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60篇 |
免费 | 313篇 |
国内免费 | 260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205篇 |
晶体学 | 117篇 |
力学 | 47篇 |
综合类 | 88篇 |
数学 | 13篇 |
物理学 | 6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175篇 |
2022年 | 251篇 |
2021年 | 252篇 |
2020年 | 207篇 |
2019年 | 211篇 |
2018年 | 120篇 |
2017年 | 176篇 |
2016年 | 197篇 |
2015年 | 182篇 |
2014年 | 353篇 |
2013年 | 360篇 |
2012年 | 324篇 |
2011年 | 305篇 |
2010年 | 257篇 |
2009年 | 312篇 |
2008年 | 289篇 |
2007年 | 313篇 |
2006年 | 273篇 |
2005年 | 327篇 |
2004年 | 275篇 |
2003年 | 281篇 |
2002年 | 219篇 |
2001年 | 222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123篇 |
1998年 | 104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81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79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测定维生素B1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发现在强碱性介质维生素 B1对电生BrO-氧化Luminol的强化学发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将在线恒电流电解产生BrO-与流动注射技术结合,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测定维生素B1的新方法.该方法测定维生素B1的线性范围为1.0×10-8~6.0×10-6g·ml-1,检出限为3.2×10-9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1.2%(n=11).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可控性强等优点,用于片剂中的维生素B1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以Zn(NO3)2· 6H2O和C6H12N4为原材料,采用二步水热法在碳纤维布上合成了形貌尺寸均匀的ZnO超细纳米线阵列。用 X 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2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50次后,ZnO超细纳米线阵列仍然约有730 mAh/g的充放电比容量,库伦效率保持在95%以上。在1 200 mA/g的大倍率条件下,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依旧可达481 mAh/g左右,表现出十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u@Co双核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以其为前驱体分别在400、500、600℃热解制备了一类MOFs衍生碳材料,并用作电极修饰材料构建了一种检测黄芩素(BA)的电化学传感器。使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EIS)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并在pH 2.0的磷酸缓冲溶液(PBS)中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CV法考察了BA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600℃热解的MOFs衍生碳材料修饰的电极对BA的检测效果最佳。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可定量分析BA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5×10-9~1×10-5mol/L,检出限为1.32×10-10mol/L。通过加标回收法对双黄连口服液样品中的BA进行检测,加标回收范围为99.23%~101.80%。 相似文献
15.
16.
超声空化的电化学检测及混响场空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并设计了超声空化的电化学检测法,实现了通过分析样品的电学量变化来检测声空化,通过对混响场空化效应的研究,定性分析解释了混响场中空化饱和现象? ?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研究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放电过程热行为, 分析了放电倍率、冷却条件对电池放电过程的温度变化及分布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3C放电时, 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平均偏差为0.57 K, 方差为0.15, 说明模型准确度较高. 电芯的平均生热率在整个放电过程中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初期和末期增长较快. 大倍率放电时, 与电流密度的平方呈正比的不可逆热所占的比重较大, 小倍率放电时, 电化学反应可逆热占主导. 改善冷却条件能降低电池放电过程的平均温度, 对流传热过程的表面传热系数为5 W/(m2·K), 1 C, 3 C, 5 C放电结束时, 电芯的平均温升为分别为6.46 K, 17.67 K, 27.53 K, 当对流传热过程的表面传热系数增加至25 W/(m2·K)时, 温升比自然对流条件下相同倍率放电时的温度分别降低了2.91 K, 4.68 K, 5.62 K, 但电芯温度分布的不一致性也会加剧.
关键词:
电化学
耦合
锂离子动力电池
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