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68篇
化学   1151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利用邻苯二胺作为功能单体,盐酸强力霉素为模板分子,用电聚合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制备出对盐酸强力霉素可进行特异识别的分子印迹膜,利用门控制原理对盐酸强力霉素进行测定。表征了分子印迹膜的性能、印迹效应;试验了测定条件;该传感器对盐酸强力霉素的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盐酸强力霉素的浓度在2.0×10-9~1.0×10-7mol/L范围内与响应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8.7×10-10mol/L,低于现有分析方法。该传感器可用于鱼肉样品中盐酸强力霉素的检测,回收率在96.6%~103.1%。  相似文献   
42.
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研究了盐酸苯肼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盐酸苯肼能导致BSA的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根据热力学参数△H<0、△S<0,得出盐酸苯肼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的结果表明盐酸苯肼使BSA分子构象发生了改变,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降低。紫外光谱法进一步证明了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43.
提出了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缓冲溶液中盐酸胍与氯离子含量。以Acclaim Trinity P1色谱柱(3.0mm×100mm,3μm)为分离柱,乙腈和0.020mol.L-1乙酸铵溶液按30比70混合(用乙酸调节pH至5.0)为流动相进行淋洗,用电雾式检测器检测,雾化器温度25℃,采样频率5Hz。盐酸胍和氯离子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均在0.20~5.00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3S/N)分别为0.005,0.001g.L-1。采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盐酸胍和氯离子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0%和92.5%,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44.
采用高精密恒电流库仑法测量了CCQM-K73国际比对样品盐酸溶液含量。该方法是国际上公认的基准测量方法,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通过质量、电阻、电动势、时间等基本物理量及法拉第常数来进行样品的测定,直接溯源到国际SI单位,不需要用标准物质进行比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家化学计量最高溯源,参加了该项关键比对,并取得了等效一致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以卡那霉素作为手性选择剂,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对盐酸地匹福林对映体进行手性拆分,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卡那霉素的浓度、缓冲溶液pH值、柱温及有机添加剂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优化分离条件为:卡那霉素浓度0.6%;有机添加剂5%:乙腈-甲醇混合物(体积比9∶1);20mmol/L pH=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进样:25psi×2s;分离电压+20kV;检测波长262nm;柱温25℃。在此优化分离条件下,盐酸地匹福林实现基线分离。该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盐酸地匹福林对映体的分离。  相似文献   
46.
稀有金属镓是生产半导体元件的重要材料,原料90%以上来自有色金属富镓渣。镓的分析方法除了经典的罗丹明B光度法外,还可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镓灵敏度不高,样品预处理通常采用萃取-反萃取分离富集镓。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镓,虽然方法简单,但预处理操作流程长,萃取剂污染环境,危害人畜健康。近年也见有机沉淀分离富集镓的报道。方法  相似文献   
47.
S-异丙甲草胺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DNA热变性法以及黏度法研究了S-异丙甲草胺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S-异丙甲草胺使ctDNA在200 nm处的吸收峰发生明显改变, 表现出红移和减色效应, 而对260 nm处的吸收峰产生影响较小, 排除了嵌插作用的可能; ctDNA对S-异丙甲草胺内源性荧光表现出很强的猝灭作用, 且随温度的升高, 其猝灭程度有所下降, 表明S-异丙甲草胺是以形成加合物的方式与ctDNA结合的, 并求得了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 将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S-异丙甲草胺与ctDNA作用以及不同S-异丙甲草胺浓度下ctDNA的热变性温度和黏度变化的研究结果与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相结合, 可以判断S-异丙甲草胺是以沟槽作用的方式与ctDNA结合的.  相似文献   
48.
建立了同时检测红细胞混悬液中沙丁胺醇(SA)与普萘洛尔(PR)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用于红细胞膜2β受体-配体结合实验研究。药物与红细胞悬液保温反应1 h后,以1 500 r/min离心5 min,将试样中游离SA和PR与含大分子的受体-药物复合物的红细胞分离,以Hypersil C18柱为分析柱,10 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2%三乙胺,pH 5.1)-甲醇(体积比17∶83)为流动相;于激发波长284 nm,发射波长323nm处检测。SA在4.0~48.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9;PR在2.0~1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SA与PR的RSD分别为0.85%、0.79%;检出限分别为0.18、0.30μg/L。测定结果表明,SA的非特异结合和特异结合量均随着SA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该方法可以用于药物和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9.
段利中  颜家保  范宝安 《化学研究》2010,21(5):21-24,29
在不添加任何除氟剂的条件下,用盐酸浸取磷矿,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和采用特殊的试验条件,制备了低氟含量饲料级磷酸氢钙;着重探讨了盐酸浓度、反应时间、静置时间、温度、鼓气速率等因素对磷酸氢钙中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溶解过程中减少氟的溶出,有利于在反应中同步降低氟含量;得到的磷酸经简单的过滤、中和,可用于制备氟含量低达0.1%(低于国家标准0.18%)的饲料级磷酸氢钙.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