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780篇
化学   1240篇
晶体学   74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19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40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 highly-efficient preparative procedure for ( R, S )- and ( S, S)-pyrroHdine-2-carboxyHc acid 3,5-dioxa-4-boracyclohepta[2, 1-α ; 3,4-α′] dlnaphthalen-4-yl esters [ namely ( R, S )-BNBAP and (S, S )-BNBAP] is described an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R, S )-BNBAP was obtained. The data indicate that ( R, S )-BNBAP is a spirocyclic inner borate salt with almost normal te-trahedral configuration. This structural form may be the basic reason for their high chemical, optical and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相似文献   
92.
[RuCl2(PPh3)3],B10H102-与p-BrC6H4COOH在CH2Cl2中回流, 得到两个闭式十一顶钌十烷簇合物: [(PPh3)(p-BrC6H4CO2)2RuB10H8] (1) 和 [(PPh3)2Ru(PPh3)(p-BrC6H4CO2)RuB10H9] (2), 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13C核磁共振谱、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 簇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 a = 2.569(4) nm, b=1.546(2) nm, c=1.927(3) nm, β=95.11(2)°, Z=8, V=7.622(21) nm3, Dc=1.533 Mg/m3, F(000)=3472, S=1.009, R=0.0418, wR=0.0775; 簇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a = 1.3142(3) nm, b=1.3761(3) nm, c=1.8503(4) nm, α=90.445(4)°, β=105.950(4)°, g=108.980(4)°, Z=2, V=3.0251(12) nm3, Dc=1.434Mg/m3, F(000)=1316, S=1.007, R=0.0464, wR=0.1175. 单晶结构分析表明, 两个簇合物的中心都具有一个闭式1:2:4:2:2堆砌结构的十一顶{RuB10}金属烷骨架, 笼开口处具有船式构象的环状的六个原子对Ru(1)原子呈h6船式配位. 在簇合物1中, 钌原子有三个簇外配体, 一个三苯基膦, 两个对溴苯甲酸根. 对溴苯甲酸根上另外的两个氧原子分别取代了B(2)和B(3)上的氢原子, 从而在簇合物的两侧形成两个对称的Ru-O-C-O-B五员环. 簇合物2是一个双金属钌烷簇合物, Ru(2)通过一个Ru-Ru键和两个{RuHmB}桥键与簇合物中心{RuB10}相连, 从而在簇外形成了一个变形的Ru(1)-Ru(2)-B(3)-B(6)四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93.
对镨铁材料在低温和室温下的热学和力学物性进行了测量;使用实测的镨铁物性并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镨铁低温波荡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磁极和磁极夹持机构与磁铁间的热传导是冷却磁铁的关键因素,冷却管道宜采用双通道同向并联的方式。使用该设计通过液氮可以冷却磁铁至82K,同时能够控制由于温差带来的磁极间相位误差小于0.1度,满足镨铁低温波荡器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4.
烷化合物既能表现路易斯酸性,因分子B-H键中的氢带负电荷,又可表现出路易斯碱性.本文系统研究了R·BH_3(R=THF,DMA,NH_3)与酚类物质在常温常压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反应,发现R·BH_3(R=THF,DMA)烷中与B相连的负电性氢能够全部与酚中与氧相连的正电性氢发生反应,生成含BO_3的酸酯和氢气,但NH_3·BH_3却不与酚发生反应.DMA·BH_3与间苯二酚反应生成聚合物.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推测随着与配位的路易斯碱的配位能力/碱性减弱(NH_3DMATHF),B-H活性增强,即R·BH_3与酚类物质的反应程度按照NH_3·BH_3DMA·BH_3THF·BH_3顺序依次增强.结合实验和理论计算发现,烷与酚的反应是分四步进行的,反应第一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与配位的配体离去的难易,而B-Hδ-…δ+H-O双氢键在第二步到第四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配体的性质及B-Hδ-…δ+H-O双氢键在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本文报告了采用掺金刚石阳极(BDD)电氧化和电芬顿工艺处理真实水体中注入含有少量药物残留物的单组分和多组分溶液(即1 mg.L-1对乙酰氨基酚和(或)1 mg.L-1水杨酸,pH=3)的研究结果.以恒定电流密度方式在BDD/Pt电解池中进行电氧化,而在BDD/空气扩散电解池中进行电芬顿,从而在阴极电生H2O2.结果表明,由于乙酰氨基酚和水杨酸均与溶液中氯离子氧化所产生的活性氯物种发生反应,因此,电氧化处理真实水体中两种药物的降解要比超纯水中添加0.05 mol.L-1Na2SO4快.这种含氯氧化剂的反应活性甚至超过了阳极形成的有限的羟基活性基,提高电流密度大大加速了两种污染物的消除.在真实水体自然碱性pH下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当电氧化处理两种药物的混合物时,两种药物上面产生的氧化剂的竞争作用,导致药物的降解变慢,只有电芬顿处理真实水体时药物的降解才稍微加快,这是由于H2O2与Cl-的反应,生成了反应活性弱得多的含氯活性基,从而抑制了电生的H2O2和添加的Fe2+之间发生的芬顿反应所形成的同相羟基活性基的累积.对于添加了药物的真实水体,在较高的电流密度下电氧化可得到较好的天然有机物成分(NOM)矿化度,且添加0.05 mol.L-1Na2SO4效果会更好.虽然在药物溶液的电氧化中检测出微量的氧化副产物,如对苯醌、NO3-和NH4+离子,但在本研究条件下无法去除真实水体中所含有的氮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96.
曾毅  任永生  马文会  陈辉  詹曙  曹静 《化学进展》2022,34(4):926-949
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而杂质去除是从冶金级硅中获得太阳能级硅所需的纯化过程,对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至关重要。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新工艺技术由于其能耗低、成本低和污染少等优点,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但如何有效地去除是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本文综述了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溶解度、扩散率、扩散系数、传质系数和活度系数)以及近年来除的相关课题研究(吹气、炉渣处理、等离子体处理、酸浸和溶剂精炼)。研究发现,溶剂精炼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获取高纯硅的方法,硅的富集率以及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而添加剂能够加强化物的形成和析出来改进除工艺,且后续几乎可被完全消除,不会对精炼硅造成污染,这将更加有效除并增加工艺实用性。最后本文对几种除工艺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冶金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
半夹芯16e化合物CpCoS2C2B10H10(Cp:cyclopentadienyl)(1)与2-呋喃炔酮在物质的量比为1:1.5时反应分离得到1个顺磁性化合物CpCoS2C2B10H9(C12H10O2)(2)。在化合物2的合成过程中,一分子1中的Cp环与另一分子1中的B(3)/B(6)位连接;同时,该Cp环与1个2-呋喃炔酮分子发生Diels-Alder反应,生成1个双环[2.2.1]-2-庚烯基结构单元。此外,呋喃炔酮分子中的末端炔基碳原子与原料1中的1个硫原子相连,从而使得产物2中的钴中心离子是个17e中心。化合物2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96657(11)nm,b=1.54423(15)nm,c=1.75650(18)nm,α=114.0800(10)°,β=105.433(2)°,γ=98.6390(10)°。  相似文献   
98.
合成了3个巢式磷碳烷镍配合物[NiCl(Py){7,8-(PPh2)2-7,8-C2B9H10}].CH2Cl2(1)、[Ni{7,8-(PPh2)2-7,8-C2B9H10}2](2)、[Ni{7,8-(OPPh2)-7,8-C2B9H10}{7,8-(PPh2)-7,8-C2B9H10}](3),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镍离子的配位环境在这3个配合物中都是稍微扭曲的平面方形,其中2个配位位置由磷碳烷配体的两个磷原子占据,另外2个配位位置分别由氯离子、吡啶氮原子或者氧化的磷碳烷配体的氧原子占据。借助于分子间的C-H…Cl氢键或者C-H.H-B双氢键作用,3个配合物都可以形成一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9.
半夹芯16e化合物CpCoS2C2B10H10(Cp:cyclopentadienyl) (1)与HC≡CCO2Me在2-甲基二硫代丙酸存在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5H4CoS2C2B9H9)(CH=CHCO2Me)(Me2c=CS2H)} (2)和(Me2c=CS2H)3Co (3)。在化合物2中, 原料化合物1中的一个S-Co键断裂, 该S原子与一分子HC≡CCO2Me末端炔基碳原子连接。Co原子与2-甲基二硫代丙酸的S原子连接成键, 2-甲基二硫代丙酸分子中的SH基团与Co原子通过配位键相连;同时, Cp环的一个碳原子与碳烷笼体的B(3)/B(6)位相连, 该B(3)/B(6)位的氢原子迁移到炔烃HC≡CCO2Me的内部炔基碳原子上形成反式烯键。3个2-甲基二硫代丙酸分子中的3个S原子分别与1中的Co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个SH基团与Co原子通过配位键相连, 从而形成化合物3。化合物23分别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0.
邻位碳烷分别与正丁基锂、硫粉和Me4CpCo(CO)I2反应合成得到半夹芯16电子碳烷化合物Me4CpCoS2C2B10H10 (1).1与二茂铁炔酮在二氯甲烷中反应得到产物{(Me4CpCoS2C2B10H10)[FcC(O)CHCCHCC(O)Fc]} (2)(Fc=二茂铁基).2是一个1:2的加成产物,2个二茂铁炔酮分子以头-尾的方式加成到分子1中的1个Co-S键上.12分别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表征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