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459篇
化学   1194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57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4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The interaction of Methylthymol Blue(MTB)-Zinc(Ⅱ) compound and Alizarin Red S(ARS)-Aluminum(Ⅲ) compound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investigated by UV-Vis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in acidic buffer solution. MTB-Zn(Ⅱ)-BSA was a blue color compound, which possesses maximum absorption at 613 nm with 172 nm, 174 nm and 18 nm of red shift compared to the MTB, MTB-BSA and MTB-Zn(Ⅱ) complexes respectively. Dual wavelength substantial amount ratio method, balance dialysis substantial amount ratio method and unity wavelength substantial amount ratio method were compar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of MTB-Zn(Ⅱ) with BSA was ε=2.20×104 L·mol-1·cm-1. Conditional proportion were defined, nMTBnZn(Ⅱ)nBSA=2∶2∶1; condition combination constant, K=2.07×1010. Combination proportion were defined, nARSnAl(Ⅲ)nBSA=6∶4∶1. Condi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reaction of ARS-Al(Ⅲ) with BSA was K=8.80×108. 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of ε=2.65×104 L·mol-1·cm-1. It is suggested that combination between BSA and MTB-Zn(Ⅲ) is due to coordination force. That combination between BSA and ARS-Al(Ⅲ) is due to the coordination bond and electrostatic force.  相似文献   
42.
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紫外光谱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用紫外光谱研究了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14种稀土离子均使BSA~280um特征吸收峰强增加,诱导BSA构象发生改变.紫外差谱结果表明,只有氧原子参加与稀土配位.BSA与稀土配位基团为亲水外壳的氨基酸波基和肽键上的C=O基团.  相似文献   
43.
44.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3-对氯苯基-2-(4-叔丁基苯氧基)-3'-氧环己烷并噻吩并[2,3-d]嘧啶-4(3H)-酮(PT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PTP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使BSA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PTP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或范德华力.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测定了PTP与BSA相互结合时的作用距离,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讨论了其衍生物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46.
阎波 《光谱实验室》2012,29(4):2477-2483
研究了冷冻-解冻处理对A1CI3溶液团簇结构和AICl3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测定了AICl3溶液冷冻-解冻处理前后电导率的变化,发现AICI3溶液经冷冻处理后,电导率有明显增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对冷冻前后AICI3溶液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A1C13溶液经冷冻-解冻处理后,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变弱,配位诱导作用降低,静态猝灭作用变小,这种相互作用变弱的效应是由于水的分子团簇结构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47.
利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牛肉中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马肉中马血清白蛋白(ESA)经胰蛋白酶消化后的目标肽进行鉴定,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建立了一种检测牛肉中掺杂马肉的方法.对UPLC-MS/MS数据的深入研究表明,共检测到9个牛特异性多肽和17个马特异性多肽.其中DAFLGSFLYEYSR(m/z 784.3,Charge 2+)和ADFAEVSK(m/z 433.7,Charge 2+)的质谱响应最好,被选为牛肉和马肉定量的靶肽.所建方法在5.5~550.0和4.875~487.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20.99),检测限、选择性、精密度、回收率和稳定性完全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48.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大豆甙元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缓冲体系、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扫描速率等对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7.4的B-R缓冲溶液中,大豆甙元与BSA在相互作用20min后形成1∶1型的单一的非电活性超分子化合物,两者的结合常数β=8.29×105 L·mol-1,转移系数α=0.367 9,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s为1.39s-1.  相似文献   
49.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查尔酮、4′-甲氧基查尔酮和4′-氯查尔酮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及其构效关系。实验表明:三种查尔酮类化合物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与HSA均形成1∶1复合物,结合常数K分别为2.50×104、0.697×104和0.277×104 L.moL-1,结合距离r分别为3.78、3.93和4.25nm,其作用力均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查尔酮类化合物中取代基的不同对其与HSA的结合产生影响,其作用力大小依次为查尔酮>4′-甲氧基查尔酮>4′-氯查尔酮。  相似文献   
50.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对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吡柔比星和牛血清白蛋白可形成基态配合物导致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通过计算获得了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吡柔比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距离。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对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