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06篇
化学   564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物理学   1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含有过渡金属银配位的簇类化合物苯乙炔基银的结构及其聚合度,比较了线性(linear)和反射(reflectron)飞行时间普各自的特点,探讨了银^107Ag、^109Ag两种同位素在质谱中的贡献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602.
1INTRODUCTIONThechemistryofmetalalkynylcomplexeshasattractedmuchattentioninrecentyearsduetothespecificinterestinstructuraltopologyandopticalproperties[1~6].Ithasbeendemonstratedthatoneofthefeasiblestrategiestoattainoligomericmetalalky-nylcomplexesistodepolymerizepolymericspeciesofmetalalkynylsbyusingorganicligandssuchasphosphines[7~11]andisocyanides[12~14].Insomecases,simplemetal-containingcomponentsarealsoavail-abletodepolymerizethepolymericmetalalkynyl,formingalkynyl-bridgedheterometa…  相似文献   
603.
在高温下 ,二氯二茂钛受光照引发二苯乙炔聚合 ,得到结晶度为 95 %的聚二苯乙炔 .经红外、质谱、热分析、X光衍射、元素分析等方法 ,确定其结构为顺顺式螺旋刚性棒状结构 ,形成假六方晶系堆积 ,螺旋柱直径即螺旋轴间距为 1 46nm ,其特征红外吸收峰位于 1179cm-1和 115 6cm-1.在聚合引发阶段中止反应 ,分离出聚合中间体六苯基苯 .根据不同温度时聚合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测得聚合活化能为 2 6× 10 5J/mol.热分析表明 ,结晶聚二苯乙炔在 493K至 5 73K比较稳定 ;在 713K的吸热峰显示出破坏晶格的能量 .根据聚合反应诱导期长、中间体和聚合物的结构以及阻聚反应 ,推断聚合过程中二氯二茂钛受光照产生二氯化钛 ,催化二苯乙炔进行均相定向聚合 .结晶聚二苯乙炔电导率小于 10 -12 (Ωcm) -1.  相似文献   
604.
可溶性聚对苯乙炔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对苯乙炔(PPV)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经强氧化剂掺杂后是一类重要的导电材料[1],而且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光学(NLO)性质[2],也是目前性能最好的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3,4].可溶性的PPV衍生物有望在显示领域广泛应用,从而成为电致发光领域研究的新...  相似文献   
605.
微波诱导甲烷在活性炭/碳化硅上直接转化制C2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高功率脉冲微波辐照下甲烷可在常压条件下在活性炭/碳化硅和活性炭碳化硅等 三种催化剂上直接转化为C2烃。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合适的微波作用条件时,微波加热与微波 等离子协同作用可使甲烷在多孔碳化硅担载的活性炭催化剂上以很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直接转化为乙炔,除单独的微波加热诱导作用和微波等离子催化作用外,转移反应机制可能是微波加热与微波等离子交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促进甲烷向乙炔直接转化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6.
利用第一性原理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不同构象下二苯乙炔分子导线的电子输运性质. 从分子轨道空间分布和透射谱等方面讨论了外加偏压下分子构象对电子传递特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 结果表明, 随着分子扭转角的增加, 分子的LUMO-HOMO能隙增加, 透射峰显著降低; 外加偏压下, 分子的HOMO分布向低电势端移动, LUMO向高电势端移动. 电流-电压计算表明, 平面构象分子的导电性最好; 随着扭转角的增加, 分子的导电性变差; 垂直构象分子的导电性最差. 最后给出了分子导线电子传递性质与分子构象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607.
负载型 Au基催化剂在工业过程中具有非常广泛的潜在应用,如催化加氢/脱氢过程、精细化学品合成、能源催化转化及环境保护等过程,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Au基催化剂活性物种或活性中心基本由纳米粒子或化合物构成,但在应用过程中因 Ostwald熟化效应或粒子迁移作用,尤其是高温高压等苛刻反应条件下,均随应用时间延长从小尺寸粒子逐渐长为大粒子,造成活性降低或完全失活,这也是负载型催化剂失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因成本、稀缺等特性,负载型 Au催化剂的烧结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因素.除可通过载体改性、助剂和官能团配位稳定等方法来延缓其失活过程外,对已烧结催化剂的高效、快捷和绿色的再分散/再生过程也具有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意义.活性炭载 Au催化剂(Au/AC)广泛应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中,以期替代高毒性的汞基催化剂,但在反应过程中因高活性的 Au3+物种易被还原而形成 Au0物种进而烧结导致失活;如新鲜 Au/AC催化剂表面的 Au粒子尺寸为1-2 nm,经乙炔氢氯化反应后变为33 nm左右;随之在453 K、0.1 MPa、乙炔体积空速(GHSV)为600 h-1、氯化氢与乙炔摩尔比为1.1的反应条件下,乙炔转化率从81.8%降至11.2%.如何有效对大粒子 Au再分散/再生可为其应用提供有力支撑.有研究表明,气相 CH3I在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中明显改变 Au/AC表面的 Au粒子尺寸;或采用浓盐酸或王水也可将烧结的 Au/AC催化剂进行再分散/再生.但已有的 Au基催化剂再分散/再生过程均伴随着强酸、强氧化或高毒性在分散剂的应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后续处理有明显的局限性,且再分散机理尚不明确.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文采用系列卤代烃(碘代烃、溴代烃和氯代烃)对烧结的 Au/AC进行再分散/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常压条件下 CHI3可以快捷高效地对烧结 Au/AC催化剂进行再分散/再生,具有最优的再分散性能;通过对系列碘代烃 C-I键的解离能分析,发现 C-I解离能越低越有利于大粒子 Au的再分散.同时,溴代烃和氯代烃对烧结的 Au/AC催化剂也具有再分散能力,但比碘代烃的再分散效率低. C-X键的解离能与再分散效率有高相关性,即 C-X键的解离能越低越有利于 Au的再分散.总体上,三类卤代烃再分散效率高低顺序为 C-I>C-Br>C-Cl.进而,通过不同分散过程中 Au粒子分散状态推测了卤代烃对 Au粒子的再分散机理,即卤代烃先在 Au粒子表面化学吸附,然后 C-X键解离,形成 Au-X物种,小粒子 Au在 AC表面聚集并稳定,最后形成高分散 Au粒子(粒径<1 nm)催化剂.以乙炔氢氯化反应考察了再生 Au/AC催化剂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上乙炔转化率可达79.4%,基本恢复至初始水平,且该方法可对失活催化剂进行多次高效再生.  相似文献   
608.
基于非石油路线制备的乙炔小分子,其羰基化反应可制备大量高附值化学品,在CO排放的环境治理以及化学品应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概述了乙炔羰基化反应的催化剂由均相到多相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乙炔单/双羰基化催化剂种类及添加剂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基于反应机理分析提出调控结构敏感性因素(尺寸效应及形貌效应)制备高效催化剂的...  相似文献   
609.
报道了无酸和重金属盐的催化乙炔双羰化反应的钯催化体系(催化剂组成为PdCl2/KI).正交实验表明空气的初始分压和助剂KI的用量在乙炔双羰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发现催化体系为PdCl2/HCl/CuCl2和PdCl2/H2SO4/FeCl3时,顺、反丁烯二酸二甲酯的总收率分别为15.3%和21.8%,而用PdCl/KI时总收率达到了81.9%.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即PdCl2 0.056 mmol,KI 0.677 mmol,总压5.3 MPa,70℃反应3h,顺、反丁烯二酸二甲酯的总收率为91.0%.  相似文献   
610.
Nitrogen doped carbon catalyzing acetylene conversion to vinyl chlori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vinyl chloride from acetylene relies on the use of HgCl2as the catalyst, which has caused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threats to human health because of its toxicity. Therefore, it is vital to explore alternative catalysts without mercury. We report here that N-doped carbon can catalyze directly transformation of acetylene to vinyl chloride. Particularly, N-doped high surface area mesoporous carbon exhibits a rather high activity with the acetylene conversion reaching 77% and vinyl chloride selectivity above 98% at a space velocity of 1.0 mL min-1 g-1and 200 ℃. It delivers a stable performance within a test period of 100 h and no obvious deactivation is observed,demonstrating potentials to substitute the notoriously toxic mercuric chloride cataly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