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9篇
  免费   1719篇
  国内免费   4046篇
化学   6340篇
晶体学   811篇
力学   1239篇
综合类   254篇
数学   117篇
物理学   3293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363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791篇
  2013年   675篇
  2012年   555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570篇
  2009年   584篇
  2008年   681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455篇
  2003年   545篇
  2002年   465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Coating Carbon Nanotubes with Europium Oxid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arbon nanotubes (CNTS) coating with europium oxide by a simple method is reported in this letter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NTS were refluxed in a solution of nitric acid containing europium nitrate, and the pH value was subsequently ajusted with ammonia solution. At last, the mixture was filtered and annealed. The TEM micrograph showed that the CNTS were covered with a uniform thin layer with thickness of about 15 nm. The XRD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NTS were coated with europium oxide.  相似文献   
172.
钇对激光熔覆钴基合金组织和高温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在2Cr13和1Cr18Ni9Ti钢表面激光熔覆并含钇的钴基合金层的组织和表面涂盐的高温腐蚀行为,同时着重探讨了钇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钇的钴基合金覆层组织更细密,且与基体结合牢固;在表面涂有75%Na_2SO_4+25%NaCl盐膜条件下,其耐高温腐蚀性能获得极大提高;添加0.874%Y后,其表面能形成连续致密的保护性氧化膜,可阻碍氧、硫的扩散浸入,使其性能更佳。同时,添加钇后,内氧化层浅而细密,对内层合金元素向外表面扩散迁移起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3.
以乙酰丙酮镍、油酸、油胺为原料,十八烯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剂热法,在不同反应条件制备了纳米级氧化镍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光谱分析以及塔菲尔(Tafel)测试考察了反应物比例、保温时间、表面活性剂(PVP)、油胺的量对产物微结构、粒径、形貌、光学以及电化学活性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物n[Ni(acac)2]∶n(OA)=1∶2、添加剂PVP质量分数为1.66%、油胺物质的量为30 mmol、200℃下保温8 h时,可获得粒径约为30~40 nm纯相氧化镍,具有最佳电化学活性,交换电流密度为J0=1.23×10-2 mA·cm-2.  相似文献   
174.
掺杂Y^3+的锂锰尖晶石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掺杂稀土钇离子的锂锰尖晶石LiYxMn2-xO4,并对其 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掺入的Y^3+的含量较低(x≤0. 02)时,得到的产物能保持完整的尖晶石结构,并表现出极佳的电化学性能。Y^3+ 的掺入使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大幅度提高,而这种提高是源于Y^3+对尖晶石结构的 稳定作用。电极材料LiY0.02Mn1.98O4显示了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0.2℃放电速率 下,其初始放电容量为118mA·h·g^-1,1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初始容量的98%。  相似文献   
175.
合成了9个新的双荧光团化合物ω-9-蒽多亚甲基羧酸-甲基取代香豆素酯和3个模型化合物,讨论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与光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6.
一种半芳香的非晶尼龙共聚物溶解于熔融的己内酰胺中,引发后者负离子开环聚合原位制备尼龙6与非晶尼龙的共混物.与纯尼龙6相比较,此原位共混物的强度与模量显著提高.非晶区呈现单一的玻璃化转变,表明共混物为均相体系,其组分的相容性源于负离子聚合过程中链交换反应引起的共聚.与纯尼龙6相比较,此共混物的熔点与结晶度显著降低.此外,与纯尼龙6只存在α晶不同,共混物中伴生有大量的γ晶.当非晶尼龙含量为20 wt%时,绝大部分晶体为γ晶.然而,共混物中球晶仅有一定程度细化.共混物强度和模量的提高被认为主要源于非晶区分子活动能力降低以及γ晶相对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7.
CexTi1-xO2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及负载CuO对NO还原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x=0,0.1,0.2~0.9,1.0)的CexTi1-xO2复合氧化物,考察了CuO/CexTi1-xO2对NO+CO反应的活性,并用BET,TPR和XRD等技术对各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试样的结构和还原特性随焙烧温度变化而变化。XRD检测表明,x值从0.1增加到0.5时,650℃焙烧的试样已形成了CeTi2O6物相,且主要以无定形状态存在;试样经800℃焙烧后晶化完全;x>0.6时,一些TiO2已经进入了CeO2晶格,形成了Ce Ti固溶体。催化剂活性评价表明CuO/CexTi1-xO2(650℃)对NO+CO反应具有较好的活性,其活性随x值变化而变化。TPR及XRD结果表明CuO与CeTi2O6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CeTi2O6物相的形成使CuO的还原峰温由380℃提前到200℃,而CuO的存在又促进CeTi2O6的还原峰温从600℃提前至200~300℃。  相似文献   
178.
通过动态力学谱试验(DMS)、应力-应变测量,研究了以丙烯腈、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等单体为共聚组分引入全(甲基)丙烯酸酯L′IPN(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中对共混体系阻尼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通过无规共聚引进不同链结构能有效调节材料室温域的阻尼水平;初步探讨了IPN(互穿聚合物网络)中某些组分侧链(基)结构对阻尼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可能原因;本文所研究的IPN体系在力学(物理)状态上处于皮革态,而交联密度、组分含量等对IPN的力学性能具有较为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9.
分别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研究了Friedel—Crafs后交联型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St-DVB)大孔吸附树脂对水溶液中多种低级一元醇的吸附性能,测定静态吸附等温线和动态吸附曲线,并分别按照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树脂对水中低浓度低级一元醇的吸附过程属于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树脂吸附能力随着一元醇碳原子数的增加,即分子内疏水基团质量的增加而增加;树脂对直链醇的吸附能力稍强于同分异构的支链醇.  相似文献   
180.
0引言为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汽车尾气排放对城市空气造成污染问题,作为绿色能源的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动力电池的首选对象。国际上,高容量、大功率锂离子电池早于1995年已开始研制。1996年,我国天津电源研究所也进行了大容量锂离子蓄电池及电池组的探索[1]。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制约其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关键。现研究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具有层状结构的LiCoO2,LiN iO2和LiM nO2及具有尖晶石结构的LiM n2O4等。其中LiC oO2作为目前唯一已经商业化的正极材料具有理论容量高、可循环性能好等优点,但因Co资源的相对缺乏导致其价格高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