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1篇
  免费   1061篇
  国内免费   2468篇
化学   3463篇
晶体学   218篇
力学   1397篇
综合类   65篇
数学   168篇
物理学   169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我们研究了CrO2块体以及其(1 0 0)和(0 0 1)表面的磁性和电子结构。CrO2(1 0 0)表面中表面层Cr原子向内收缩,而(0 0 1)表面中的表面层Cr原子却向外伸展;越往内层,原子驰豫幅度越小。由于表面效应。表面层原子的磁矩有了大幅的提升,其中(1 0 0)表面中表面层Cr原子的磁矩最高,为3.03μB。电子结构计算表明,CrO2 (1 0 0)和(0 0 1)表面均保持了块体中良好的半金属性,并且半金属带隙在(1 0 0)表面中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因此具有更稳定的半金属性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L1_0-CoPt薄膜,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对薄膜结构、磁性以及表面形貌的影响.通过优化退火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升温速率,制备出了具有大矫顽力、高矩形比、粗糙度小的垂直各向异性L1_0-CoPt薄膜.实验发现,较高的退火温度有利于克服CoPt薄膜有序化转变所需要的能量,同时适当延长退火时间可以提高CoPt薄膜的扩散系数,从而促使无序相fcc转化为L1_0有序相fct结构.此外,退火过程中减缓升温速率可以有效减小薄膜粗糙度,从而形成平整连续膜.  相似文献   
63.
为了研究Co对单层MoS_2电子结构和磁性的影响,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采用数值基组的方法计算了Co吸附式掺杂、Co替代式掺杂单层MoS_2的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分析了其结构的稳定性.结果发现:Co替换式掺杂体系的形成能较低,实验上容易实现;Co在Mo位吸附的稳定性强于在S位吸附;Mo位吸附体系的总磁矩为0.999μB,其磁矩的主要来源于Co原子的吸附所贡献的0.984μB,Co原子的掺杂体系总磁矩为1.029μB,其磁矩的主要由Co原子替代掉一个Mo原子所贡献的磁矩为0.9444μB,相比于吸附体系,Co原子对磁矩的贡献率有所降低;无论是Co吸附在单层MoS_2表面还是Co直接替代掉Mo原子的掺杂体系,Co原子3d轨道的引入是引起单层MoS_2体系磁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研究了过渡金属(TM)Mn和Co线性单原子链填充Cu纳米管所形成复合结构的稳定性和磁性.相对于孤立单原子链,复合结构的结合能大大增加,表明Cu纳米管的包裹使得Mn和Co单原子链的稳定性显著增强.随着管内TM原子间距的增加,Mn@CuNT复合结构表现出由反铁磁向铁磁的磁相变,而Co@CuNT复合结构则表现出由铁磁向反铁磁的磁相变.相对于自由单原子链,复合结构的磁晶各向异性能显著增强,且Cu纳米管的包裹使得Mn原子链的易磁化方向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65.
Fe-Al-N films were fabricated by reactive sputtering using a radio-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 system. The effects of Al and N content and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Fe-Al-N films, which have good soft magnetic properties, consist of nanocrystalline α-Fe grains and a small amount of other phases in the boundaries of α-Fe grains. The average α-Fe grain size is about 10-15nm. A slight amount of Fe-N and Al-N compounds precipitate in the boundaries of α-Fe grains and suppress their growth. Annealing improves the soft magnetic properties slightly by releasing the residual stress and reducing defects.  相似文献   
66.
王震西  胡伯平 《物理》2002,31(7):422-429
简要回顾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磁学研究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期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浪潮之时,科技人员纷纷走上科技成果产业化道路。建立于1985年的中国科学院三环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代表,同时好也是我国现代磁学研究结出的一颗硕果。  相似文献   
67.
采用"纳米装填"技术和"熔化渗透"工艺成功制备了氢容量在硼氢化锂质量分数80%以上的硼氢化锂/碳气凝胶复合材料。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透射光谱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发现硼氢化锂填充了碳气凝胶骨架孔隙的90%以上,形成均匀的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成机制,发现硼氢化锂先进入碳气凝胶骨架的小孔,再逐渐填充大孔。这有利于材料晶粒的细化,提高吸放氢性能,减少结构缺陷。经放氢动力学测试表明,LiBH4/CRF复合材料的放氢速率是文献中LiBH4与活性炭的球磨样品的5倍。  相似文献   
68.
利用脉冲激光溅射(PLD)和分子束外延(MBE)方法制备了超薄膜系统 Co/Pd/Cu(100).脉冲激 光溅射生长的单原子Pd层呈现了很好的二维生长模式.在这个Pd表面上,分子束外延生长的C o层直至12个原子层都表现了层-层生长模式.利用俄歇电子谱(AES)和低能电子衍射(LEED)研 究了该系统的表面结构.利用低温磁光克效应(MOKE)研究了系统的磁学性质.结构研究表明, Co层由于面内晶格失配应力而具有一个四方正交结构;与对比样品Co/Cu(100)的比较研究说 明Pd层的存在强烈地改善了Co膜的起始生长模式和结构.磁光克效应测量表明,Pd层的存在 改变了Co层的磁学性质. 关键词: 薄膜的磁性质 组织与形貌 界面磁性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通过对La1/3Sr2/3Fe1-xCoxO3系列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变温电阻率(p~T)、比热(C~T)、磁化率(M~T)等测试,研究了Co掺杂对该系列样品的晶体结构和电热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掺杂量的增加,晶胞体积单调减小;电阻中电荷有序(charge ordering,CO)的特征逐渐消失.Co含量低的样品随着温度降低发生顺磁-反铁磁(PM-AFM)转变和金属-绝缘体(M-I)转变;Co含量高的样品则在磁转变温度以下表现出团簇玻璃型短程铁磁有序行为,并且在整个测量温区内具有金属导电特性.这些证明Co掺杂引起电子的局域化效应是导致体系电磁和输运行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
A theore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ragranular particle residual stress in A1203-SiC nanocom-posites. Using this model, we calculate the average compressive stress on the A1203 grain boundary (GB) and the average tensile stress within A1203 grains caused by SiC nanoparticles. The normal compressive stress strengthens the GB, and the average tensile stress weakens the grains. The model gives a reasonabl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rength changes of A1203-SiC nanocomposites with the number of SiC p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