个单体直径的层状结构,而极性PFPE膜则具有复杂的层状结 构. 动态特性的模拟结果表明,PFPE膜的扩散能力因壁面作用而增强并因端基极性作用而减 弱.
关键词:
全氟聚醚膜
分子动力学模拟
薄膜润滑
固液界面结构 相似文献
194.
绝缘层LiF/Al电极对提高P-PPV发光器件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中Ba(Ca)/Al阴极的稳定性,在该阴极与聚合物发光材料poly(2-(4-ethylexyl)phenyl-1,4-phenylene vinylene)(P-PPV)层之间插入一层7nm的LiF绝缘层,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在多项参数(发光器件的电压.电流特性、发光强度及外量子效率,以及电流效率等发光性能指标)上能够与工作性能优良但稳定性较差的Ba(Ca)/Al电极结构PLEDs器件的发光特性具有可比性。这对于研制高效率、高稳定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并最终将其用于商业目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5.
采用喷雾热解法在铝矽酸盐陶瓷基底上合成了过渡族金属离子锰(Mn2 )掺杂的铝酸锌(ZnAl2O4)发光膜,研究了ZnAl2O4∶Mn膜在中至低电子束电压(<5 kV)激发下的阴极射线发光特性。生成的ZnAl2O4∶Mn膜在退火温度高于550℃时发出峰值位于525 nm的绿光,是由Mn2 的4T1→6A1跃迁引起的。测量了ZnAl2O4∶Mn膜阴极射线发光的色坐标和色纯度,其色坐标为x=0.150,y=0.734,色纯度为82%。ZnAl2O4∶Mn膜的阴极射线发光亮度和效率依赖于激发电压和电流密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观察到了亮度饱和现象。在激发电压为4 kV、电流密度为38μA.cm-2的条件下,ZnAl2O4∶Mn薄膜的亮度可达540 cd.m-2,效率为4.5 lm.W-1。 相似文献
196.
Effects of Rapid Thermal Processing on Micro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s-Deposited Ag2O Films by Direct-Current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下载免费PDF全文
(111) preferentially oriented Ag2O film deposited by direct current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is annealed by rapid thermal processing at different annealing temperatures for 5 min. The film micro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are then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pectrophotometry,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o clear Ag diffraction peak is discernable in the Ag2O film annealed below 200°C. In comparison, the Ag2O film annealed at 200°C begins to exhibit characteristic Ag diffraction peaks, and in particular the Ag2O film annealed at 250°C can demonstrate enhanced Ag diffraction peaks. This implies that the threshold o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to produce Ag particles is approximately 200°C for the Ag2O film. In addition, an evolution of the film surface morphology from compact and pyramid-like to a rough and porous structure clearly occurred with increas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 The porous structure might be attributable to the escape of the oxygen produced during annealing, while the rough surface might originate from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urface. The dispersion of interference peak intensity in the reflectance and transmission spectra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Ag particles produced. The lowered crystallinity and Ag particles produced induce a lattice defect, which results in an enhanced transmissivity in the violet region and a weakened transmissivity in the infrared region. 相似文献
197.
以聚乙烯醇缩聚物为基质,以类丁二炔化合物为有机染色材料,研制了一种高灵敏度新型辐射变色膜。采用JJ-2型范格拉夫静电加速器对变色薄膜进行剂量范围为15~90 Gy的电子束辐照,结果显示:变色薄膜颜色由粉红渐变为蓝色,并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分光光度计测试其吸收光谱,发现主吸收峰值出现在675 nm附近,且吸收峰处的响应吸光度与电子注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变色层厚度为20~80 μm的变色膜,吸收峰处的响应吸光度与其变色层厚度也成线性关系;添加不同比例的协同剂,能提高变色薄膜的响应灵敏度;变色膜辐照后续效应微弱,辐照后可以立即测量,且对测量环境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98.
199.
200.
为了研究强磁场下薄膜取向生长规律,采用真空蒸发气相沉积法分别制备了不同磁场方向生长的Zn和Bi薄膜.XRD结果发现磁化率差异较小的Zn薄膜在4T时产生了明显的取向生长,而磁化率差异较大的Bi薄膜在5T磁场强度还没有发生取向生长.SEM结果显示Zn薄膜和Bi薄膜晶粒尺寸上有明显的差别,利用Zn薄膜在4T磁场下的取向建立晶粒尺寸和取向生长的对应关系,提出薄膜发生取向时晶粒的磁化能须大于热能kT的420倍.薄膜是否发生取向生长取决于三个因素:薄膜单个晶粒的大小V,材料不同晶向的磁化率差异Δ关键词:
强磁场
磁取向
薄膜生长
材料电磁加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