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2篇
  免费   577篇
  国内免费   3885篇
化学   7174篇
晶体学   101篇
力学   127篇
综合类   65篇
数学   29篇
物理学   127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李娟  华玉林  牛霞  王奕  吴晓明 《发光学报》2002,23(2):171-174
对以MEH-PPV为发光层的单层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真空热处理,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施加电压后器件的阴极表面形貌。发现处理后的器件阴极表面的气泡及黑斑明显减少。器件的发光性能显著提高。与未经处理的器件相比,最大相对发光强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启亮电压降低了2.0V,半寿命提高了12.7倍。初步分析表明热处理方法提高器件发光性能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地减少了器件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焦耳热产生的某些气体,从而减少阴极表面气泡及黑斑的出现,另一方面,热处理方法也增强了有机发光层与阴极接触界面的结合力,提高电子注入水平。  相似文献   
22.
23.
由聚丙烯(PP)、聚乙烯(PE)制成的单层或多层微孔膜(PP,PP/PE/PP)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且具备自关闭功能,已被广泛用作液态锂离子电池的隔膜,但PP,PP/PE/PP等微孔膜表面能低,难与塑料电极真正复合为一体,不能直接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因此在PP,PP/PE/PP等微孔膜表面涂敷一层具有黏结性质的过渡薄膜,兼顾两种材料的优点,有助于提高机械强度和将电极粘结起来的黏结力。聚合物复合膜是一种具有3层结构的复合膜,由两外层膜及中间膜组成。正丁醇不溶胀PVDF—HFP,可以丁醇为介质来测量复合膜的吸液率,该数据可作为膜孔率高低的判据,也可用于粗略判断膜电导率高低。  相似文献   
24.
聚乙二醇(PEG)6000经亚氨基二乙酸(IDA)修饰后和CuSO4反应,形成PEG修饰聚合物PEG-(IDA-Cu)2 ,与吐温80、磷酸盐混合,构成液-固亲和萃取体系,直接从大豆蛋白匀浆中提取氨基酸.选定萃取条件为磷酸盐摩尔比n(K2HPO4)∶n(NaH2PO4)为4.8∶1,体系pH值 7.70,总盐浓度为1.60 mol·L-1;吐温80的体积分数为10.5%.结果表明该体系对大豆蛋白匀浆中氨基酸的二次萃取率为66.5%,用离子交换技术后继处理,得纯度较高的组氨酸.  相似文献   
25.
采用热压法获得了具有不同混合比例的超导氧化物La1.85Sr0.15CuO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标准四引线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低温电输运性质进行测量.实验结果显示,超导氧化物La1.85Sr0.15CuO4颗粒随机分布在聚合物本体中,相互间没有连接构成网络结构.在正常态下,复合材料的电阻-温度变化曲线给出类半导体行为.但对应于超导氧化物La1.85Sr0.15CuO4的超导转变温度Tc处,复合材料的电阻-温度变化曲线出现了极小值.室温下电阻率ρ随外加电场强度E的变化曲线测量结果表明,ρ-E曲线为一线形关系,随着电场强度E增加,电阻率ρ下降.文中对可能存在的导电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贯穿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复合材料的导电机制.另外,外加电场强度E对复合材料的电输运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的衍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任洪文 《光学学报》1998,18(5):31-634
报道了一种由聚合物分散液晶膜与具有周期性条状电极结构板结合的新型光栅器件,借助于聚合物分散液晶膜的电光特性,这种栅对入射光的散射或衍射取决于对其施加的电压,即它是电场可调的,实验结果显示出当驱动电压超过器件器件阈值电压时,衍射光的强度和衍射斑的可见级次被电场调制,而且它能入射光的线性偏振态变为椭圆偏振态。  相似文献   
27.
高效蛋白质浓缩剂的制备及浓缩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超高分子量的丙烯酸(钠)聚合物。该聚合物具有高达几十倍至上千倍的吸水能力,通过适当控制聚合物的交联度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孔径的网状物,可用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溶液或其它生物提取液的浓缩。试验了用反透析法浓缩胰蛋白酶的方法,与直接加入浓缩法相比,能够更好地保持酶的活性。与传统的浓缩方法相比,用该方法浓缩蛋白质具有效率高,浓缩剂用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8.
29.
30.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SPEPt电极以及SPEAu-Pt电极上还原态CO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研究表明,此类电极的电化学特性与光滑Pt电极一致:CO2在氢原子吸附电位区0~250mV(vs.RHE)处,可与电极上化学吸附的氢反应,生成还原态的CO2,通过线性扫描,还原态CO2即发生一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阳极剥离).在SPEPt系列及SPEAu-Pt系列上CO2的电化学行为表明,当SPEPt系列上Pt的载量为2.5mL的0.01mol·L-1H2PtCl6的Pt时,对还原态CO2的电催化活性最好,当Pt的载量相同时,在SPEAu-Pt上,催化剂对还原态CO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比SPEPt电极更强,这是由于预先沉积的Au对后沉积的Pt有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