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4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1437篇
化学   5598篇
晶体学   92篇
力学   38篇
综合类   134篇
数学   21篇
物理学   102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71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稀土及杂质元素对ZA27合金晶间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从本质上了解杂质与稀土元素对锌铝合金晶间腐蚀的影响 ,探索抑制合金晶间腐蚀的有效途径 ,依据晶界的大角度重位点阵理论编制出相应计算机软件 ,建立含稀土、杂质及 η相颗粒的α相大角度晶界原子集团模型 ,采用递归法计算了α相晶界间的电荷转移 ,由此讨论了杂质 (Pb、Sn、Cd)及稀土元素 (La、Y)对Zn、Al电极电位的影响 .结果表明 ,杂质Pb、Sn、Cd增大原子间的电荷转移量 ,提高Zn、Al电极电位差 ,加速合金的腐蚀 ,稀土元素减小原子间的电荷转移量 ,降低Zn、Al电极电位差 ,具有抑制晶间腐蚀的作用 .  相似文献   
32.
R(Fe,Si)12(R=Y,Nd)型稀土永磁材料具用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然而对于V(Fe,Si)12化合物微观机理的理论计算工作至今尚未开展。采用新近发展的全势能线性缀加平面波((L)APW)+局域轨道(10)和广义梯度近似(GGA)密度泛函方法对其结构与磁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3.
含P507的微胶囊萃取水相中稀土的迁移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乙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钙作为膜材,将P506微胶囊化。将这两种含萃取剂的胶囊用于萃取La^3+,Nd^3+和Lu^3+,可以将这些离子富集于微胶囊内。由于固体膜对芯材固定化和对离子的阻障作用,使萃取的传质过程发生了变化。以渗透系数来比较三种离子的传质速度,改变原料液的pH,可使离子的渗透系数改变,从而增大离子间渗透系数的差值。  相似文献   
34.
HBTMPTP与伯胺N1923对稀土元素(Ⅲ)的协同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单硫代膦酸(HBTMPTP,HL)和伯胺N1923的正己烷溶液从硫酸介质中对稀土元素(Ⅲ)的协同萃取.并以La(Ⅲ)为例,用斜率法、恒摩尔法和饱和法确定了协萃配合物的组成为(RNH3)3L2La(SO4)2,计算了协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及热力学函数,观测了协萃配合物的IR谱.  相似文献   
35.
简要回顾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验研究稀土区β缓发质子衰变的历史. 综合报道了在过去10年内中科院近物所实验研究稀土区近滴线核的β缓发质子衰变的进展, 主要包括首次观测沿奇Z质子滴线的9种新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以及rp-过程中两种等待点核的衰变新数据, 并将这些结果与不同的核模型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最后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36.
超磁致伸缩材料国际会议情况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厚卿 《应用声学》1997,16(3):48-48
日本高科技协会,于1996年11月6日-8日在美国夏威夷火努鲁鲁的日本东海大学太平洋中心组织召开了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国际会议.超磁致伸缩材料GMM(GiantManetostrictiveMa.tenals)为稀土元素钛Tb(Terbium)、镐Dy(DysPro-sium)和铁Fe的合金化合物,其基  相似文献   
37.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德国HASYLAB实验室的SUPERLUMI实验站)和真空紫外激光(157.6nm)对新型蓝光发射长余辉材料Sr2MgSi2O7∶Eu2 (0·2%),Dy3 (8%)进行了光谱研究。在170nm同步辐射光源激发下,观察到对应Eu2 :5d-4f跃迁的477nm发射带和对应Dy3 :4f-4f跃迁的两组线谱发射,其中只有来自Eu2 的5d-4f发射对长余辉光谱有贡献。在157.6nm激光激发下,除了上述发射外,还明显观察到对应Eu3 的红色线谱(590,614,626nm)。结合这些光谱特性,对Sr2MgSi2O7∶Eu2 ,Dy3 中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以及长余辉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Eu2 充当空穴陷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8.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aMgAl11O19∶R (R=Mn, Tb)荧光体, 测量了荧光体的真空紫外激发光谱和相应的发射光谱, 观察到基质吸收带位于170 nm附近, Mn2+离子的吸收位于170~510 nm范围, Tb3+ 离子的4f-5d吸收位于170~250 nm范围. 在147 nm激发下, 它们发射绿光. 真空紫外光谱特性的研究表明, 基质与激活离子之间存在较好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39.
对Ce3+ ∶Eu3+ ∶Cr3+ ∶Sm3+ ∶YAG处延层中的荧光敏化现象进行了报道和分析 ,在较高浓度的Ce3+ 离子掺杂时 ,外延层在蓝色、绿色波段出现了新的荧光谱线 ,可解释为在Ce3+ 离子敏化作用下 ,Eu3+ 离子产生了由高位激发态能级5Di(i=1,2 ,3)直接到基态能级7Fj(j =0 ,1,2 ,3)的辐射跃迁过程 ,并且这种Ce3+ ∶Eu3+ ∶Cr3+ ∶Sm3+ ∶YAG外延层还是一种新颖的白色单晶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