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7篇
  免费   868篇
  国内免费   4677篇
化学   8181篇
晶体学   227篇
力学   140篇
综合类   112篇
数学   50篇
物理学   1992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411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356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264篇
  1998年   253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胺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胺化反应已经成为合成有机胺化物的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钯催化碳-氢键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按照底物类型和所活化碳-氢键的类型进行分类,并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2.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富含(001)晶面的锐钛矿型TiO2纳米片,并通过改变热处理过程中NH3流速制备不同N掺杂浓度的TiO2纳米片.运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荧光光谱对光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N掺杂浓度对TiO2纳米片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H3流速为40ml/min时制备的N掺杂TiO2纳米片具有最低的光生电子-空穴复合速率,最高的OH产生能力并表现出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同时,讨论了N掺杂浓度对TiO纳米片可见光催化活性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993.
在理学3064X荧光仪上采用十八烷基马来酸(OHM)晶体作为色散单元,通过改造电路,调整晶体倾角,获得对碳分析的良好线性,在流气正比计数器(FPC)窗膜分别为5μm和0.6μm条件下,碳元素的峰背比分别达到38.91和54.04。作者分析了白口铸铁和碳化硅中的碳,结果表明在理学3064X荧光仪上定量分析碳是可行了,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多元素同时分析的特点,可用于日常分析  相似文献   
994.
等离子体法合成超细碳氮化钛固溶体微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tiCl4、CH4和N3或NH3为原料, 在直流电弧氢等离子体反应器中合成了三元超细碳氮化钛(TiCxN1-x)固溶体微粉。考察了不同氮源及其加入量对产物组成的影响。所得不同固溶度的微粉各自都具有均一的化学组成和相组成, 平均粒径<100um, 比表面>10m^2/g, 主相含量>97±10^-^2┘  相似文献   
995.
Carbon materials were used as supports for Ag catalysts that are prepare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wet impregnation method, and their catalytic properties for CO selective oxidation in excess hydrogen at temperatures below 483 K were tested.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e.g. N2 adsorption, XPS, TPD, UV-Vis DRS, TEM and SEM,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rbon on the properties of Ag catalyst. It was found that defects on the carbon surface served as nucleation sites for silver ions, while functional groups on carbon surface induced their reduction to the metallic form. The formation of silver particles on carbon was governed by homogeneous and/or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during the impregnation and subsequent activation processes. The best catalytic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with a Ag/carbon black catalyst with a uniform size distribu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bout 12 nm), moderate BET surface area (with a mesoporous structure), and a limited amount of carbon-oxygen groups.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carbon materials are potentially good supports for silver catalysts for preferential oxidation of CO in excess hydrogen.  相似文献   
996.
以ZnO纳米柱阵列为模板,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2/ZnO和N掺杂TiO2/ZnO的复合纳米管阵列. 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的结果表明: 两种阵列的纳米管均为六角形结构, 直径约为100 nm, 壁厚约为20 nm; 在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中, 掺入的N离子主要是以N-Ox、N-C和N-N的形式化学吸附在纳米管表面, 仅有少量的N离子以取代式掺杂的方式占据TiO2晶格O的位置; 表面N物种形成的表面态能级和取代式掺杂导致带隙的窄化, 增强了纳米管阵列的光吸收效率, 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 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 N离子的掺杂有利于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7.
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 它的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有关石墨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 本文仅就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方法以及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重点阐述石墨烯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化学电源、催化剂和药物载体以及气体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石墨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 它的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有关石墨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 本文仅就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方法以及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重点阐述石墨烯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化学电源、催化剂和药物载体以及气体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石墨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技术,以含有NH4F和H2O的甘油溶液为电解液,在宽氧化电压范围(20~100V)下于纯钛表面制备了结构高度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阳极氧化工艺(氧化电压、NH4F浓度、环境温度、水分含量等因素)及退火处理对纳米管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征了不同氧化电压和退火前后TiO2纳米管阵列的物相;并从电流-时间曲线出发简要地分析了纳米管阵列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纳米管的内外径和管长随氧化电压的增大而增大;NH4F浓度和环境温度对纳米管形貌有一定的影响;水分含量的多寡决定了能否在高电压下自组装形成纳米管阵列;TiO2纳米管阵列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管状形貌可以保持到700℃;直接制备的TiO2纳米管阵列均为无定型结构,经450℃退火处理后,无定型的TiO2纳米管转变为锐钛矿相,而600℃退火处理后,部分锐钛矿相转变为金红石相。  相似文献   
1000.
铜(Ⅱ)离子与许多有机配位体组成饱和配合物后, 均导致铜(Ⅱ)在Luminol-H2O2和o-Phen-H2O2体系中催化化学发光活性的消失。本文首次发现, 当铜(Ⅱ)离子与某些有机配位体组成1:1不饱和配位化合物时, 它们非但不抑制化学发光,而且比铜(Ⅱ)离子具有更高的催化化学发光活性, 据此, 本文建立了用配合溶解Cu(OH)2,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技术测定氨基酸的新方法, 检测限均可达pmol级,比文献普遍使用的抑制化学发光法灵敏度高10~150倍, 线性范围达三个数量级,相对偏差在5.4%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