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1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366篇
化学   1078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65篇
综合类   53篇
数学   665篇
物理学   186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金属组学是综合研究生命体内((特别是细胞内))自由或络合的全部金属原子的分布、含量、化学种态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而大科学装置为金属组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综述本文首先介绍了金属组学发展简史,然后介绍了基于大科学装置的同步辐射技术、中子技术、质子技术及缪子技术等,最后概述了基于大科学装置的空间金属组学、单细胞/单颗粒金属组学的应用示例。基于大科学装置的中子活化技术(NAA)NAA、X-射线荧光光谱(XRF)以及质子激发X射线谱(PIXE )等技术是开展非原位空间金属组学研究的有力手段,而XRF、PIXE以及缪子X射线荧光谱(MXA)为开展原位空间金属组学提供了有力工具,特别是基于XRF的技术,其空间分辨率可低至10 nm级别,是开展原位单细胞/单颗粒金属组学的利器。 新一代同步辐射光源、质子源及缪子源将为空间金属组学、特别是时空金属组学研究提供更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2.
黄刚  许燕红 《化学教育》2022,43(7):31-37
在化学课堂中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结合微项目学习模式,从课堂教学角度出发,构建选定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交流成果等4个教学流程,确立实施教学的核心问题,设计了鲁科版高一化学“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单元复习课”,进行了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化学微项目学习的实践教学,结合实践的基本情况提出4点反思。  相似文献   
143.
我国大陆和台湾的化学(科学)教材在化学启蒙方面的内容编写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以我国大陆人教版初中《化学》与我国台湾康轩文教版《自然与生活科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与对比分析法,研究化学启蒙阶段的学生对待化学的态度以及海峡两岸教材中“实验”“插图”“科普知识”等3部分内容的设置差异。结果表明:(1)化学实验是启蒙阶段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起始点,也是初接触时的难点,其中以我国台湾《自然与生活科技》教材中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及层次性更深;(2)化学启蒙阶段教材中插图的科学性、清晰度以及精美程度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有较大影响;(3)化学教材中的模型图实物化有助于学生拨云见日,了解化学的真实模样。  相似文献   
144.
《分析化学》2014,(1):98
近日,全球科学服务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荣登由中国日报社21世纪英文报联合Universum优兴咨询联合评选的"2013中国大学生理想雇主100强"榜单。凭借在工作环境、技术优势、人才培养、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成就,赛默飞成功入围医药领域企业榜单,成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雇主。  相似文献   
145.
QuEChER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其具有快速、简单、廉价、有效、可靠、安全等特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QuEChERS方法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简述了QuEChERS方法的建立、优点以及改进,同时对QuEChERS方法在法庭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46.
<正>利多卡因、普鲁卡因、丁卡因、辛可卡因、苯唑卡因、普莫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丙胺卡因等是当前临床麻醉手术中常用的局部麻醉药[1-2]。但随着局部麻醉药的滥用,其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因此,在法庭科学检验中,常需检测血液中麻醉剂的成分,以确定案件的性质,为案件办理提供科学依据。局部麻醉药的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法[3]、气相色谱-质谱法[4]、高效液相色谱法[5]、液相色谱-质谱法[6]、毛细管电泳法[7]和电化学法[8]等。上述方法  相似文献   
147.
包士敏 《化学教育》2003,24(7):85-86,95
本文通过在对化学与哲学关系的分析,以二者的联结处为切入点,结合实例,提出了”化学哲学”这一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化学的学习、研究、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走向理性化,从而能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不断促进化学科学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8.
孟令宝  熊言林 《化学教育》2005,26(7):48-48,F003
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具体化和深化,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向。本文通过对皖西地区部分完全高中的师生调查,揭示了现阶段的探究式化学教学存在着的不少问题,建议教师要在理论上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教学策略上要多管齐下,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要精选探究内容,进行选择性的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49.
The mechanism of cyclo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singlet silylene carbene and acetone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CCSD(T)//MP2/6-31G method. From the potential energy profile, 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the reaction has two competitive dominant reaction pathways. One consists of two steps: (1) the two reactants (R1, R2) firstly form a four-membered ring intermediate (INT4) through a barrier-free exothermic reaction of 585.9 kJ/mol; (2) Then intermediate (INT4) isomerizes to CH3-transfer product (P4.1) via a transition state (TS4.1) with energy barrier of 5.3 kJ/mol. The other is as follows: on the basis of intermediate (INT4) created between R1 and R2, intermediate (INT4) further reacts with acetone (R2) to form the intermediate (INT5) through a barrier-free exothermic reaction of 166.3 kJ/mol; Then, intermediate (INT5) isomerizes to a silicic bis-heterocyclic product (P5) via a transition state (TS5), for which the barrier is 54.9 kJ/mol. The presented rule of this reaction: the [2+2] cycloaddition effect between the π orbital of silylene carbene and the π orbital of π-bonded compounds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 four-membered ring intermediate (INT4); The unsaturated property of C atom from carbene in the four-membered ring intermediate (INT4) results in the generation of CH3-transfer product (P4.1) and silicic bis-heterocyclic compound (P5).  相似文献   
150.
袁振东 《化学教育》2009,30(11):77-79
发现氧气的普里斯特利终生坚信燃素说,反对拉瓦锡的氧化学说.这并不全是由于他不客观或头脑不开放,而是由于当时的氧化学说尚不完善,还不能真正驳倒他.相反,普里斯特利为证明燃素说所做的实验研究却为氧化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证据,促进了氧化学说的完善.普里斯特利的悲剧在于他只信奉已知的"真理",不能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创新思维,且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