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1篇
  免费   1409篇
  国内免费   5315篇
化学   8920篇
晶体学   313篇
力学   434篇
综合类   171篇
数学   94篇
物理学   3623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392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453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551篇
  2005年   514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500篇
  2002年   481篇
  2001年   465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377篇
  1998年   351篇
  1997年   400篇
  1996年   332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312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204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碳纳米锥(CNC)、B和N掺杂碳纳米锥(B-CNC和N-CNC)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NC、B-CNC和N-CNC均可以稳定存在.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Na原子在CNC、B-CNC和N-CNC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1) Na原子在CNC五元碳环中心顶部位置的吸附最强,吸附能为-2.52 eV. CNC的能隙(Eg)为1.96 eV. 2) B和N掺杂CNC后,B-CNC和N-CNC的导电性均显著增强. 3)与CNC相比,Na原子在B-CNC上的吸附增强,而在N-CNC上的吸附则显著减弱.这表明B-CNC有望作为Na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以CNC为负极材料的Na离子电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2.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研究Au纳米颗粒@碳球(AuNPs@CS)复合结构的光吸收控制。发现Au纳米颗粒@碳球复合结构中Au颗粒的位置可以控制复合结构光吸收。模型计算中选取两粒Au纳米颗粒以最佳深度(0 nm)嵌入碳球表面。当两粒Au颗粒球心与碳球球心夹角为22.5°和45°时,复合结构光吸收较单一碳球光吸收明显增强;当夹角为315°、270°、180°、90°时,光吸收增量逐渐减小;当夹角为337.5°时,光吸收量低于单一碳球。这一结果主要归因于Au纳米颗粒位置变化可引起表面等离子体光强度和光散射方向的变化。改变碳球表面Au纳米颗粒的数量和位置,可以进一步调节AuNPs@CS复合结构的光吸收。  相似文献   
63.
By generalizing the topological current of Abelian Chern--Simons (CS) vortices, we present a topological tensor current of CS p-branes based on the \phi -mapping topological current theory. It is revealed that CS p-branes are located at the isolated zeros of the vector field \phi(x), and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CS p-brane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winding number of the \phi-mappings. Furthermore, the Nambu--Goto action and the equation of motion for multi CS p-brane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64.
 很多金属材料具有磁阻,它们的电阻随外加磁场而变化。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材料的研制,发观不少材料比已经应用材料的磁阻值增大很多,称为巨磁阻效应。同时,采用巨磁阻材料制成的传感器、磁记录、磁存储等部件的性能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极大注意。  相似文献   
65.
碳纳米管阵列超双疏性质的发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翟锦  李欢军  李英顺  李书宏  江雷 《物理》2002,31(8):483-486
用高温裂解酞菁金属络合物方法制备了几种具有不同形貌的阵列碳纳米管膜 ,并对其超疏水和超双疏性质进行了研究 .对于具有均匀长度和外径的阵列碳纳米管膜 ,文章作者发现 ,在未经任何处理时 ,其表现出超疏水和超亲油性质 ,与水的接触角为 15 8 5± 1 5° ,与油的接触角为 0± 1 0°.经氟化处理后 ,则表现出超双疏性质 ,与水和油的接触角分别为 171± 0 5°和 16 1± 1 0° .对具有类荷叶结构的阵列碳纳米管膜 ,其表面形貌与荷叶的十分接近 ,且在未经任何处理时所表现出的超疏水性也与荷叶的非常接近 ,与水的接触角为 16 6° ,滚动角为 8° .这种超疏水和超双疏性质是由表面的纳米结构以及微米结构和纳米结构的结合产生的 .这一发现为无氟超疏水表面 界面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6.
亚熔盐溶出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过程中需在高浓介质条件下脱除二氧化硅杂质,研究采用合成水合碳铁酸钙做为脱硅剂;因水合碳铁酸钙合成过程中会有碳酸钙、氢氧化钙、铁酸钙等副产物,故合成条件对水合碳铁酸钙含量及脱硅效果有重要影响。为了探讨反应机理并优化合成参数, 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分析对合成过程产物进行了物相分析和脱硅实验。FTIR和脱硅过程元素分析表明水合碳铁酸钙在水溶液中为介稳物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水合碳铁酸钙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随时间和温度增加水合碳铁酸钙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单因素条件下最优的合成条件为, 反应温度30 ℃,反应时间16 h,反应液固比20,搅拌强度500 r·min-1;对最优条件下合成水合碳铁酸钙的物相结构进行了研究,表明水合碳铁酸钙为斜方六面体晶体结构,其中存在结晶水、羟基、Fe—O特征峰。  相似文献   
67.
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温度条件下含Schiff碱基的单链两亲性化合物在C16SBC6N+OH水溶液的电子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两亲性分子在高温低浓度水溶液中处于较为分散状态,而在低温高浓度水溶液中呈聚集状态(双分子膜)。同时,通过量化计算比较,得出了不同聚集态时Schiff碱基的构象(即N-苯环与C-苯环的扭转二面角)。  相似文献   
68.
用类金刚石碳掩膜制备LaAlO3台阶衬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用脉冲激光淀积(PLD)方法在LaAlO3(LAO)衬底上生长了类金刚石碳(DLC)膜,并以此作为掩模,制备了台阶衬底.SEM分析表明,制备的台阶衬底具有陡直的台阶角度(大于700).我们用这样的台阶衬底制成了YBCO台阶结并测量了结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结有较好的高频特性.  相似文献   
69.
基于多层膜技术的劳厄(Laue)透镜能实现硬X射线纳米级聚焦,在X射线微纳分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基于衍射动力学理论,分析了X射线在多层膜劳厄透镜中的传播,计算了不同结构的多层膜劳厄透镜对8 keVX射线的聚焦性能.结果表明,最外层厚度为5 nm的倾斜多层膜劳厄透镜可获得5.7 nm的聚焦光斑和26%的平均衍射效率...  相似文献   
70.
在热镀锌钢板表面制备了硅烷钒锆复合钝化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射频辉光放电发射光谱(rf-GD-OES)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表征了钝化膜的组成结构,分析了硅烷钒锆复合钝化膜的成膜机理。结果表明:硅烷之间互联构成了硅烷钒锆复合钝化膜的主成膜成分,无机缓蚀剂均匀分布在膜层中。钝化膜表面Si2p的XPS窄幅扫描谱100.7 eV处的拟合峰和红外光谱在波数1 100 cm-1 Si—O吸收峰变宽加强,表明硅烷以Si—O—Zn键的形式化学吸附在锌的表面,硅烷分子之间通过Si—O—Si键相互交联;红外光谱中1 650和1 560 cm-1的两个酰胺特征峰,结合910 cm-1的环氧特征峰的消失,表明γ-GPT的环氧基团在氨基活性氢的诱导下开环和γ-APT的氨基之间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交联的空间网状结构;rf-GD-OES分析发现钝化膜0.3 μm处存在一层富氧层,钝化反应生成的ZrF4,ZrO2和钒盐等无机物均匀分布在钝化膜中。分析膜层组成结构和成膜前后的ATR-FTIR光谱,研究了成膜过程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和化学变化,提出了硅烷钒锆复合钝化膜的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