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2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3340篇
化学   5799篇
晶体学   29篇
力学   199篇
综合类   125篇
数学   406篇
物理学   105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TiO2与ZnO复合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尿素加压共沉淀法以Ti(SO4)2与Zn(NO3)2为原料制备了TiO2-ZnO复合纳米粒子, 其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物摩尔比为3∶1, 于530 ℃煅烧制备的复合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 对吸附染料RuL2(SCN)2∶2TBA的纳米结构TiO2和各种复合纳米粒子的纳米结构电极进行光电研究的结果表明, 染料对各纳米结构电极都起到了敏化作用, 其中也是由反应物摩尔比为3∶1, 于530 ℃煅烧制备的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 对聚3-甲基噻吩修饰的纳米结构TiO2和摩尔比为3∶1, 于530 ℃煅烧的复合纳米粒子构成的纳米结构电极进行光电性能研究, 结果表明, 聚3-甲基噻吩与半导体纳米粒子之间存在p-n结, 在一定条件下p-n结的存在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 从而提高了光电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32.
采用流变学法系统地考察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Cr(III)交联体系的 反应动力学。HPAM溶液的粘性模量G”大于弹性模量G’,且其数值随时间不发生变 化,体系为粘性溶液。而HPAM/Cr(III)体系的G’和G”的数值都随时间变化,G” 在反应开始阶段大于G’,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G’超过G”占据主要地位,体 系成为弹性体系。交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上升阶段,平缓上升阶段和第二 上升阶段。利用G’~ t曲线可以推测反应机理。实验发现成胶速率随反应物HPAM 和Cr(III)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成胶时间缩短。在羧基浓度过量的情况下,交 联反应对Cr(III)浓度的反应级数是1。凝胶的有效弹性交联密度随聚合物浓度的增 加而增,且随凝胶反应的进行而增加。凝胶的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随Cr(III)浓 度的增加和交联反应的进行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3.
微波聚合制备单分散、超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微波辐照下,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无乳化剂乳液聚合,制备出粒径单分散、超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微波显著缩短聚合诱导期,加快聚合反应,其部分原因是微波加快引发剂过硫酸钾(KPS)的分解。实验证明微波辐照下KPS的表观分解活化能(ED)由128.3kJ/mol降低到106.0kJ/mol。单体浓度是影响PMMA乳液粒子尺寸的主要因素,在[MMA]小于0.3mol/L时,平均粒径随单体浓度提高而线形增加;[MMA]为0.3~1.0mol/L时,平均粒径稳定在约200nm;之后随单体浓度进一步增加,乳液稳定性变差。引发剂浓度增加对平均粒径影响较小,但增大引发剂浓度可显著降低粒径分散度。选取[MMA]为0.23~0.3mol/L、[KPS]为3×10-3~6×10-3mol/L可以得到粒径200nm的单分散微球。以丙酮/水(体积比1/3)为反应介质,可制备出数均粒径45nm的PMMA纳米粒子。在体系中加入3.5×10-3mol/L的Cu2+,可制备出数均粒径67nm、单分散的PMMA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34.
酞侧基聚芳醚酮的热学性能谢红卫,李滨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酞侧基聚芳醚酮,pvT行为,导热系数,定压比热容酞侧基聚芳醚酮(PEK-C)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其流变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已被广泛研究[1~3],被证明是...  相似文献   
135.
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国外有关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国内进行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开发研究的现实意义,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6.
PEO/PBHE共混体系X射线散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环氧乙烷(PEO)/聚双酚A羟基醚(PBHE)共混体系中PEO是一个强质子受体,而PBHE是一个强质子给体,两者极易形成氢键,十分有利于形成互容对。笔者研究了PEO/PBH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等温及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本文根据Vonk提出的一维电子密度相关函数,分析了PEO/PBHE的SAXS现象,求得了共混体系的结晶度,片晶层厚度,过渡层厚度及长周期等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37.
溶剂浓度对PVDF相转换膜大孔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决定大孔能否发展的初始分相点处溶剂浓度临界点的概念 ,认为初始分相点处较高的溶剂浓度有利于大孔的发展 ,溶剂浓度低于一定的界限后 ,大孔停止发展 ,转为海绵状结构 .实验考察了不同凝胶液组成下制得的PVDF中空膜的结构 ,建立了相应的传质模型 ,模拟不同制膜条件下初生态膜内的组成分布情况 ,根据初始分相点处溶剂浓度临界点的概念 ,预测膜的形态结构 .模拟结果与相应制膜条件下的电镜照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证明了上述大孔形成机理的正确性 .  相似文献   
138.
接枝和交联对纳米Si02改性NR/PP共混型热塑弹性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硫化制备纳米二氧化硅(SiO2)改性天然橡胶,聚丙烯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NR/PPTPE).研究了马来酸酐,苯乙烯,过氧化二异丙苯(MAH/St/DCP)多单体“就地”熔融接枝、交联对TPE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和耐热变形性能的影响,并用SEM分析了TPE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纳米SiO2和MAH/St/DCP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0.03和0.0375/0.0188/0.00375时,MAH/St/DCP接枝、交联改性NR/PP/纳米SiO:TPE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和耐热变形性能最佳.MAH/St/DCP“就地”接枝、交联通过细化交联NR分散相、改善交联NR分散的均匀性和增加两相之间的共交联,使NR与PP两相界面结合强度明显提高,NR/PPTPE的综合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9.
聚酰胺酯是聚酰亚胺的重要预矛体,本文介绍和讨论了芳香聚酰胺酯的合成方法,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微电子等高技术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0.
四磺化酞菁钴在微乳液、醇-水体系中的二聚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四磺化酞菁钴(CoTSPc),在微乳液(TritonX-100-壬烷-正戊醇-水)、醇-水(甲醇、乙醇、丙醇)体系中的二聚现象,计算了CoTSPc的二聚常数KD。结果表明,CoTSPc的二聚常数KD值随着微乳液中表面活性的浓度及醇-水溶液的介电常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