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2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1748篇
化学   3458篇
晶体学   46篇
力学   85篇
综合类   59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52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通过XRD,BET,In-situ XPS等表征技术对Cu/ZnO基甲醇裂解制氢催化剂进行 了详细的研究。XRD结果表明,Cu-Zn合金的生成是Cu/ZnO基催化剂在反应初期快速 失活的主要原因;XRD,BET和N_2O滴定实验结果表明,Ni助剂可能是通过提高 Cu~0活性物种的分散度并维持Cu~0活性物种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使 Cu/Zn/Ni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大幅度提高。In-situ XPS结果表明,Ni助剂的加 入可以诱导Cu/Zn/Ni催化剂表面在甲醇裂解反应过程中出现Cu~+,从而由 Cu~0/Cu~+共同构成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并最终导致Cu/Zn/Ni催化剂的高活性。  相似文献   
104.
构建表面无机-有机复合包覆层,用于改善高镍层状(NCM811)正极材料结构和界面不稳定问题。复合包覆层由纳米偏铝酸锂(LiAlO2,LAO)和环化聚丙烯腈(cPAN)构成。该复合包覆层中LAO是一种典型的锂离子导体,可提供Li+迁移通道;PAN环化后,可产生离域的π键,形成具有电子导电性的cPAN。材料表面复合包覆层的结构及成分研究表明,该复合包覆层均匀分布在 NCM811 材料表面。半电池测试结果表明,在 2.7~4.3 V(vs Li/Li+)电压范围内,在 180 mA·g-1电流密度下,改性后的NCM811材料循环15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84.8%。而同样条件下,原始NCM811材料容量保持率为65.5%。该复合包覆层可有效提升NCM811结构和界面稳定性,减少电解液分解,降低界面阻抗。  相似文献   
105.
p型硅片上激光诱导局部化学沉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肼为还原剂的碱性化学镀镍溶液中实现p型单晶硅片上激光诱导微区化学沉镍,讨论了激光能量、照射时间对镍沉积层的影响,使用SEM、AES和RBS等方面对镀层的形貌、性质进行了分析。激光诱导化学沉积得到了均匀致密、结合力好的纯镍镀层。镀层与基体间具有Schottky接触特性。  相似文献   
106.
应用BET、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竞争加氢反应和XPS等方法,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考察了Y2O3、Sm2O3、Eu2O3、Gd2O3、Tb4O7、Dy2O3、Er2O3、Tm2O3、Yb2O3作为添加剂,对镍在γ-Al2O3表面的分散度、甲烷化活性、CO在镍上的吸附态及表面镍原子的电子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添加剂不仅明显地提高了金属镍的分散度和甲烷化活性,还直接地影响表面镍原子的电子状态.对不同稀土氧化物,这些效应各异.作者认为,利用稀土氧化物添加剂调节表面镍原子的电子状态,可能成为改进甲烷化催化剂活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7.
论述了利用自行研制的有3个反射体的全反射分析装置,用钼靶X光管激光发,以Se为内标,同时测定了地气样品中Mn,Ni,Cu,Zn,Pb,Rb和Sr等元素。对纳克级元素含量,方法的精密度为7.2%,绝对检出限为10^10-10^-11g。其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与无火焰原子吸收相符。  相似文献   
108.
浓度梯度分布的镍和氮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TiCl4为钛前驱体, 氨水和氯化镍为掺杂离子给体, 采用沉淀和层层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氮、镍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 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等现代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微结构、掺杂基团和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 XRD和氮吸附-脱附分析结果表明, 氮、镍共掺杂TiO2为单一锐钛矿相, 具有介孔结构. XPS谱证实掺杂的氮和镍分别以NOx和Ni2O3及NiO的形式存在, 且镍在共掺杂表面的浓度高于体相中的浓度, 在扩散方向上存在浓度梯度分布. 4-氯酚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 浓度梯度分布镍和氮共掺杂TiO2的紫外光-可见光催化活性均高于均相共掺杂TiO2、单掺杂和未掺杂TiO2的催化活性. 其原因是掺杂的氮以NOx形式存在, 使催化剂的感光范围拓展至可见光区; 而掺杂的镍维持了半导体体系的电荷平衡, 有效抑制了Ti3+的产生. 同时掺杂的镍在催化剂中存在浓度梯度分布, 减少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 提高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9.
O-(p-tolyl)dithiophosphato nickel complex [Ni(S2P{O}OC6HaCH3-p)(dppv)]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treatment of (dppv)NiCl2 (dppv = Ph2PCH=CHPPh2) with (p-CH3C6HaO)2P{S}SH'Et2NH in THF. The new complex was fu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NMR, 31p NMR spectroscopies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was establish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The crystal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9.2739(5), b = 17.8803(8), c = 20.1879(12) A, fl = 93.269(5), V = 3342.1(3) A3, Z = 4, C33H29NiO2P3S2, Mr = 673.30, Dc = 1.338 g/cm3, F(000) = 1392 and #(MoKa) = 0.877 rnm-l. The final R = 0.0578 and wR = 0.1045 for 4138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1 〉 20(/) and R = 0.1050 and wR = 0.1204 for all data. The Ni centre atom adopts a NiP2S2 square-planar geometry with two phosphorus atoms from the dppv ligand and two sulfur atoms from the O-(p-tolyl)dithiophosphate ligand. The most interesting structural fea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resides in its 1D helical chain structure constructing via intermolecular C-H'"O secondary interactions along the b-axis. The adjacent helical chains runn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are connected into a 1D double-stranded helical chain and further linked into a 2D supramolecular network by weak C-H.--C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10.
以结晶紫与亚硝基R盐吸光光度法测定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朱展才 《分析化学》1995,23(12):1444-1446
在氨性(PH9-9.5)条件下,镍(Ⅱ)与结晶紫及亚硝基R盐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36=2.29×10^5L,mol^-1,镍浓度在0.0120mg/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组成摩尔比为Ni:CV:R=1:2:1,本法快速,为光度测定微量镍的高灵敏方法之一,用于土壤、人发等试样中镍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