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5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2732篇
化学   6483篇
晶体学   111篇
力学   63篇
综合类   98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1242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以1,3-二硫杂环戊烯-2-硒酮-4,5-二硫盐为配体与二价金属离子配位合成了4种双(1,3-二硫杂环戊烯-2-硒酮-4,5-二硫)金属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质和UV—Vis光谱,并讨论了形成中性产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2.
以电化学循环伏安、现场ESR电化学以及现场薄层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电生Co(I)TPP与溴代五己烷的反机制。在DMF中,Co(Ⅱ)/Co(Ⅰ)的氧化还原有明显的催化溴代环己烷还原的特片,反现场有自由基生成,反应产物之一是Co-C键化合物,可以在1.30V(SCE)-电子还原,当存在CH2-CHCN时,。生成另一种Co-C键化合物,该化合物在-1.10V(SCE)处一电子还原,证明溴代环己烷与Co(I)  相似文献   
173.
电沉积AuInSe2半导体薄膜上的电化学振荡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电沉积制得的AuInSe2半导体薄膜上过氧化氢阴极还原过程中产生的电化学振荡行为,对影响该振荡行为的一些因素如半导体薄膜的后处理、溶液组成、传质、光照、化学浸渍作用等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外界周期性光照和外接小幅度正弦波电位来调节振荡频率,为金铟硒半导体薄膜发展成为光电传感器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4.
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0.5 mol•L-1 NaOH水溶液中铂电极上葡萄糖、半乳糖和乙醇恒电流氧化过程中伴随的电位振荡行为. 两个糖体系的电位振荡过程伴随EQCM频率的同步振荡响应, 而乙醇体系中相应的频率响应却非常小;三个体系振荡过程的同步动态电阻响应均很小, 表明振荡过程频率响应主要为质量效应. 虽然葡萄糖和半乳糖结构相似, 电位和频率振荡的幅度相当, 但频率波数和周期明显不同, 表明电位振荡行为对两者呈现良好的分子识别能力. 本文也讨论了相关振荡机理和NaOH浓度效应及碱性介质中铂电极电化学过程, 提出了所形成的铂氧化物主要是PtO2-3H2Oad以及两糖体系振荡过程中糖酸根阴离子伴随着高/低电位在铂电极上吸/脱附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5.
杨宝华  汪洋  黄元河 《中国化学》2005,23(4):370-376
The structures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for C36 encapsulated in four single-wall armchair carbon nanotubes (C36@(n,n), n=6-9) were calculated using ab initio self-consistent field crystal orbital method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interwall spacing between the carbon nanotube and C36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bilities of resultant structures. The optimum interwall spacing is about 0.30 nm and the tubes can be considered as inert containers for the encapsulated C36. The Fermi levels and relative position of energy bands also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interwall spacing. The shifts of Fermi level and C36-derived electron states modulate the electron properties of these structures. The extra electrons fill the bands of C36@(8,8) with the optimum interwall spacing almost in a rigid-band manner.  相似文献   
176.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with the stoichiometric formula [Cu(PTA)(Phen)2](p-MBA)(H6O) (Phen=1,10-phenanthroline, PTA=terephthalic acid, p-MBA=p-toluic acid)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C48H40CuN4O10, Mr=896.38)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the following crystallographic parameters: a=1.778 6(3) nm, b=1.912 5(3) nm, c=1.389 9(2) nm, β=114.686(2)°, V=4.295 7(12) nm3, Dc=1.386 g·cm-3, Z=4, μ(Mo Kα)=0.574 mm-1, F(000)=1 860, final GooF=1.019, R=0.054 0, wR=0.148 3 for 2 644 observed reflections (I>2σ(I)). The crystal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copper(Ⅱ) ion is coordinated with two oxygen atoms from one terephthalic acid molecule and four nitrogen atoms from two 1,10-phenanthroline molecules, forming a distorted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The cyclic voltametric behavior of the complex is also reported. CCDC: 298809.  相似文献   
177.
六氰合铁酸铜钴在蜡浸石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电化学沉积的混合金属六氰合铁酸盐修饰电极作为电流型传感器的研究。针对六氰合铁酸盐修饰电极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不稳定性,采用混合金属电沉积的方法,成功地提高了电极的稳定性,所得到的修饰电极在 pH 4~10之间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该电极的响应时间(t95%)为 0.5s,并对Fe3+/Fe2+电对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催化氧化峰电流与Fe2+的浓度在1.0×10-4~6.5×10-2mol/L范围内呈很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 1.4×10-6mol/L。  相似文献   
178.
在隔离式是电解中,用泡沫铅作用阴极,铂作阳极,饱和甘汞电极做参考电极,对太原钢铁公司焦化厂煤沥青经溶剂萃取后所得的精制沥青进行了电化学加氢的研究,考察了电解体系工艺条件对加氢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9.
In recent years the direct electron transfer of redox protein on electrode surface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s1. Different kind of modified electrode and various supporting films for immobilization of proteins had been proposed. But most of them are ba…  相似文献   
180.
李建平  彭图治 《分析化学》2002,30(6):670-674
提出了一个广谱测定强酸、强碱溶液浓度的方法。用铂电极作工作电极,电位溶出法对溶液酸碱性产生响应。通过调节沉积时间和沉积电位,利用电位溶出法可以检测溶液酸、大致 的浓度范围为2.5mol/L H^ -1.0mol/L OH^-。详细研究了不同测定范围的实验条件,以及溶出过程的响应机理。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电沉积产生的氢吸附于电极表面,溶出过程中被溶液中的氧氧化成氢离子,从而产生电位平台。该平台的出现还与随后的电极表面金属/金属氧化物电对电位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