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研究了多种红霉素电极。电极对于季铵的选择性可用诱导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来定量说明,符合方程式logK_(ij)=a_1I-a_2Z/R+a_0,式中I为诱导效应指数,a_1,a_2,a_0为与电活性物有关的系数。建立了阳离子型药物电极K_(ij)对季铵烷基链碳原子数n的关系的一般数学模型:logK_(ij)=A/2.7~n+B/(0.80+1.26n)+C。证明:随着碳原子数增大,logK_(ij)趋于一极限值C。此处A,B,C为与电活性物有关的系数。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茜素与麦迪霉素(MID)、红霉素(ERY)的显色反应.在pH 5.5~6.8的BR缓冲溶液中,茜素与麦迪霉素(MID)、红霉素(ERY)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28 nm (MID)和534 nm (ERY);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3×103 L·mol-1·cm-1 (MID)和1.01×104 L·mol-1·cm-1(ERY);麦迪霉素质量浓度在0~16.5 mg/L和红霉素质量浓度在0~18.0 mg/L范围内均符合比耳定律,据此建立了测定麦迪霉素和红霉素的分光光度法,并探讨了适宜的反应条件.该法可用于麦迪霉素、红霉素药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24.
25.
26.
荷移反应用于测定红霉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 引 言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报道的分析方法有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等。本文首次利用其与茜素的荷移反应 ,建立起简便的分光光度法 ,对红霉素片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测定波长是 5 49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是 3 .5 6× 10 3L·mol- 1 ·cm- 1 ;线性范围是 10~ 2 0 0mg/L ;回收率在 95 %以上。用本方法和文献方法测定药物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结果相符。2 实验部分2 1 主要仪器与试剂 72 1分光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 1 2 5g/L红霉素 (药物纯 )乙醇溶液 ;4.5×… 相似文献
27.
28.
以CaCO3为模板,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制备了中空SiO2;然后将海藻酸钠嫁接在氨基化的中空SiO2表面;再利用海藻酸盐与钙离子的作用,在中空SiO2表面形成一个凝胶化层,制得海藻酸盐凝胶化的中空SiO2微球,粒径为1~2 μm。 采用FTIR、XRD、SEM、TEM和TGA等测试技术对微球进行表征。 此微球成功地用于柔红霉素的载负和缓释,最大载负率和载药量分别为55.6%和27.8%;缓释结果表明,海藻酸盐凝胶化层的存在,能更有效控制柔红霉素缓慢的释放,这种凝胶化载体对药效强、毒性较大的药物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30.
无味红霉素是一种广谱临床抗生素,其分析方法已见报道的有薄层分离、生物自显影法和分光光度法。本文首次研究了无味红霉素的单扫极谱测定法,方法灵敏度可达0.05μg/mL,应用于血清和片剂分析,结果令人满意。并对极谱波性质作了初步探讨。 1 实验部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