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61篇
化学   2308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毛细管电泳在手性化合物分离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霞  李向军  白玉  刘虎威 《色谱》2020,38(3):317-323
手性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活性,因此建立手性化合物的有效分离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毛细管电泳(CE)是一种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分离模式灵活多样的分离分析方法,在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领域应用广泛。该文主要综述了2017~2019年CE在手性分离分析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2.
约1g苦荞壳样品用8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5mL于70℃搅拌提取2h,用0.22μm滤膜过滤,滤液于80℃水浴中灭酶30min后,再加入2.0×10-4 mol·L~(-1)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于80℃水浴中反应30 min,使提取液中的8种黄酮类化合物[儿茶素(Cat)、芦丁(Rut)、山奈酚(Kae)、槲皮素(Mel)、金丝桃苷(Hyp)、异槲皮苷(Hir)、杨梅素(Myi)、槲皮苷(Que)]衍生化。选择DB-624毛细管柱为固定相,采用含15mmol·L~(-1)β-环状糊精(β-CD)的15mmol·L~(-1)硼酸盐溶液(pH 9.3)为运行缓冲溶液。结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8种黄酮类化合物衍生物可在9min内实现快速高效的基线分离和测定。8种黄酮类化合物衍生物在一定的范围内和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22~0.039mmol·L~(-1)。以苦荞壳样品为基质进行2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得到的回收率为99.1%~10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3%~3.2%,在苦荞壳样品中检出了5种黄酮类化合物,其质量分数为3.35~5.19mg·kg~(-1)。  相似文献   
113.
人工神经网络法用于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把人工神经网络(ANN)法应用于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分离条件的优化,给出了反向传播(BP)的ANN模型的具体算法。用正交试验法同时考察了缓冲溶液组成、浓度、pH值和有机添加剂浓度等实验因素对HPCE分离合成色素和防腐剂的影响,采用误差反向传播方法建立了有效的ANN预测模型,预测最佳分离条件,获得了满意的分离结果。  相似文献   
114.
研制了用于毛细管电泳的方波激发非接触式电导检测器(CCD)并详细考查了对检测器信噪比影响较大的几个重要因素,包括激发频率和运算放大器、基线分压电路和A/D转换器、数字低通滤波;以及常见缓冲体系2-(N-吗啡啉)-乙磺酸/组氨酸(MES/His)体系中电解质浓度,添加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金属离子的检出信号的影响。所得的结果对于该类检测器的设计和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5.
116.
根据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特点,将样品进行冷冻脱水后,使用加速溶剂萃取仪进行其中的多环芳烃物质提取,再用弗罗里土等为填料自制的净化柱消除提取液的浑浊和乳化现象,最后采用自动蒸发浓缩工作站浓缩提取液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使提取液中的多环芳烃能够在气质联用仪上获得较好的测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7.
采用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以碳酸钠-碳酸氢钠为缓冲体系,同时分离测定了纳米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铝两种金属氧化物的悬浮粒子.考察了缓冲溶液种类、浓度及pH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激发频率、激发电压对检测信号信噪比的影响.在最佳分离检测条件下,不同粒径的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铝悬浮粒子在8 min内可实现完全分离.所选择的最佳条件为:① pH 10.5缓冲溶液为5 mmol·L-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②分离电压20 kV;③进样条件20 kV,6 s;④激发频率460 kHz;⑤交流激发电压4 V(给出最高的S/N比值).  相似文献   
118.
提出了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普洛尔、卡替洛尔的方法。考察手性拆分剂的种类及浓度、缓冲溶液的浓度及pH对手性拆分的影响。在95mmol.L-1Tris-H3PO4缓冲溶液中添加15mmol.L-1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5g.L-1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美托洛尔对映体和阿普洛尔对映体分别在pH3.2和pH3.8获得基线分离,卡替洛尔对映体在同一分离条件下在pH3.8获得较好分离,分离度达1.0。  相似文献   
119.
建立了一种双手性拆分试剂(羟丙基-β-环糊精和羧甲基-β-环糊精)拆分烯丙洛尔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方法。烯丙洛尔对映体在pH 3.8的80 mmol/L Tris-H3PO4+15 mmol/L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5.0 g/L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条件下获得成功分离。以(1R,2R)-2-氨基-1-苯基-1,3-丙二醇为内标,采用内标法定量,烯丙洛尔对映体在0.25~5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25 mg/L,日内、日间RSD均不大于6%,平均回收率为97%~102%。该方法可用于鼠体内烯丙洛尔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0.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检测泛昔洛韦的新方法。考察了检测电位、运行高压、进样电压与时间、检测池中磷酸盐的pH值、运行缓冲溶液的pH值及浓度等测试条件对电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泛昔洛韦在5.0×10-6~2.5×10-4mol/L浓度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3,检出限为3.5×10-6mol/L。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应用于泛昔洛韦原料药及制剂的质量控制。初步探讨了CE-ELC检测泛昔洛韦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