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26篇
  免费   3875篇
  国内免费   16541篇
化学   35712篇
晶体学   647篇
力学   1533篇
综合类   913篇
数学   4116篇
物理学   9121篇
  2024年   286篇
  2023年   1076篇
  2022年   1225篇
  2021年   1287篇
  2020年   1056篇
  2019年   1422篇
  2018年   935篇
  2017年   1317篇
  2016年   1491篇
  2015年   1538篇
  2014年   2350篇
  2013年   2503篇
  2012年   2556篇
  2011年   2439篇
  2010年   2442篇
  2009年   2599篇
  2008年   2996篇
  2007年   2851篇
  2006年   2972篇
  2005年   2641篇
  2004年   2911篇
  2003年   2002篇
  2002年   1140篇
  2001年   1070篇
  2000年   938篇
  1999年   980篇
  1998年   613篇
  1997年   488篇
  1996年   447篇
  1995年   404篇
  1994年   407篇
  1993年   467篇
  1992年   473篇
  1991年   525篇
  1990年   382篇
  1989年   371篇
  1988年   214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The aggregation behaviour of styrene-vinyl benzoic acid (PSm-b-PVBAn) amphiphilic diblock copolymers in selective solvents with different m and n was investigated by synchrotron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SAXS). We have carried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scattering intensity, dimension, shape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diblock copolymers of narrow distribution in water, methanol, ethanol and isopropanol selective solvents, respectively. We have found that the aggregation behaviour of the copolymer depends on the nature of the solvent and the micelle forms fiat disc objects with the ratio of radius ω=0.4. The average radius gyration Rg of the copolymer decreases as solvents change from isopropanol to ethanol and to methanol, and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H in aqueous solution, but decreases with the addition of COCl2 in ethanol solvent. The scattering intensity of diblock copolymer micelle follows I(h) ∝ h^-α in different selective solutions, suggesting that the PSm-b-PVBAn coils have self-similar structure behaviour or a fractal structure in the selective solvents. All of these revealed that the aggregation behaviour of the diblock copolymer changes dramatically with experimental condition in the selective solvent. The increase of mass fractal dimension (Dm) from 2.12 to 2.47 indicates that the copolymer chain changes from a swollen coil to a rather compact disc in the course of changing solvents, decreasing surface fractal dimension (Ds) from 2.98 to 2.58 indicates that the copolymer micelle change from a rather rough surface to a smooth form in the course of increasing pH in aqueous solutions, and increasing Dm and Ds from 2.29 to 2.35 and 2.70 to 2.90, respectively, indicates the shrinkage of copolymer micelle to a rather compact and rough disc form by adding COCl2 in ethanol solvents.  相似文献   
142.
在 1,10 -邻菲罗啉显色体系中 ,引入二阶导数光谱 -峰面积积分技术 ,建立了同时测定痕量铁 ( )和钴 ( )的新方法。该法可有效消除共存离子的干扰 ,提高了准确度和灵敏度。对铁和钴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 εFe5 .4 5× 10 6 L·mol-1·cm-1,εCo 1.1× 10 4 L· mol-1· cm-1;铁含量在 0 .0— 8.5 μg·m L-1,钴含量在 0 .0— 7.3μg· m L-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可用于芦荟中铁和钴的同时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3.
可调谐液晶法-珀滤光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的新型可调谐滤光片的设计方法,该设计利用了液晶的双折射现象,以及液晶盒内法-珀效应,从理论上分析了器件的光谱特性,计算了液晶分子的折射率调制和其分子转动角度的关系.并对器件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与理论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4.
通过130Te(16O,5nγ)141Nd反应布居了141Nd的高自旋态能级. 对反应产生的在束γ射线进行了γ射线单谱和γ-γ符合测量. 建立了激发能达7614.5keV的141Nd能级纲图,新发现了12条γ射线和15个能级. 基于实验测量的γ跃迁各向异性,建议了141Nd部分能级的自旋值. 用一个h11/2价中子空穴与142Nd核芯晕态的耦合可以定性地解释141Nd的能级结构.  相似文献   
145.
研究了用β-环糊精(β-CD)作为流动相手性添加剂,在反相C18板上分离d、l-色氨酸对映体的薄层色谱法。该法不需将色氨酸进行衍生,流动相最佳组成配比为β-CD饱和溶液:甲酸t甲醇=9:2:1(V/V/V),最佳分离温度为50℃。d、l-色氨酸对映体相对比移值α为1.35。  相似文献   
146.
F-H实验仪与光栅光谱仪连用观测253.7nm谱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方束 《物理实验》2003,23(8):36-37,39
通过F-H实验仪和光栅光谱仪的连用,可实时观测汞原子从6s6s1So态激发到6s6sSP1态,退激时,辐射出能量为4.9eV的光量子,其波长为253.7nm.  相似文献   
147.
用激光溅射 分子束技术研究了气相中Ni的等离子体与甲醇分子团簇的反应 .观察到Ni+ (CH3 OH) n、NiO+ (CH3 OH) n、H+ (CH3 OH) n、H3 O+ (CH3 OH) n 四个种类的团簇正离子和CH3 O-(CH3 OH) n(n≤ 2 5 )一种团簇负离子 .详细考察了激光烧蚀等离子体作用于脉冲分子束的不同位置时 ,对团簇产物种类和团簇尺寸大小的影响 .发现NiO+ (CH3 OH) n 是由Ni+ (CH3 OH) n 团簇内的脱甲烷反应生成的 ,而H+ (CH3 OH) n、H3 O+ (CH3 OH) n主要是激光等离子体中的电子与甲醇团簇碰撞电离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8.
研究了CID-ICP-AES检测煤中硫酸盐和硫铁矿形态硫的方法。较现有国标方法快速、简便,常见元素不干扰,加标回收率在98.5%-103.0%之间,10次测定的RSD在0.76%-1.59%之间。  相似文献   
149.
本研究的是混合效应-Ⅱ模型,首先,给出二阶模型存在D-最优回归设计点的必要条件。其次,组合D-最优回归设计和D-最优区组设计BIBD构造D-最优设计并给出寻找新的D-最优设计点的方法。以两种有代表性的组合误差分布为例,阐明新的D-最优设计点的获得过程,并给出了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150.
设G是2-连通图,c(G)是图G的最长诱导圈的长度,c′(G)是图G的最长诱导2-正则子图的长度。本文我们用图的特征值给出了c(G)和c′(G)的几个上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