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28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微量元素铜铁锌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中铜、铁、锌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显示患者铜明显升高,锌降低,铜/锌比值升高。血浆置换后铜含量及铜/锌比值恢复正常,锌含量有所恢复。证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铜、铁、锌的代谢方面存在一定缺陷。血浆置换可纠正这种微量元素代谢异常,从而起到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风湿免疫科是医院内科学领域中的新兴的一种学科,主要研究和治疗风湿免疫类疾病。风湿疾病是一大类疾病,它主要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一组疾病,风湿疾病的范畴,有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肌炎、血管炎;还有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还有退行性变,比如骨关节炎;还有代谢性疾病,比如痛风;还有非关节性风湿病,比如椎间盘突出等。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和铁调素(Hepc)与贫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9例RA患者、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BMP-6、Hepc水平,同时检测RA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水平(HGB)、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铁(SI)、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铁蛋白(SF),分析比较RA组与SLE组和健康对照组、RA患者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慢性病性贫血(ACD)与慢性病伴缺铁性贫血(IDA+ACD)组间及不同疾病活动度组间BMP-6、Hepc和其他贫血相关指标,以及RA患者血清BMP-6和Hepc水平与其他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贫血发生率为59.6%,其中ACD占52.5%, IDA+ACD占47.5%。血清BMP-6和Hepc水平在RA患者中明显升高,与SLE组、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贫血组的IL-6水平及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较非贫血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SI、SF、BMP-6和Hepc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伴ACD患者的血清SF、Hepc、BMP-6水平及DAS28评分均明显高于RA伴IDA+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AS28>5.1的RA疾病高度活动组血清BMP-6及Hepc较DAS28评分≤5.1的疾病非高度活动组明显升高,而HG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的血清BMP-6与Hepc水平呈正相关(P<0.01),且两者均与IL-6、DAS28呈正相关(P<0.05),BMP-6还与SI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贫血类型以ACD为主,其血清BMP-6和Hepc水平均明显升高,在伴ACD或疾病高度活动的RA患者中升高尤其明显,且互相关系密切,说明BMP-6和Hepc水平异常正是诱导RA患者发生ACD的主要因素之一,两者可能可以作为RA患者ACD治疗的靶点,其在RA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24.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计算机数理统计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临床最常见的肝肾两虚证、寒热错杂证及寒湿阻络证患者74例与健康人30例,仅就人发14种必需微量元素含量进行计算机数理统计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中医证候类风关患者的Co、Mg、Mo、Sr、Zn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统计学分析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利用计算机数理统计方法对上述人群的微量元素进行筛选判别及分析,结果表明只要选择适当的特征参量,肝肾两虚证与寒热错杂证的类同关患者的分类判别准确率为94.64%,肝肾两虚证与寒湿阻络证患者以及寒热错杂与寒湿阻络证患者的分类判别准确率分别均为100%.同时对健康人与上述三种中医证候的病例进行判别,其准确率为95.19%,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5.
宽叶蔓乌头中三种新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吉林长白山收集的民间草药宽叶蔓乌头(Aconitum sczukinii turcz.)根中分得三种新的C~20二萜生物碱,分别称为宽乌亭(sczukitine),宽乌宁(sczukininc)和宽乌定(sczukidine).经波谱分析,包括同核和异核二维核磁共振谱等的谱图、CD曲线、NOE及化学反应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探讨肌骨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分期的评估价值及类风湿关节炎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表达的关系。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SOD、PCSK9的表达水平,给予肌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SOD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CSK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高活动疾病组超声评分明显高于低活动疾病组(P0.05);超声评分诊断中高活动疾病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P0.05;中高活动疾病组TC、TG和PCSK9明显高于低活动疾病组,而SOD明显低于低活动疾病组(P0.05);超声评分与DAS28评分、SOD、PCSK9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DAS28评分、SOD和PCSK9与超声评分有关(P0.05)。因此,肌骨超声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分期方面有一定价值,其与血清SOD、PCSK9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7.
汪永忠  柳清  姜辉  韩燕全  李钰馨 《色谱》2016,34(6):602-607
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足趾肿胀度和踝关节组织的病理学形态变化。应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 MS)技术检测AA大鼠尿液代谢物谱,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1)和P值(<0.05),筛选出尿液中的差异代谢物。在模型组大鼠的尿液中共发现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柠康酸、肌酸、3-羟基丁酸等20种差异代谢物。推断AA代谢组学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8.
以京尼平(Genipin, GEP)为先导物,设计并合成了4个C-10位含螺环氨甲酸酯片段的GEP衍生物(6a~6d),其结构经HR-MS(ESI),1H NMR和13C NMR确证。采用CCK-8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滑膜细胞(MH7A)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6a的抗增殖活性最强,在200μmol/L下的抑制率为75.81%,具有进一步结构优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29.
以苯乙烯、丙烯腈为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添加一定量的致孔剂,在水相中采用分步聚合工艺制成高分子树脂,再经高温碳化制备碳化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单体交联度为35%时,碳化树脂比表面积达到601m2/g.用该碳化树脂包埋DNA后对类风湿因子IgG、IgM、IgA的吸附清除率达到了52.9%、58.5%、37.0%.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应用穴位注射配合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102例,分为X组(n=51)和Y组(n=51)。Y组进行穴位注射治疗,X组在Y组的基础上进行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对比X、Y两组的治疗效果、VAS评分以及Lysholm评分。结果相对于Y组的治疗效果以及Lysholm评分,X组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Y组的VAS评分,X组的较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应用穴位注射配合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功能明显提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