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129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2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磷酰氨基酸的酯交换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波  赵玉芬 《有机化学》1995,15(1):30-34
本文利用^3^1P NMR , 对比研究了磷酰化组氨酸与其它磷酰化氨基酸和一级醇的磷上酯交换的反应速度,实验表明磷酰化组氨酸的反应速度最快. 由此提出了以下机理:由于咪唑环的参与,磷可以形成六配位过渡态,从而加快了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2.
智晓霞  王卫国  康武  张波  何冰芳  徐红岩 《合成化学》2013,21(1):109-110,113
以二氯二甲基硅烷为双保护试剂,在碱性条件下组氨酸(His)的咪唑环和α-氨基位分别引入4-甲基-三苯甲基(Mtt)和9-笏甲氧羰基(Fmoc)保护基,合成了Fmoc-His(Mtt)-OH,其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长链烷基表面活性剂Nα-十二烷基-L-谷氨酸.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胶束体系在较温和条件下催化纤维素模型物甲基-β-D-纤维二糖苷(MCB)水解的反应. 研究表明此功能胶束对MCB水解为葡萄糖的反应在较低的温度(90℃)下就表现出明显的催化作用, 在pH 5.0附近具有最佳的催化水解效果.根据胶束催化的相分离模型获得MCB水解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m).研究了胶束与组氨酸(His)或谷氨酸(Glu)所组成的复配体系对MCB的催化水解作用. 结果表明: 氨基酸小分子的加入极大地促进了水解反应的进行, 而胶束与氨基酸在1:1的摩尔浓度配比时催化效果最好. 温度对水解反应速率以及副产物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 在130℃, pH 5.0的水溶液中, 胶束与谷氨酸的复配体系催化MCB水解反应1.5 h后的葡萄糖收率可达到36.6%. 本文也对此催化体系催化MCB水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催化反应的表观一级速率常数(kobsd), 计算得到催化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的活化能(Ea)为97.18 kJ·mol-1.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UV-Vis光谱和氧电极法对结构相似的His-Co、Hio-Co、Hit-Co 3组配合物氧合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由配合物光谱随pH变化的A-pH曲线,可知3组配合物均在pH 6.0以后开始发生氧合反应,在pH 6.0~10.0的范围内His-Co有2种氧合物种生成,其他2组配合物均只有1种氧合配合物生成。用等摩尔比法对氧合配合物的组成比进行了测定,得知Co∶His与Co∶Hio的配位比为1∶2,而Co∶Hit为1∶3;在室温水溶液中和pH 7的条件下,用UV-Vis在波长384 nm下分别考察了3组配合物的氧合性能和它们的抗老化能力,结果表明3组配合物在室温水溶液中均可发生氧合反应,但氧合性能有很大差异,His-Co经过110 h累计560次可逆循环,仍然具有5%氧合性能,而Hio、Hit分别经过59次/54 h、5次/10.2 h循环后氧合性能衰减至5%。3组配合物的抗老化能力的大小顺序为:His-Co>>Hio-Co>Hit-Co。研究结果初步说明:三配位原子配体配合物的可逆吸氧性能好于二配位原子配体的配合物,氨基酸配合物优于氨基醇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异丁醛与乙醛酸乙酯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合成(R)-3,3-二甲基-2-羟基-4-氧代丁酸乙酯,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溶剂对羟醛缩合反应的影响。确定较佳反应条件为:L-组氨酸作催化剂,用量为乙醛酸乙酯物质的量的30%,乙二醇为溶剂,反应时间24h。(R)-3,3-二甲基-2-羟基-4-氧代丁酸乙酯的收率达75%,ee值为73%。产物结构经1H NMR,GC-MS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三硝基苯酚(PA)是废水中酚类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成分,鉴于其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实现PA简便、准确的检测意义重大.本文以L-组氨酸为保护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通过一步法在室温下合成了铜纳米团簇(Cu NC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里叶红外(FT-IR)等手...  相似文献   
17.
组氨酸水杨醛Schiff碱铜(Ⅱ)配合物催化氧化β-紫罗兰酮的反应;β-紫罗兰酮;氧代-β-紫罗兰酮;Schiff碱;铜(Ⅱ)配合物;催化氧化  相似文献   
18.
以L-组氨酸为模板仿生合成针状纳米碳酸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仿生合成原理, 以L-组氨酸为有机基质, 无水氯化钙和无水碳酸钠为原料, 通过简单的复分解反应制备出了平均直径约为80 nm, 长径比约为12∶1的针状纳米碳酸钙晶体. 利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议(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不添加有机基质的溶液中得到立方状微米级的碳酸钙晶体, 添加L-组氨酸后得到针状纳米级的碳酸钙晶体, 并对L-组氨酸在仿生合成针状纳米碳酸钙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L-组氨酸手性识别印迹固定相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L-组氨酸为模板分子, 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在水-乙腈微乳体系中采用沉淀聚合方法制备了具有手性识别L-组氨酸功能的印迹微球. 采用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及色谱分析探讨聚合微球对模板分子的选择识别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该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模板分子存在两种结合位点, 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33.04和24.16 μmol/g. 相对于常规的C18柱, 该印迹聚合物填充柱能够完全分离L-组氨酸和D-组氨酸, 分离度R为2.23, 选择因子为2.14. 利用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等技术表征聚合物微球的热性能及结构. 结果表明, 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是一种具有部分晶体结构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20.
王悦  韩景芬 《分析化学》2000,28(9):1118-1120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37℃,I=0.15mol/LNaCl),用pH电位滴定与计算机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镨(Ⅲ)、钆(Ⅲ)、铽(Ⅲ)、镱(Ⅲ)4tkh tqd ffffyb bb t qgh (Ⅱ)、锌(Ⅱ)离子在L-组氨酸、色氨酸三元体系中的化学形态。讨论了稀土(Ⅲ)、钙(Ⅱ)和锌(Ⅱ)的物种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