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3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3239篇
化学   5629篇
晶体学   27篇
力学   113篇
综合类   121篇
数学   392篇
物理学   102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电纺尼龙6纳米纤维膜为基底,原位氧化聚合制得聚吡咯/尼龙6纳米纤维膜(PPy/Nylon 6-NFsM).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考察PPy/Nylon 6-NFsM对Pb2+的吸附行为,探究其作为固相萃取介质富集水中痕量Pb2+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98 K,pH=10时,PPy/Nylon 6-NFsM对Pb2+的静态饱和吸附量达542 mg/g;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别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优化了PPy/Nylon 6-NF-sM的固相萃取条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实际水样中的Pb2+,检出限为1.2 μg/L(信噪比为3计),10 μg/L加标水平加标回收率为95.3% ~ 10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n=3),可实现实际水样中痕量Pb2+的准确、灵敏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2.
陈丹  曹忠  刘峰  吴玲  寻艳  何婧琳  肖忠良 《分析化学》2016,(10):1593-1599
以聚二烯二甲基氯化铵( PDDA)为保护剂和还原剂,制备了PDDA功能化的银纳米颗粒( AgNPs),然后与氧化石墨烯( GO)复合,得到 PDDA功能化的立方体银纳米( C-AgNPs)/GO 复合膜,修饰于玻碳电极( GCE)表面,形成C-AgNPs-PDDA/GO/GCE。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不同修饰膜的形貌,探讨了其对多巴胺( DA)和亚硝酸根( NO-2)的循环伏安行为,发现C-AgNPs-PDDA/GO复合膜对DA和NO-2表现出显著的电催化氧化活性。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修饰电极检测DA的线性范围为0.030~0.300μmol/L和0.300~300μmol/L,检测 NO-2的线性范围为30.0~2300μmol/L,检测下限分别为9.8 nmol/L 和12.6μmol/L (S/N=3)。此电极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人体血清样品中DA和NO-2的同时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7.4%~104.2%和98.0%~102.8%。与分光光度法比较,两者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93.
聚吡咯/铁酸镍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eCl_3为氧化剂和掺杂剂经原位氧化聚合制备了聚吡咯/铁酸镍纳米复合材料,用以吸附处理废液中高浓度的铬(Ⅵ)。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产物的结构、形貌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吸附材料由20~30nm大小的NiFe_2O_4多晶球簇内核及外层聚吡咯包覆而成,其饱和磁化强度为7.89emu/g。对含铬(Ⅵ)污水吸附研究表明,该吸附剂在6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效果优异,同时考察了NiFe_2O_4掺杂比例、吸附时间、pH、铬(Ⅵ)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在pH=5的条件下,聚吡咯/铁酸镍复合材料在30min内对铬(Ⅵ)的最大吸附量为49.81mg/g。  相似文献   
994.
以实验室自制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在体外酶解过程中降解液pH变化,考察其在降解过程中是否产生酸性降解产物;通过MTS法考察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体外细胞毒性;通过HE染色的方法考察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在大鼠体内埋植部位的皮肤刺激性,进而考察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PTMC在降解过程中不产生酸性降解产物,可避免埋植部位无菌炎症的产生。同时不同分子量的PTMC可以存在于皮下组织而不会造成伤害,因此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安全植入体内。  相似文献   
995.
运用一种新型的化学引发-电聚合方式将中性红膜固定到碳糊电极表面,制备出聚中性红薄膜修饰碳糊电极(PNR/CPE)。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谱(EIS)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修饰电极表面进行表征,并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法(IR)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对PNR薄膜结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中性红成功地固定在碳糊电极表面,修饰电极的表面呈现特定的立体化结构,表面的电活性位点增多,电催化性能增大。在优化条件下,将该电极应用于鲱鱼精DNA(hs DNA)的检测,PNR电极上出现了1对较强的氧化还原峰,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6)~8.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mol/L。  相似文献   
996.
从两路数据聚类分析到三路数据聚类分析实质上是由平面分析到立体分析的过程。三路数据聚类方法研究的核心之一是如何把传统的两路截面数据聚类技术向三路数据聚类扩展的问题。本文基于Tucker模型的思路,提出一种先对三路数据执行矩阵分解,而后进行聚类分析的三路数据聚类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能够通过核心矩阵反映三路数据三个模式信息联系的强度大小,而且还可以在一个分解框架下对三路数据的三个模式同时进行聚类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聚类方法不但灵活、易于理解,同时也有着良好的判别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7.
为进一步探析各类白化函数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先构建经典三角、修正三角1、修正三角2、经典聚类和指数型这五种不同类型的白化函数,再分别应用单一型数据、混合型数据、单指标单调型数据和跳跃型数据对这五种白化函数进行比较验证.结果显示两端等级的白化函数、零权重问题和等级区间宽度对综合评价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8.
简要地回顾了最近有关影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分散性能因素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分子结构及施工环境对聚羧酸性能的影响及其对应的微观机理。在了解相互作用机理上,提出了从分子结构上控制来设计聚羧酸控制其的方法及其使用条件,旨在制备更高效的减水剂并更好地解决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999.
使用四乙基氢氧化铵(TEAH)液相本体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到改性PVDF骨架上,合成聚偏氟乙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VDF-gPMMA)共聚物,通过浸没沉淀法制备PVDF-g-PMMA亲水性油水分离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过滤试验分析了膜的结构和性能.同时研究了TEAH浓度和改性时间对PVDF-g-PMMA膜表面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TEAH使PVDF脱去HF产生碳碳双键且MMA成功接枝到改性的PVDF骨架上,膜内外孔隙分布均匀;PVDF-g-PMMA膜的接触角随着TEAH浓度的增加、改性时间的加长而减小.TEAH浓度为2.0 wt%,改性20 min制备的PVDF-g-PMMA膜,接枝率为27.1%,孔隙度为71.6%,平均孔径为78.9 nm,接触角降至55.9°,且在50 s内降为0;纯水通量提高到665.34 L/(m2·h),截留率和水通量恢复率分别达到95.6%和90.1%.与纯PVDF膜相比,PVDF-g-PMMA膜的分离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以胆固醇和谷氨酸苄酯为主要出发原料,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氨基酸环内酸酐(NCA)开环聚合(ROP)以及"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组合方法,设计、合成了系列具有刚性液晶元侧基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胆固醇碳酸酯-嵌段-聚谷氨酸苄酯(PHEMAChol-b-PBLG),并通过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静态光散射(SLS)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热重分析仪(TGA)、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系列共聚物的热稳定性、液晶相结构及相转变行为,并通过固体红外、13C固体核磁共振(13C CP/MAS)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PBLG均聚物及系列嵌段共聚物中聚氨基酸多肽链段的二级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系列嵌段共聚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表现为近似向列相的液晶织构,PBLG链段趋于呈刚直棒状的α-螺旋构型,且其多肽链段越长,二级结构越规整.进一步采用圆二色谱(CD)和透射电镜(TEM)对系列嵌段共聚物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二级结构及自组装行为进行了研究,制备得到纺锤形自组装聚集体和大复合胶束,并通过变性酸三氟乙酸的引入实现对嵌段共聚物中PBLG的二级结构及相应自组装聚集体形貌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