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化学   580篇
力学   40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48篇
物理学   1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色谱》2005,23(2):219-219
超临界流体可以用作色谱的流动相,使混合物质在色谱柱上得到分离,这种分离方法被称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n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简称SFC)。作为色谱流动相的超临界流体,其作用与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简称SFE)类似,超临界流体对物质的溶解能力远比一般气体大的多,其溶解能力可以相当于有机溶剂但是它比有机溶剂的扩散速度快、粘度低、表面张力小。  相似文献   
32.
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石油有机硫组分固相萃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石油有机硫组分二苯并噻吩(Dibenzothiophene,DBT)具有高效选择性的分子模板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通过静态吸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模板聚合物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影响.实验表明,以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在甲苯溶剂中聚合得到的固相萃取剂对DBT具有较大的吸附富集能力和识别特性.其饱和吸附容量达到48.3mg/g.  相似文献   
33.
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的三元共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汉  陈立斑 《应用化学》1991,8(1):78-81
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PO)在阴离子配位催化剂,如二乙基锌和等摩尔的水作用下,可接式(1)发生共聚。但产物聚丙撑碳酸酯(PPC)的热稳定性较差。改进途径之一是在反应中引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进行三元共聚。本文报导在双金属阴离子配位催化剂PBM存在下合成一种热稳定性优于PPC的聚碳酸酯聚氨酯(PCPU)的研究结果(式2)。  相似文献   
34.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pesticide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D) in aqueous solu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 hypercrosslinked polystyrene adsorbent (NDA-99) modified by dimethylamine group as well as a nonionic macroporous adsorbent (XAD-4). The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s were employed to fit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describe adsorption mechanism. It shows that NDA-99 resin exhibits an adsorption affinity for 2,4-D higher than XAD-4 resin owing to its exceptional micropore structure and the amine group of the hypercrosslinked matrix.Further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 and the stronger π-π conjugatio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the adsorption of 2,4-D on NDA-99 resin,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IR spectroscopic results and the △E values of HOMO (the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 of adsorbent and LUMO (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 of adsorbate calculated from the MINDO/3 model.  相似文献   
35.
杨村烟煤与石油渣油共处理反应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用共振搅拌反应器研究了山东兖州杨村的烟煤与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的石油渣油共处理液化的反应过程,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煤液化转化率及产物中前涸青烯,苯可溶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一定矿化度下,不同分子量、不同水解度的聚丙烯酰胺对石油磺酸盐/正丁醇混合胶事体系的流型、粘度等充变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建立了中空纤维脂质体微筛选(Hollow fiber liposome microscreening,HFLMS)研究中药透膜化合物的方法。以中空纤维为脂质体载体,在模拟人体自然吸收的条件下,对中药提取液中可透膜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并用HPLC进行分析。本研究在对空白和脂质体中空纤维表面性质表征的基础上,对中空纤维活性中心与目标物的非特异性结合和HFLMS方法的重现性进行了考察;将HFLMS与HPLC结合,分别对中药材蛇床子、补骨脂、羌活、独活提取液中透过脂质体的香豆素类成分群和五味子提取液中透过脂质体的木脂素类成分群进行了筛选和捕获;通过与对照品的色谱保留时间比对,对筛选出的与脂质体结合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别。  相似文献   
38.
建立了保湿护肤系列化妆品中16种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法。对于水剂样品,采用环己烷提取、浓缩等简单前处理;对于膏霜剂样品,采用乙腈+丙酮(8+2,V/V)涡旋提取样品中的待测物,提取液经冷冻去脂、液液萃取净化(氨水-环己烷、水-环己烷),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16种多环芳烃在1~50μg/L均与对应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添加量在1~50μg/kg时,平均回收率(n=6)为78.1%~103.7%,相对标准偏差为2.4%~7.1%,方法检测限为1~10μg/kg。该法可用于化妆品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测定。  相似文献   
39.
油气混相过程的界面传质特性对气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吉林某油田的实际油组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气驱油过程,分析了不同气体和驱替压力下油气两相的状态变化以及界面特性,获得不同驱替气体的最小混相压力(MMP)。结果表明,随着驱替气体压力的升高,气相的密度逐渐增大,油相膨胀密度降低,气相与油相的混合程度增强,油气两相界面厚度增加,界面张力随之减小。同时发现,驱替相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在同等气体压力下,油气界面更厚,油气混合程度更高。纯CO2驱油得到的MMP远远小于纯N2驱油,当这两种气体摩尔比为1 : 1混合时MMP介于两种纯气体之间,说明要达到同样的驱油效果二氧化碳需要的压力更小。最后,本文从分子微观作用力角度解释了驱替气体不同时影响油气混相程度的机制,通过分子平均作用势曲线发现油相分子对CO2的吸引力要大于N2分子,因此CO2分子更容易与油相混合,驱替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0.
石油磺酸盐中活性组分的识别对于磺化原料油的选择和磺酸盐产品界面活性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石油磺酸盐关键活性物质结构的确定与活性检测研究,可以提升高品质石油磺酸盐生产的可控性.采用液相色谱制备技术,结合质谱分析和界面张力测试评价,从长庆石油磺酸盐样品中成功分离制备出了具有优异界面活性的关键活性组分.试验结果表明,其活性组分占总石油磺酸盐含量的7.3%,可以将油水界面张力快速降至超低(<1.0×10^(-3) mN/m),且具有广泛的油相普适性,对于正己烷~正十六烷油相以及多种油田来源原油,均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此外,活性组分以单磺酸盐为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14(不含Na^(+)),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在380~450之间,主要组成是以多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形式存在的十七烷基苯磺酸盐和十八烷基苯磺酸盐混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