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化学   300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35篇
综合类   59篇
数学   21篇
物理学   1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纳米细菌纤维素膜的表征与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木醋杆菌静态培养法制备的由纳米纤维组成的细菌纤维素膜具有超细的三维网络结构和适当的孔隙率.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发现, 细菌纤维素膜具有极为精细的纳米网络结构, 冻干膜的孔径约为0.6~2.8 μm; 纤维素带宽度约为50~80 nm. 采用湿重与浮重结合法测定烘干膜和冻干膜的孔隙率分别约为70%和90%. 由于细菌纤维素含有大量的羟基, 故烘干膜表现出极好的透湿性. 将细菌纤维素膜分别与成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进行复合培养, 并将成纤维细胞和细菌纤维素膜的复合物进行裸鼠皮下移植实验. 结果显示, 移植的复合物很好地融入了裸鼠正常皮肤, 成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在细菌纤维素表面形成连续的细胞层, 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正常. 以上结果表明, 细菌纤维素膜非常适合细胞贴附和增殖, 表现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有望成为新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2.
巯基粘附性聚合物利用二硫键的形成,以共价的方式粘附于鼻腔、口腔以及胃肠等粘膜表面,延长药物在粘膜上滞留时间,而且能提高药物对细胞膜的透过性,有利于药物分子吸收.因此,巯基粘附性聚合物作为新型给药载体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备受关注.巯基聚合物这种优良的性能与其具有高的粘附性和好的促吸收性能是分不开的.本文就巯基聚合物的粘附性能和促吸收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旨在能够较全面认识这种粘附性材料,为开发新型生物粘附给药系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3.
在本工作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分离/富集大分子量天然微量蛋白的新方法.以细菌克隆的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为模板蛋白,选择性地与辅助识别聚合物链(ARPCs)库中的ARPCs进行自组装.ARPCs库含有大量的带有随机分布识别位点和锚定位点的限长聚合物链.蛋白质和ARPCs的自组装体被大孔微球吸附后通过交联聚合固定在微球上.除去模板后,合成的印迹聚合物用以从内质网体提取物中富集天然的BiP,BiP的含量可以提高45倍.这是大分子量的天然微量蛋白(分子量达78kD)首次通过分子印迹法富集.  相似文献   
84.
抗生素的出现改写了人类命运,但耐药菌的出现使得细菌感染治疗变得困难,甚至无药可用,开发新型抗感染策略势在必行。紫外线可以有效杀灭细菌,但高密度的紫外线易引发皮肤癌,使用场景有限。太阳能总光谱中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能量占比很大,但是直接照射却无法高效杀死细菌。光活性纳米材料的发展为开发可见光和红外光响应的新型抗菌剂和抗菌策略提供了新契机。依据光活性纳米材料的杀菌机制进行分类,总结了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高效杀菌的几种常见杀菌技术,重点介绍了近5年光动力和光热杀菌及其相关技术的重要进展与应用,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传播光杀菌技术的原理、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丰富生物工程相关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学术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85.
纳米银在细菌纤维素凝胶膜中的原位合成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网络结构中采用吐伦试剂与含醛基化合物原位反应生成纳米银颗粒, 制备了纳米银/细菌纤维素(n-Ag/BC)复合凝胶膜, 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的银含量、 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的影响以及n-Ag/BC的微观结构和纳米银在纤维素网络中的存在形态; 探讨了纳米银颗粒在纤维素网络中的形成机理; 采用伤口常见细菌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了n-Ag/BC的抑菌性能; 将n-Ag/BC与胎鼠表皮细胞共培养考察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研究结果表明, 在细菌纤维素纳米网络结构中可生成直径约为几十纳米的单质纳米银粒子; n-Ag/BC的银含量随着吐伦试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银含量还取决于含醛基化合物的用量; 原位反应生成纳米银粒子后细菌纤维素的晶型和结晶度没有发生变化; 纳米银颗粒在细菌纤维素纳米网络结构的交叉处生成, 复合材料n-Ag/B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9%以上, 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创伤修复抗感染材料.  相似文献   
86.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ew adsorbent, grafting-allylamine bacterial cellulose(al-BC),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was use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preparation process. Three factors affecting the yield of grafting reaction are the amount of allyla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ceric ammonium nitrate(CA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itric acid. Based on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analysis in the Box-Behnken design,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paration variable and grafting yield was obtained. Square error analysis on main factors, and multi-variable interactions were employed for studying grafting y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conditions of CAN of 23.00 mmol/L CAN, 0.17 mol/L nitric acid, adding an amount of grafting-allylamine bacterial cellulose of 26.49 mL/L made grafting rate reach maximum of 24.25% at 40℃ after the reaction for 4 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alculation values via proposed regression equ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equation could be used to nredict and optimizate the preparation of grafting al-BC.  相似文献   
87.
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PhiX174噬菌体裂解基因E和温敏控制表达系统与质粒pPBA1100基因杂交,构建了重组子pPBA1100-E。将重组子转化到多杀性巴氏杆菌中,通过温度诱导使裂解基因表达。用限制性内切酶检验重组子,扫描电镜观察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菌幽灵和菌落形成单位评价遗传灭活率。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琼脂糖电泳呈现3条谱带,分子量与理论值一致;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重组子在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成功表达,获得了细菌幽灵;菌落形成单位检验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遗传灭活率达到99%。为制备天然细菌外膜蛋白抗原疫苗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8.
可逆粘附是转移印刷中转印头重要的特性,在最近的实验中通过控制接触面实现可逆粘附.通过外加压力控制转印头的塌陷和其与基体的接触面使界面的粘附力达到3个量级的转换.建立的力学模型研究了在外压作用下转印头的塌陷和接触面积,接触面积与外压及长高比的关系对转印头的设计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9.
搭建的水体细菌微生物多波长透射光谱快速测量实验系统,实验获取了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在不同浓度下220~900 nm范围内的多波长透射光谱,研究建立了三种细菌基于不同波长点及全光谱波段的浓度校准曲线,计算了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检测限,并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系统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光谱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 8以上,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且30次光谱信号采集时间仅需15 s;基于实验系统分析得到三种细菌在220,258,300,350,400,450,500和550 nm不同波长点以及全光谱波段的检测限结果均优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且利用多波长透射光谱全光谱波段计算得到的细菌检测限均最低,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检测限分别为1.60×104,1.06×104和1.16×104 cells·mL-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发展水体细菌微生物的多波长透射光谱快速定量检测技术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0.
很多致命的疾病都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细菌及微生物,一直是微生物学家及有关科研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拉曼光谱可以提供丰富的谱图信息,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然而一些贵金属SERS基底却容易使蛋白质变性,影响检测结果。以大肠杆菌(E.Coli)作为目标检测细菌,首先检测到大肠杆菌的拉曼光谱,之后采用两种不同的SERS基底(ZnO,Ag溶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g溶胶基底有很强且较丰富的SERS信号,但是相对于E.Coli的本体拉曼谱峰有较大位移,说明与银溶胶相互作用的细菌存在一定的蛋白质变性过程;而ZnO纳米粒子与细菌作用的SERS信号虽然较弱,但是与E.Coli的本体拉曼信号较为相似,说明ZnO纳米粒子对E.Coli本体基本无损,这将有利于SERS在生物体系的无损检测。该结果可以为利用生物相容性好的半导体SERS基底进行细菌的检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