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51篇
化学   1011篇
晶体学   28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用微乳液法合成出SiO2包覆的Yb3+,Er3+离子舣掺杂的Gd2O3粉体,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制备粉体为立方Gd2O3结构.透射电镜照片显示其颗粒形状近似为球形,粒径为10~40 nm;该粉体在波长为980 nm的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发射出中心波长为562 nm的绿色和660 m的红色上转换荧光,分别对应于Er3+离子的4S3/2/2H11/2→4I15/2跃迁和4F9/2→4I15/2跃迁.发光强度和激发功率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均为双光子过程,能量传递和激发态吸收是上转换发光的主要机制.由于其具有高效的上转换发光性能,而经过纳米复合后制成的纳米Gd2O3(核)/SiO2(壳),容易溶于水并易于和有机物结合,能与生物分子结合.  相似文献   
82.
水包油型微乳液相色谱分离激素类药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宁  侯璇珠  杨雯  黄光亮  叶秀金 《色谱》2009,27(3):323-327
采用水包油型微乳液相色谱(MELC)分离了6种激素类药物(醋酸可的松、泼尼松龙、己烯雌酚、炔雌醇、醋酸氟轻松及黄体酮)。考察了微乳流动相的组成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油相种类、有机添加剂种类)及固定相孔径等对分离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最佳分离条件: 色谱柱为Venusil ASB C18 (T)(粒径5 μm,孔径30 nm,250 mm×4.6 mm),微乳流动相为3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0.8%正辛烷-6.6%正丁醇,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5 ℃。该方法可用于甾体药物及其制剂的分离鉴别以及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3.
银建中周丹  王爱琴 《化学进展》2009,21(12):2505-2514
超临界微乳/反胶束体系极大地拓展了超临界流体的溶剂特性,是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的热点课题。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通过调控操作条件,可以方便地控制其增溶特性,作为一种新兴绿色溶剂,在化学反应、材料制备、萃取分离等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超临界CO2微乳/反胶束系统的基本概念,总结和归纳了关于热力学性质、表面活性剂选择、相行为、水力学尺寸计算、聚团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等理论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还就该领域的一些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4.
魏琴  杜斌  吴丹  张慧  李燕  欧庆瑜 《分析化学》2004,32(11):1509-1512
研究了微乳液介质中 ,pH =10 .4时 ,锌与三甲氧基苯基荧光酮 (TM PF)显色生成稳定的 1∶2络合物 ,于 5 80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 2 .94× 10 5L·mol-1·cm-1,锌含量在 0~ 0 .4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引入微乳液介质 ,显著改善了锌的显色条件 ,使体系灵敏度提高。采用吸附容量大 ,且机械性能好的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 ,消除了共存离子的干扰 ,降低了测定体系的检出限。用所拟方法测定了施尔康药品、奶粉、味精、血清、尿样和发样中的锌 ,相对标准偏差低于 3.7% ;回收率在 95 .2 %~ 10 5 %。  相似文献   
85.
报道了在(CPB-OP)微乳液介质中,以pH=10.40硼砂-NaOH为缓冲溶液,镉与邻硝基苯基荧光酮(o-NPF)生成1:3有色配合物,于620 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23×10~5L·mol~(-1)·cm~(-1)。镉含量在0~0.76μg·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为9.2×10~(-5)μg·mL~(-1)。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可消除共存离子的干扰。该方法用于水样和污泥样品中的痕量镉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6.
魏琴  杜斌  吴丹  欧庆瑜 《分析化学》2004,32(3):370-373
研究了在乳化剂OP微乳液介质中钼(Ⅵ)-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3′,5′-DBSF)-蛋白质体系的相互作用和吸收光谱情况。在最佳条件下,牛血清蛋白质含量在0~10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同时测得络合物与蛋白质的结合数n=93。乳化剂OP微乳液引入到蛋白质的测定中提高了体系的灵敏度。结果表明:该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可直接用于人尿、奶粉和人血清样品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87.
高固含量聚合物乳液制备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高固含量一直是聚合物乳液制备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高固含量 (>6 0 % )聚合物乳液的制备方法按机理分为控制乳胶粒直径分布 ,增大乳胶粒直径和使乳胶粒发生形变三类 ,详细评述了各种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并对高固含量乳液制备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及其膜表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OP 10混合乳化剂 ,制备了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 (FMA8)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 甲基丙烯酸 (MAA)共聚乳液 .通过DSC、FT IR、1 H NMR对共聚物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 .采用JZHY 180界面张力仪研究了共聚乳液膜表面的性质 ,结果表明 ,随着共聚物中全氟单体含量的增加 ,共聚物膜的表面能显著降低 ,当全氟单体的含量达到 2 5wt %时 ,其表面能降低到 19 74mJ m2 .X ray光电子能谱(XPS)对共聚物表面原子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 ,共聚物表面氟的含量远高于其平均含量 ,证明了含氟基团的趋表现象 .经退火处理 ,共聚物膜表面的氟含量增加 ,表面自由能降低  相似文献   
89.
由于粒子堆积膜的孔隙率有限,用聚合物乳液直接组装的纳米孔隙膜在膜厚和折射率的调节能力方面都受到限制,需要可以单独调控粒子膜孔隙率的手段.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苯乙烯(PS)的二元混合乳液在PMMA基板上旋涂,再用环己烷选择性溶去PS粒子得到了超低反射的纳米孔隙膜.改变混合乳液的组成可以调节多孔膜的空隙率,使多层纳米孔隙膜的有效折射率从1.36降低到1.07;调节旋涂速度和成膜乳液的浓度可以控制孔隙膜的厚度.在优化的条件下,在PMMA基板上制备的孔隙膜在波长585nm处的最低反射率仅0.03%、在450~800nm的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低于0.4%.以本方法制备的纳米孔隙膜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水中用超声波清洗30min后,膜的低反射性能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90.
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ASP(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油体系溶液与模拟原油混合,研究该体系的相行为和界面张力的变化情况,并应用粒度分析仪和冷冻蚀刻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中间混合层的粒径分布及其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中间混合层的体积随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而有一定的规律性,中间混合层与油相和水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均能达到超低.特别是得到了冷冻蚀刻电子显微镜照片, 并提出中间混合层为胶束、微乳液、乳状液等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共存体系,其中微乳液结构占主要地位.这对丰富表面活性剂的理论研究及探讨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机理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