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7篇
化学   350篇
综合类   15篇
物理学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1.
槲皮素是具有丰富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显著。本文以槲皮素为先导物,选择性对C环3位羟基进行修饰,以廉价的芦丁为原料,经苄基保护、Williamson成醚反应,再经Pd/C催化加氢脱苄基得到2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槲皮素-3-O-丙基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ESI-MS进行确证。采用MTT法考察了所合成化合物对人食管鳞癌(EC109)、人胃癌(HGC27)、人乳腺癌(MCF-7)、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通过化学方法对槲皮素结构进行修饰后,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增强。其中,化合物F3(IC50=5.23±0.37μmol/L)、F5(IC50=2.63±0.09μmol/L)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抑制作用比5-氟尿嘧啶(IC50=14.38±0.27μmol/L)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梦影  俞雅芮  黄娇  张艺  黄静 《合成化学》2022,30(5):387-392
为研究高海拔种植大马士革玫瑰的化学成分,采用95%乙醇为溶剂进行连续回流提取,并采用硅胶、聚酰胺、C18及Sephadex LH-20凝胶等材料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了9个黄酮醇类化合物(1, 3, 5~11)和两个黄酮类化合物(2和4),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表征并结合理化方法鉴定为:5,7-二羟基-3,6,4'-二甲氧基黄酮醇(1)、 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2)、 5,7,4'-三羟基-3,6-甲氧基黄酮醇(3)、 5,7-二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4)、 5,4'-二羟基-3,6,7-二甲氧基黄酮醇(5)、 5,7-二羟基-3,6,8,4'-三甲氧基黄酮醇(6)、 8-甲氧基山奈酚(7)、山奈酚(8)、槲皮素(9)、槲皮素 3-O-a-L-阿拉伯呋喃糖苷(10)、银锻苷(11),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蔷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 10、 11为首次从大马士革玫瑰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陈家宝  陈建军  熊霜雨  王周玉  宋巧  钱珊 《化学通报》2021,84(9):964-970,980
本文采用连续流微通道反应技术,通过碘介导的二氢黄酮的氧化反应对黄酮类化合物半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选择黄酮类代表药物地奥司明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流微通道反应器分别考察了在常压和背压条件下不同反应条件的影响,实现橙皮苷转化率98%,产品地奥司明收率90%。然后,采用连续流微通道反应完成了多种黄酮、黄酮醇和异黄酮类天然产物的合成。本文研究的黄酮类天然产物的连续流微通道反应工艺,不仅实现了与传统工艺相当的转化率和收率,而且反应时间从传统工艺的8~20小时缩短到2~3 min,反应过程更加安全、高效和快捷,同时拓展了连续流微通道反应技术在药物合成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荧光光谱法研究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间存在相互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对ct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降低,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可与ctDNA形成复合物,此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算出25℃及37℃下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对ct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分别为Kq1=30 860 L/mol及Kq2=27 760 L/mol,并且算出它与ctDNA结合的平衡常数为KM=2.39×107L/mol。  相似文献   
15.
沈杰  杨峻山 《化学学报》2007,65(16):1675-1678
多异戊烯基取代的苯甲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藤黄科植物中, 具有多种显著的生物活性. 为了进一步发现生物活性成分, 对藤黄科藤黄属植物云南山竹子的枝条和果实进行了研究, 从中分离得到了两个多异戊烯基取代的苯甲酮类化合物, 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 经多种波谱方法确定了两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一个新化合物命名为藤黄酮K, 另一个化合物为Cambogin.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测定润肤霜和洗发露中3种银杏黄酮类物质(槲皮素、山萘素和异鼠李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离心后,提取液以Fortis Phenyl色谱柱(4.6×250 mm,5μm)分离,体积分数0.5%H3PO4-甲醇流动相体系等度洗脱,在波长367 nm下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结合紫外光谱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目标分析物分离度好;在0.25~5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2~0.999 9;槲皮素、山萘素和异鼠李素的方法检出限(S/N=3)分别为0.8,1.0和1.0 mg/kg;添加水平为5~500 mg/kg时,回收率为83.5%~102.8%,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6%~6.5%。方法适用于护肤类和洗护发类化妆品中槲皮素、山萘素和异鼠李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设计合成了10个4-二甲氨基黄酮衍生物,产物结构均经1H NMR,ESI-MS和元素分析确认.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化合物对HepG2(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30μmol/L浓度下对HepG2细胞损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部分化合物优于对照药物槲皮素,其中化合物5c,5e,5f和5j活性最强,抑制率分别为91.0%,90.1%,95.7%和92.1%,而且化合物5f在10μmol/L浓度下对HepG2的抑制率为93.1%,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白杨素磺酸钠和白杨素磺酸钙两种白杨素磺酸盐衍生物,并分别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它们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两种白杨素磺酸盐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的荧光猝灭常数,可判断由于与白杨素磺酸盐反应而导致BSA的荧光猝灭均属于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和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结合距离。从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推断了白杨素磺酸钠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引力,而白杨素磺酸钙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并应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白杨素磺酸盐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流动注射-荧光光纤传感器测定盐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江宏  胡娟  刘万卉 《分析化学》2002,30(11):1383-1386
将3-羟基-4‘-N,N-二甲氨基黄酮甲基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共聚,制备了含荧光基团的高聚物(PFMB),以PFMB为敏感膜研制了一种荧光猝灭型的盐酸光纤传感器。在Fe(Ⅲ)存在下,猝灭效率大大增加,猝灭机制主要包括Fe(Ⅲ)与Cl^-形成络合物的初级内滤效应和该络合物与PFMB形成非荧光复合物两种作用。该传感器可直接用于0.1-6.0mol/L盐酸的测量。与流动注射联用可测量0.1-12.0mol/L的盐酸。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可逆性,响应和恢复时间均小于40s,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4种黄酮小分子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测定了4种黄酮小分子芦丁、牡荆素、山奈素、金丝桃苷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稳定性及半抑制浓度(IC50),并以常用的天然抗氧化剂抗坏血酸作为对照,考察了其抗氧化效果,探讨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抗氧化剂清除DPPH自由基达到平衡的时间不同,芦丁所需时间最长。4种黄酮小分子及抗坏血酸均对DPPH自由基有清除效果,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金丝桃苷、抗坏血酸、芦丁、山奈素、牡荆素。结构分析表明,B环邻二酚羟基是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所必需的基团,其羟甲基化及A环羟基糖苷化不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而C环3-OH的糖苷化对抗氧化活性有利,且单糖苷优于双糖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