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151篇
综合类   7篇
物理学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5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毛竹叶中总黄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C8柱为固定相,甲醇-水-冰乙酸(40+60+2)为流动相,以芦丁为参照物外标法定量,辅以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测定了毛竹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与光度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2.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测定了银杏叶提取物水解后的三个甙元--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含量。以苯基柱为固定相,二氧化碳-乙醇-磷酸90:9.98:0.02V/V)为流动相,三个黄酮甙元获得良好的分离,利用各甙元的转换因子计算了黄酮化合物的总黄酮的含量,这种方法定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3.
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不同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原花青素是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类黄烷醇单体及其聚合体的多酚类化合物 ,前者为黄烷 4 醇或黄烷 3,4 二醇 ,后者则为缩合单宁、红粉和酚酸 ,如下图所示。该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 ,如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1] ,而机体内脂质氧化和自由基的产生是引发肿瘤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国外以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药品及食品营养补充剂较多 ,国内也有多家企业正着手该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目前 ,关于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尚无统一标准 ,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少。本文对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测定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了对…  相似文献   
54.
采用织物相吸附萃取技术(FPSE)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藿香正气水中包装材料浸出物的分析方法。通过溶胶-凝胶法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覆在纯棉纤维布上制备织物萃取相。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关键因素,确定在5 mL样品溶液中放置2.0 cm × 2.0 cm的织物萃取相和磁力搅拌子,以700 r/min萃取30 min,1 mL乙腈作为反萃取溶剂超声洗脱10 min,可获得最佳萃取效果。结果显示,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 0.996 1,检出限(LOD)为0.5~1.5 μg/L,定量下限(LOQ)为1.5~4.0 μg/L。8种分析物的加标回收率为73.8%~98.2%,相对标准偏差(RSD,n = 3)为0.98%~8.4%。选择乙醇/水(1∶1)、异丙醇2种浸泡液对藿香正气水塑料包装瓶进行模拟提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检测,通过基于UNIFI软件的聚合物添加剂谱库和联网筛查方式对可提取物进行快速筛查,然后利用UPLC-MS/MS靶向检测霍香正气水中的浸出物,检出了4种浸出物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基于Toxtree软件和T.E.S.T软件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4种浸出物的每日摄入量均未超过成人每日允许暴露量,说明藿香正气水中的浸出物含量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55.
In a novel procedure, human serum albumin timctionaliz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 HSA-MNPS ) were used to selectively extract nine flavonoids in the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those flavonoid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HPLC-MS). The selective extraction with HSA-MNPs coupled with structural elucidation with HPLC-MS shows powerful potential for analysis of bioactive compon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相似文献   
56.
分别以80%的乙醇、去离子水及稀碱提取麦冬,部分水提物用无水乙醇沉淀,获得麦冬的醇提物、水提物、水提醇沉物和稀碱提取物,并以VC和BHT作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DPPH法、化学发光法及FRAP法测定了4种提取物对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及样品的总抗氧化能力。麦冬提取物能有效地清除DPPH.和.OH,并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但是同一提取物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所含成分及活性氧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57.
建立了8种植物提取物中1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方法。试样经正己烷提取,弗罗里硅土(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GC-MS/MS法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5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在0.008~1.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9;加标回收率为63.4%~133.0%;RSD为2.9%~17%(n=6);方法的定量限(LOQ)为0.001~0.06mg/kg。方法适用于石榴皮等8种植物提取物中1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8.
用不同浓度的C2H5OH(体积分数:20%-80%)从金竹竹叶中提取制备出竹叶缓蚀剂(简称为PSLE),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PSLE在HCl介质中对铝的缓蚀作用.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两个主要竹叶黄酮成分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吸附方式.结果表明:PSLE对铝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且在铝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缓蚀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温度的升高和盐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竹叶总黄酮含量和竹叶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有良好的相关性,初步推测竹叶缓蚀剂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竹叶黄酮类化合物.PSLE为阴极抑制型缓蚀剂;EIS在高频区呈容抗弧,在低频区呈感抗弧,添加PSLE后,阻抗值显著增大.SEM表明添加PSLE对铝的腐蚀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吸附中心主要集中在竹叶黄酮骨架(FBS).  相似文献   
59.
本文采用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和水4种溶剂提取黄香楝树皮中的活性成分,Folin-Ciocalteu法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甲醇、乙醇提取物中酚类活性成分含量较高,总酚含量分别为58.59、50.47mg·g-1。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邻二氮菲-Fe2+氧化法、过氧化氢清除法、还原力法、磷钼络合物法等5种抗氧化性测定方法研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乙醇提取物浓度为1.0mg·mL-1时,对DPPH、·OH、H2O2的清除率均大于90%,对DPPH、·OH、H2O2的IC50值分别为234.2、555.2、60.1μg·mL-1。  相似文献   
60.
Two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PhG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Plantago asiatica for the first time by high performance centrifugal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HPCPC) using ethyl acetate-n-butanol-ethanol-water (0.5:0.5:0.1:1, v/v/v/v). A total of 45.6 mg of compound 1 and 293.8 mg of compound 2 were purified from 1341 mg of the n-butanol extract of P. asiatica. The structures of the two PhGs were tentatively identified as plantamajoside and aeteoside or isoacteoside by eleetrospray ionization multi stag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ESI-MS^n) in the negative ion mo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