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3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63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500篇 |
晶体学 | 21篇 |
力学 | 2篇 |
综合类 | 30篇 |
数学 | 3篇 |
物理学 | 2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100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硼石膏近些年在水泥、沥青混合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其主要成分为CaSO4·2H2O和B2O3以及其他杂质,因此准确、快速测定石膏样品中的硼元素对石膏的应用、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国家标准GB/T 5484-2012《石膏分析方法》中并没有硼元素的化学分析方法,且相关文献报道也很少。目前测定硼元素主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样品前处理多采用酸溶法,而碱熔法应用不多,主要原因是碱熔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盐分影响等离子体焰的稳定性,而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能吸附大量的钠离子,同时吸附了钙、镍、铁及稀土等阳离子,减少盐分干扰。基于此原理,本文采用氢氧化钠碱熔-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分离,在线加入铑内标的方式,建立了ICP-MS法测定石膏中硼的方法,同时由于石膏国家标准物质不包含硼元素的含量,采用高纯硫酸钙分别与岩石标准物质、水系沉积物国家标准物质和土壤国家标准物质混合配置成人工标准物质,并讨论了熔矿体系、阳离子加入量与吸附时间、清洗液、同位素的选择等实验条件。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76μg/g,精密度(RSD,n=7)为0.9%~1.7%,相对误差为1.56%~3.96%,加标回收率在97.5%~102%,该方法快速、准确,记忆效应小,适合石膏中硼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2.
为制备氢离子/二价金属离子渗透选择性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膜,探究功能基团(季铵基团、羧基)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点击化学”反应,在聚砜(PSF)侧链接枝季铵基团和羧基获得离子化PSF,将其与磺化聚醚醚酮(SPEEK)共混制备阳离子交换膜,分别通过离子化PSF添加量、功能化度和侧链阴阳离子比例调控共混膜中季铵基团含量,探究其对膜性能的影响规律.膜对氢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渗透选择性随着离子化PSF含量和功能化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离子化PSF的季铵与羧基比例为1:1时,共混膜的渗透选择性最佳.季铵基团与磺酸基形成离子对有利于抑制膜溶胀,通过Donnan排斥和尺寸筛分效应提高阳离子交换膜的渗透选择性;但当季铵基团的含量超过一定值,离子簇的形成导致其在膜内分布不均,膜的渗透选择性有所降低.羧基则通过形成氢键减小膜的氢离子渗透性降低幅度.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报道了用碱熔试剂(氢氧化钠-醋酸钠熔融混合物)在封管内进行霍夫曼降解反应,以TAMA和DDMA为对象,研究最佳反应条件,得到高产率的α-烯烃。最佳反应条件为160℃,碱熔试剂为样品量的25倍,反应2小时,为GC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油基分布提供了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在萃取研究过程中,合成了10种由四溴(或碘)合铟(Ⅲ)配阴离子与苯并-15-冠-5或二苯并-18-冠-6合钾(或钠)配阳离子相结合所形成的新型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差热-热重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与相应的冠醚碱金属苦味酸盐配合物结构性质的对比,较合理地解释了这两类萃取体系之间存在的某些差别。 相似文献
107.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新材料的要求逐步向着多功能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单组分材料已难于满足这种要求,在高分子材料方面,人们采用了共混、接枝、嵌段等方法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性能的目的。感光性高分子是一类很重要的功能材料,至今,大部分采用自由基聚合方式制备。近年来,阳离子引发体系发展很快,特别鎓盐光引发体系受到很大的重视,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08.
碱金属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在可见光光催化制氢中的比较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化学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过去几十年,许多半导体包括氧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均表现出光催化活性.然而,半导体光催化的实际应用仍然受制于其较低的太阳能转化效率.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发展高效的可见光光催化制氢材料.近年来,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受到了光催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g-C_3N_4具有可见光吸收能力、合适的导带价带位置、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且制备方法简单和结构易调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光催化制氢材料.然而g-C_3N_4仍然仅能吸收波长450 nm以下的光,且其光生电子和空穴极易复合,因而光催化制氢效率较低.目前,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改性方法来增强g-C_3N_4的光催化性能,其中通过元素掺杂进行能带结构调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而碱金属原子(Li,Na和K)被认为可有效进入g-C_3N_4的内部结构,通过引入缺陷来拓宽g-C_3N_4的光吸收范围和提高光生电荷的分离效率.不过到目前为止,尚未见系统的比较研究来深入理解不同碱金属元素掺杂的g-C_3N_4在可见光光催化制氢中的性能差异.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时间分辨荧光光谱(TRPL)、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电化学测试和光催化制氢测试等表征和测试手段比较研究了不同碱金属元素掺杂的g-C_3N_4在结构、光学性质、能带结构、电荷转移能力和光催化性能等方面的差异.XRD结果表明,碱金属掺杂可导致g-C_3N_4的层间距离增大,且碱金属原子半径越大,g-C_3N_4的层间距离越大.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结果表明,碱金属掺杂可提高g-C_3N_4的比表面积,其中Na掺杂的最高.UV-vis DRS和XPS谱结果表明,依Li,Na,K的顺序,碱金属掺杂导致g-C_3N_4带隙逐渐变窄,使得可见光吸收能力逐渐增强,且其导带和价带位置逐渐下移.TRPL和光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碱金属掺杂有效抑制了g-C_3N_4的光生载流子复合和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转移,其中Na掺杂的g-C_3N_4的光生载流子利用效率最高.可见光光催化制氢实验表明,碱金属掺杂显著提升了g-C_3N_4的光催化性能,其中以Na掺杂的g-C_3N_4性能最佳,其产氢速率(18.7mmol h–1)较纯的g-C_3N_4(5.0mmol h–1)可提高至3.7倍.由此可见,g-C_3N_4的掺杂改性是一个对其微结构和能带结构的优化调控过程,最终获得最优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9.
110.
以4-氯-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乙二胺和溴乙酸乙酯等为原料,合成4-氨基-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类衍生物(NBD-OEt),通过IR、NMR和M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研究NBD-OEt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探讨其在H2O/EtOH(60/40, V/V) pH 7.40的HEPES缓冲体系中对Hg2 的响应,以及NBD-OEt与Hg2 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 随Hg2 的不断加入可诱使NBD-OEt在476nm的吸收峰红移至514nm,并有两个等吸收点(347nm、482nm);其荧光发射峰由536nm红移至559nm,且在525nm出现等发射点;通过Job plot法测定NBD-OEt与Hg2 以1:1的计量比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